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市属 > 济宁市第一中学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3-12-29 11:42 信息来源:济宁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脚踏实地的作风久久为功,自觉增强标杆意识,把第二批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一年来,学校办学特色不断凸显,办学内涵日益丰富,教育质量稳中有进,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突出“党建引领”,推动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统领,明确学校党建务虚求实总思路,把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作为新时代学校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坚守公办学校政治底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开展整改整治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严格对标对表、推进重点措施。

二是全力打造学校党建品牌。立足学科课程育人,打造“百廿传承,厚德长风”师德师风品牌,深入开展“书记讲党课”“发现榜样”、“我和我的支部”征文、“三亮三比一争当”、“我来讲党课”等活动,推动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争创省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12月28日,市委林书记莅临我校出席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座谈会,为师生讲授“思政课”,明确了以思想政治课为引领,以“大思政”育人体系为支撑,指向思想政治能力建设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品质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狠抓作风建设。全体班子成员带队,全方位、全天候深入教室、食堂、宿舍、运动场等场所,深入调查了解学校运行管理情况,紧盯基础性、操作性问题,谋划发展性、前瞻性问题,有效提升学校运行管理水平。

四是提升学科和活动育人成效。以学科德育为抓手上好“大思政”课,落实全员政治学习、培训轮训工作制度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好课堂主渠道,开展“大运河文化带”思政课交流展示、二十大专题报告会、爱国主义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初心使命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紧盯“课程教学”,支撑教育质量“质效齐升”

一是强化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完善领导干部听评课制度,加强领导班子成员推门听课,年级部、教务等部门巡课力度。以“高考引领、贯通培养”的理念,开展学科主题大集备,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谋划教学。开展“立标晒课”、优秀教案、优秀作业评比展示活动,抓落实促执行,向常规要质量。

二是突出课程建设在学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2023年6月,学校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省级科学特色高中。举办山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研讨会,与青岛胶南一中、西海岸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英语、物理、技术等学科4个课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入选数量居全市第一;1个化学课例入选教育部“实验教学精品课”,是全市高中唯一入选课例;技术教研室2位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建设典型案例,美术教研室3节优质课程资源通过教育部的审核,正式上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另有,8个课例获得2022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级优课,14个课例获评2023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市级优课。在济宁市第九批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10位老师获“济宁市教学能手”称号。

三是紧盯高考冲刺,科学复习备考,2023年夏季高考成绩稳中有进。

举全校之力支持高三复习备考,盯紧各层次尖子生,开展班班培优、层层培优。一是抓实“领导包保”“工作专班”制度。成立高三工作专班,校级领导深入课堂、学科,针对备考中存在的问题会商会诊,聚力解决。二是抓实“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工作。先后邀请枣庄三中和江苏名师专家、济南市高中数学教研员安学保和江苏省数学名师骆继斌指导尖子生的教学备考。三是抓实“一生一案”“会商会诊”工作。“一对一”进行成绩分析,盯弱项、明措施、补短板,突破天花板。

三、突破专业成长,打造高水平教师“主力军”

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强化教师在学科建设、教育科研、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素养能力。以历史省级学科基地为核心,建成四个名师工作室、博士工作室、学科教学实验室。发挥学科基地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送教助研”、“帮扶送课”、校际间联合教研等活动。加强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通过班主任例会、班主任工作室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青年班主任尽快成长,持续深化班主任团队立德树人落实能力建设。

四、坚持“五育并举”,营造全面发展“多彩空间”

以五育并举为特色亮点的各类社团课程如火如荼进行。历史社、地理行知社多次开展研学活动,历史教研室成功举办首届历史论坛、首届“校史杯”竞赛、首届历史漫画大赛。校辩论队获山东省第五届普通高中学生辩论赛三等奖、济宁市第十届“国学小名士”中华经典诵读电视大赛优秀奖。太白文学社获评全国百佳校园文学社团。舞蹈社《青春骊歌》首次荣获山东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美术教研室以社团课程为依托申报的印染艺术技艺,成功入选全市第二批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示范校名单,为全市唯一入选的普通高中学校。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赵方铭同学摄影作品《城市中的一道光》荣获中学组三等奖,为山东省高中组唯一获奖作品。在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华东赛区复赛中,8名同学取得省级奖项。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同时1人获第三届NOI女生竞赛三等奖。在由第19届杭州亚运会组委会、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四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中外经典诵读全国总展示活动中,我校“天籁之音”诵读团荣获一等奖。

五、打造开放办学“立体空间”,全方位提升教育满意度

10月-11月,集中开展“学生管理示范月”活动,督查小组每周至少开展2次突击检查,学生仪容仪表更加规范,迟到现象大幅减少,上课秩序明显转变,自习课质量显著提高,教育满意度大大提升。通过设立“校长服务热线”、开通校长信箱、开展“校长接待日”、“校长谈心日”、家长进校园、家校恳谈、学情恳谈等做法,构建起家校协同的立体空间,为教育教学营造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今年1月13日,隆重举行济宁市第一中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奖学金颁发暨家校社协同育人表彰大会有效凝聚起社会各界的支持力量。

六、扛牢主体责任,守牢办学安全“一排底线”

2023年秋季学期,北湖校区首次按照设计规划,满额运行,6000名学生、120余个班级,给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全校上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风险防范,抓实隐患排查,统筹维护整改,做实做细学校安全运行保障各项工作,守牢校园安全底线。

一是加强日常巡查,下好管理功夫。明确各部门安全责任分区,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责任体系、“四级值班巡查”制度,做好隐患排查、问题上报、维护整改、反馈评价的闭环机制。

二是提升后勤保障服务质量,下好支撑保障功夫。实施安保、消防、餐饮、电力、直饮水和地下管线每月一次大检查。开展汛期防汛演练,建立校园运行应急响应机制,快速解决空调、用水、极端天气等问题,确保校园平稳有序运行。

三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下好守护预防功夫。建立心理健康工作团队,构建起心理普测-风险预警-分类干预-反馈追踪的闭环管理流程。通过谈心谈话、情感疏导、心理咨询等手段,育人育心,帮助学生尽快克服困惑、焦虑。

七、强化协同保障,筑牢高标准运行“硬支撑”

顺利完成中考、春夏季高考、夏冬季学考、艺术统考、研究生考试、听力高考等各项大型考试组考任务和学校特长生测试工作。在“新时代、新济宁”书画篆刻名家作品进京展出活动中,学校积极组织北京校友会参加活动,效果突出,受到市委宣传部的高度赞扬。

春华秋实又一载,砥砺奋进续新篇。学校高质量发展进入新的突破时期,我们将持续深化主题教育内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新时代新要求,深入落实林书记讲话精神,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激扬、“事事当争第一流”的斗志,振奋“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努力开创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新境界,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更强的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