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山拖学校防溺水应急演习预案
一、演习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理解防溺水有关知识,认识溺水危害,进一步提高学生防溺水自觉性以及辨认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自护自救、急救溺水人员能力。
2.感受生命可贵,爱惜生命,防止溺水。
二、成立防溺水安全演习领导小组
组 长: 张书虎
副组长: 梁子建、韦 涛、张 兵 、刘 焱
成 员: 中层教育干部 全体班主任
摄 像: 景立兵
三、组织准备阶段
各班通过班会提前学习有关防溺水知识。
四、防溺水应急演习时间、地点
上午课间操、操场
五、救援器材和设备
救生衣(模仿)、救生圈(模仿)、救生船(模仿)、竹竿等救援2材料。
六、解说自救与救护
1.溺水致死因素:重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
2.症状: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布满血性泡沫。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
3.自救与救护: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以采用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由于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定,采用仰泳位,用手将抽筋腿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缓和,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1)未成年人不能贸然下水施救。未受过专业训练或未领有救生证人员,牢记不要轻易下水救人,会游泳并不代表你会救人。
(2)若发现有人溺水,应立即拨打119或向本地成年人呼救。
(3)发生溺水事故时,在岸边人不应当直接下水,最佳救援方式是丢绑绳索救生圈或长竿类东西。没有救援设备千万不要徒手下水救人,可就地取材,树木、树藤、枝干、木块、矿泉瓶都可运用来救人。
(4)急救溺水者确需入水,须先脱衣解裤,以免被溺水者缠往而无法脱身。游到溺水者面前约3至5公尺,先吸大口气潜入水底从溺水者背后施救,一手从落水者前胸伸至对侧腋下,将其头部紧紧夹在自己胸前拉出水面,另一只手划水,仰泳将其拖向岸边才不致于被对方困住。须知当一种人面临死亡一瞬间,用劲力量绝对惊人,万一被溺水者缠住,应立即设法挣脱,否则非常危险。如果状态不佳,不要试图下水,最佳方式就是呼救雄。
(5)挣脱溺水者办法:握紧拳头狠狠重击溺水者后脑,使他昏迷,再拖上岸。
4.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及时拨打120。医生未到之前急救办法如下:
(1)清除口、鼻中杂物。上岸后,应迅速将溺水者衣服和腰带解开,擦干身体,清除口、鼻中淤泥、杂草、泡沫和呕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畅通,如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内。如果发现溺水者喉部有阻塞物,则可将溺水者脸部转向下方,在其后背用力一拍,将阻塞物拍出气管。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口难张开,救生者可在其身后,用两手拇指顶住溺水者下颌关节用力前推,同步用两手食指和中指向下扳其下颌骨,将口掰开。为防止已张开口再闭上,可将小木棒放在溺水者上下牙床之间。
(2)控水。在进行上述解决后,应着手将进入溺水者呼吸道、肺部和腹中水排出,这一过程就是“控水”。惯用一种办法是,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搁在屈膝腿上或背上,然后一手扶住溺水者头部使口朝下,另一手压溺水者背部,使水排出。
(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使溺水者恢复呼吸核心环节,应不失时机尽快施行,且不要容易放弃努力,应坚持做到溺水者完全恢复正常呼吸为止。在实践中,有诸多人是在做了数小时人工呼吸后才复苏。人工呼吸节律,约为15~20次/min。 惯用人工呼吸法有口对口吹气法:将溺水者仰卧平放在地上,可在颈下垫些衣物,头部稍后仰使呼吸道拉直。救生者跪蹲在溺水者一侧,一手捏住溺水者鼻子,另一手托住其下颌。深吸一口气后,用嘴贴紧溺水者口(所有封住,不可漏气)吹气,使其胸腔扩张。吹进约1500mL(成人多些,小朋友少些)空气后,嘴和捏鼻手同步放开,溺水者胸腔在弹性作用下回缩,气体排出肺部。必要时,救生者可用手轻压一下溺水者胸部,协助其呼气。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人体正常呼吸时,吸人新鲜空气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4%。通过肺泡内气体互换,呼出气中氧含量减少,但仍占16%左右,二氧化碳含量则增高到4.4%左右。因而,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救生者吹出气中仍有较多氧气,可供溺水者所需。此外,因吹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会刺激溺水者呼吸系统,促其恢复自然呼吸。
(4)胸外心脏按摩法。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如发现溺水者心跳已停或极其薄弱,则应及时施行胸外心脏按摩,通过间接挤压心脏使其收缩与舒张,恢复泵血功能。胸外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配合施行,对挽救尚未浮现真死现象溺水者生命最后挽救,是使其恢复自主心跳与呼吸重要手段。胸外心脏按摩详细做法是:将溺水者仰卧平放地上,救生者骑跪在溺水者大腿两侧或跪在其身旁,两手掌相叠,掌根按在溺水者胸骨下端(对小朋友,只需用一种手掌;对婴幼儿,只需三个手指),两臂伸直,身体前倾,借助身体重量稳健地下压,压力集中在掌根,使溺水者胸骨下陷约3-4厘米。然后,上体复原,迅速放松双手,但掌根不离位。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约60-80次。下压时用力要均匀,不适当用力过猛,松手要快。胸外心脏按摩也需要耐心和毅力,有时也要通过数小时不懈努力才干使溺水者起死回生。胸外心脏按摩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结合运用办法是,如有两人配合施救,则一人做胸外心脏按摩,另一人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只有一人施救,则是吹一口气后,做5-8次心脏按压,然后再吹气。
5.游泳中抽筋怎么办。
抽筋,就是肌肉强直性收缩。往往因过度疲劳,游泳过久或突然受冷水刺激导致。当发生抽筋时,应及时上岸擦干身体。如果在深水处或腿部抽筋激烈。无法游回岸上,此时应沉着镇定、呼人援救或自己漂浮在水面上,控制抽筋部位,往往通过休息抽筋肌肉自行缓和。普通依照产生部位,分别进行解决。
手指抽筋:将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张开后,又迅速握拳,如此重复多次,至解脱为止。
手掌抽筋:用另一手掌将抽筋手掌用力压向背侧并作振颤抖作。
手臂抽筋:将手握成拳头并尽量曲肘,然后再用力伸开如此重复多次。
小腿或脚趾抽筋:用抽筋小腿对侧手,握住抽筋腿脚趾,用力向上拉,同步用同侧手掌压在抽筋小腿膝盖上,协助小腿伸直。
大腿抽筋:弯曲抽筋大腿与身体成直角并弯曲膝关节,然后用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并做振颤抖作,随后向前伸直。
六、演习过程
①指挥员发出演习信号。
②模仿人员落水,发出呼救。
③其他人员发现有人落水,立即组织救援,判断落水情形,看有无能浮东西,抛向他让他先自救,如:抛掷救生圈、救生衣或者用竹竿把人拉上岸。落水者漂离岸边时,呼喊救援船舶赶来救援。
④其他人员向演习总指挥报告,指挥部贯彻状况,向上级报告同步派出救援人员、车辆和船舶,赶往救援现场
指引救援。
⑤溺水者昏厥时下水救人,从溺水者后方过去抱住对方,抱上船;意识清晰用竹竿将落水者拉近船舶,再拉上岸。
⑥对昏厥者实行救援,进行人工呼吸加心肺复苏。
七、报告救援成果
八、总指挥对本次演习进行小结。
九、所有演习结束后,有序退场,继续进行正常工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