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004311076F/2023-025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教育局 组配分类 数字图文解读
成文日期 2023-02-28 失效日期
有效性

图文解读丨济教字〔2023〕11号济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济宁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2-28 信息来源:济宁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政策背景

青少年身体素质事关个人成长、家庭幸福、民族未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成为广大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期待。近年来,我市在育人实践中,不断深化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通过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体魄强健正在成为新时代学生的标配,健康活力正在成为校园新风尚,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中学生视力不良、学生超重肥胖等问题仍较为显著,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距离国家标准仍有差距。为精准把握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因素,靶向施策,加强和改进我市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市教育局、市体育局联合下发《济宁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方案》。

二、政策依据

1.《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

2.《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

3.《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21〕136号)

三、主要目标

发挥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导向功能,推动体育教学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体育教师育人能力持续增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面养成,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改善,每个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

四、重要举措

(一)保证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学校每天要安排至少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课外锻炼。学校课后服务要更多地用于学生自主开展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外各参加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

(二)鼓励学校体育创新特色发展。大力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各县市区、各学校结合区域优势和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创建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特色,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运动,注重武术、抖空竹、棋类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社会体育场馆和学校合作开设体育课程。建设一批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特色项目。

(三)改革学生体育中考评价方式。不断改进体育中考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从2022年初一新生开始,改革体育中考过程性评价。体质健康监测部分,将分值提高至20分,三年制初中各学年成绩占比分别为6分、6分、8分,四年制初中各学年成绩占比分别为4分、5分、5分、6分,监测成绩以全国青少年健康数据管理系统为准;运动参与部分,突出过程管理,从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健康知识、运动技能、课外锻炼、参与活动情况等方面全面评价,计10分;不断完善体育现场集中测试项目,计30分。

(四)鼓励家长引导孩子体育锻炼。建立体育家庭作业制度,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放学后、寒暑假及节假日,引导家长督促孩子每天完成至少1小时校外体育活动,促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鼓励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


济教字〔2023〕11号济宁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济宁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