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370800666729885G/2023-0256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民航事业发展中心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
成文日期 2023-02-06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济宁市民航事业发展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2-06 信息来源:济宁市民航事业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济宁市民航事业发展中心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2年,市民航事业发展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交通运输中心工作和年初既定工作任务,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争先进位,狠抓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取得良好成效。现将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机场运营指标下降明显。受疫情影响,济宁机场各项关键业务指标均未达预期,但与省内各机场横向比较,保持了较好的恢复、发展态势。截至1030日,旅客吞吐量:完成54.5万人次,同比减少39.3%,已恢复至2019年的43.7%,(省内平均降幅:42%);货邮吞吐量:完成1821吨,同比减少18.21%,在全省机场中降幅排名第2位,已恢复至2019年的74.5%(省内平均降幅:21%);起降架次:机场航班执行率为48.97%,航班客座率为52.09%,安全保障航班6342架次,同比减少33.3%;为全省降幅第3低的机场,已恢复至2019年的65.3%,恢复情况在全省排名第4位(省内平均降幅:22%

)安全生产平稳有序。制定中心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每周三次开展现场检查,重点时段驻守督导,组织机场公司不断夯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三级教育培训制度,持续开展了贯穿全年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法定自查工作。先后进行了班组建设年、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大家谈、安全宣传五进、我是吹哨人等系列安全生产活动。及时启动民航重大运输任务保障机制,圆满完成春运、两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运输保障任务。全面完成民航山东监管局年度行政检查和反馈问题整改,4项创新案例在检查过程中被书面推广。民航安全根基进一步树牢,继续保持了开航以来人为责任事故、事故征候为的纪录。继续走在全国中小机场和省内机场前列。

)航线建设成效显著。在局方持续严控航班时刻量增长、军方原则禁止新增航线、航空公司因疫情调减中小机场航班的多重影响下,大力争取、积极协调,夏秋航季时刻量同比增长8.17%,达到每周344个,新增济宁=桂林、兰州=济宁=温州航线,达到22条航线、28个航点,提前三个半月完成年度目标。1030日完成冬春航季航班换季工作,航班时刻量同比增长5%,达到每周294个,新增威海=济宁=太原、榆林=济宁=南昌、西安=济宁航线;优化三亚、南宁、广州、深圳等城市的航班和时刻,航线达到21条,通航城市27个,为新机场投运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疫情防控严格规范。认真贯彻省、市和民航关于疫情防控的总体工作要求,坚决落实防控责任,及时调整各类方案、预案和应对措施,保持常态化防控措施不放松。妥善应对本土疫情外溢和重点地区疫情输入风险,加强机场内部防控,强化内外监督检查。截至1031日,累计查验进出港旅客47万人次,处置有境外旅居史返济旅客1747人次,重点地区入济返济旅客342人次,处置红码旅客33人次、黄码旅客67人次,常态化防控措施到位,特情处置规范,民航关口作用发挥突出。

)新机场建设稳步推进。成立工作专班,研究制定《新机场建设保障和转场任务清单》,倒排工期,扎实推进。目前,机场已完成民航弱电、特种车辆、空管工程的招标民航行业保障工作;编制完成大安机场转场总体工作方案及相关预案;四字码、三字码分别获得民航局空管局和国际航协批复;《济宁大安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已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生态环境调研、超高建筑物清理等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协调国家民航局、华东局加快导航台和管制频率、呼号批复;提前沟通军民航有关单位做好飞行程序正式设计前期协调工作。

)创新创效活力增强。不断强化创新工作力度,成立创新工作专班,组织机场公司建设“智光创新工作室”,出台奖励激励办法,多项工作的优秀做法获得国家民航局、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发文推广。“济宁市突发航空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被中国民航监察员培训学院纳入授课体系开展专题研讨,计划下一步受邀开展案例教学,成为在全国中小机场中首家被监察学院邀请参与授课体系建设和直接参与现场教学的机场;机场自主研发的信息化驱鸟系统已取得国家实用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证书,并正在进行市场化推广;应急救援管理系统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该系统获得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的高度关注;气象观测发报提醒楼宇广播系统、塔台灯光和跑道状况监视系统正在组织开展软件著作权申报;管制员疲劳监测系统、管制指令复诵监测系统等正在开展技术攻关,预计年底完成开发。目前,创新工作室已提交申报省交通运输行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有关材料,正在积极开展争创工作。

)对上争取成果丰硕。落实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部署要求,积极对上争取,多项工作获得全国、全省唯一。一是及时捕捉行业信息,成为中国民航监察员培训学院在全国中小机场唯一设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二是消防等级提升工作入选国家民航局全国中小机场四型机场优秀案例,为全省唯一入选机场,近期将发文推广;三是积极对上协调,进入中国民航机场协会中小机场委员会,成为全省唯一的机场协会副会长单位;四是通过协调争取,国家民航局空管局计划在新机场免费建设一座多普勒气象雷达,建设费用及后期维护成本预计三千万均由局方承担,目前已完成现场选址踏勘并出具初步图纸,该项目为全省唯一获批机场;五是争取国家民航局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370万元,获得中小机场补贴资金1279万元,占省内中小机场补贴总额的19%,补贴额度列全省中小机场第2;六是机场被国家民航局列为国内通程航班服务管理平台试点单位;七是协调上级有关单位,济宁机场成为全华东地区唯一空管安全保障能力评估体系建设试点机场,目前全国在用的指标体系均以济宁机场数据为基础;八是济宁机场成为全国唯一空地协同培训体系项目、民航中小机场空管差异化监管项目建设试点机场;九是积极协调争取,中国航科院计划在新机场免费安装一套ADS-B设备(空管二次雷达功能);十是协调中航信,新机场有望成为全国中小机场首批开通行李到家服务试点的机场;十一是招商引资方面总投资3.6亿元年产1500套新型SF双层恒温环保科技油漆存储设备生产加工项目落地兖州区新驿镇。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航线建设发展困难。今年以来,军方作训任务不断增加,空域资源紧张,同时受民航局对时刻量增长控制政策影响,航线建设受到限制,时刻量增长低于去年同期,部分航线时刻量协调难度增加,时刻量无法持续积累,不利于转场后新机场航线建设。

)受疫情影响严重。今年以来,受全国和济宁疫情影响,航班量和旅客吞吐量较2021年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30%,航班执行率和客座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机场非航收入不足300万,航空性收入大幅减少,航线补贴仅到账9000万元,远低于航线运行费用,生产经营困难。

三、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始终坚守一排底线。一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持续开展法定自查,确保年度行政检查问题发现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平安民航考核位次保持在山东辖区前三名,保持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事故征候为零的记录。二是认真做好真情服务,全面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擦亮民航服务品牌,确保年度旅客满意度高于96%,百万旅客有效投诉率低于3,航班放行正常率高于85%。三是紧盯疫情防控形势,慎始如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不发生从民航领域引起的疫情输入、外溢和传播。四是从严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围绕民航业务打造党建亮点,以严真细实快为标尺狠抓作风建设,持续营造民航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二)持续加强航线航班建设。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协调局方、军方,做好沟通协调,圆满完成夏秋和冬春航班换季工作,确保在当前航线政策背景下,夏秋航班时刻量保持稳定增长,为新机场航线发展打好基础,争取机场转场后的冬春航季有较大幅度提升。二是重点加大与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枢纽机场的航班密度;新增西安或宁波、温州、珠海、呼和浩特等航线。在不考虑疫情影响下,全年旅客吞吐量实现12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实现3300吨,航点城市达到30个,力争进入全国机场排名前90位。

(三)全力抓好新机场建设保障。全力做好新机场建设所需的各项行业保障工作。配合建设主体完成地方立项部分的招投标工作;按照“1+3+4+N”的思路完成智慧机场建设,力争打造全国中小机场智慧机场典范;高质量完成空中建设部分,高效推进校飞、试飞、行业验收、机场使用许可证检查等系列保障工作,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实现20237月份转场投运。

(四)进一步提升民航综合实力。引入九天飞院建设辅助基地,实现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配合口岸专班推动临时口岸开放工作;完成总规调整,着手推动飞行区等级指标升级为4D、航站楼国际流程及相关配套、航食车间、通用航空机位及相关配套、机场酒店等系列项目建设,推动货运区整体改造升级;在2022创新创效三争三对取得系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协调争取,在已取得成果各领域打造示范项目,全面提升济宁民航软、硬实力和机场品牌知名度,努力将济宁机场全面建成全国中小机场四型机场建设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