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市属 > 济宁市第一中学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济宁市第一中学教学信息(2022年学校教学简报)

发布日期:2023-03-20 15:14 信息来源:济宁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今年也是我校 120 年校庆之年,学校站在“踔厉百廿、文化一中”的历史节点上,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入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这一年,学校三次开启线上教学模式,在常态化防疫及战时防疫的交替转换过程中,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运行。学校还成功申报山东省首批人文特色高中,获批山东省教科研基地校;学校成功举办百廿校庆系列活动,创办了首届大运河文化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启动了大运河文化带基础教育合作校。

教务处紧紧围绕学校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大局,狠抓新课程实施这条教学工 作主线,力促师与生的和谐发展、力促教与学的同频共振,建立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机制。

一、 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以特色学科建设为依托,逐渐构建我校 “五育融合”的特色课程体

1.继续完善基于学分管理的学科课程体系和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提出了基于课标及学科特色的三级三类课程开发理念,不断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系列化实施。鼓励各学科积极开发基于学科选修课程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及学科社团课程等融合课程资源。 除国家课程中 252 学分中的144 学分课程模块之外,近两年来,形成的校本课程资源137项,其中综合实践类74项、学科拓展类45项、学科特色课程类18项,合计学分124学分,极大满足了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选择需求。

2.持续推进学科课程建设,完善济宁一中课程规划

2022 年新春伊始,教务处组织开展了济宁一中校级学科基地评审答辩活动。 遴选了部分学科作为校级学科基地并重点打造,以评促建,助推学校特色发展和育人方式的改革。评审答辩会议还特邀上海大同中学课程教务中心主任张亚东,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化学教研室主任吕志会来我校担任评委。全体学科教研室主 任和备课组长参加了会议。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历史、地理、美术、技术等,共 8 个学科教研室被评为首批校级特色学科荣誉称号。

在此基础上, 教务处牵头组织召开了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 10 余次课程建设推进会议。起草了《济宁一中教务处关于加强和改进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意见(讨论稿) 》;面向各学段各校区发布了《关于规范学科及年级学年度课程规划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建设与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关于课程规划的目标责任。

3.课程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科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类赛课活动教师获奖率进一步提高。

新时代教育的最大新意就是将育人理念在“五育并举”的实践基础上统一于“立德树人”,并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努力构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新体系。我们对标省级特色高中创办的特色领域设置,从人文、科学、艺体、技术、实践 五个方面;依托我校历史首批省级学科基地,英语、地理、语文、生物一二批市级学科基地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打通学科课程育人目标逻辑,充分发挥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科课程的“融合育人”特色。教务处联合教科研处多次组织开展了针对教研室主任、备课组长以及青年骨干教师的专题培训会。使教师们的学科课程意识进一步增强,投入新课程实践的热情更加高涨, 广大师生在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中的获奖率进一步提高。 8 月19-21日,在首届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大赛中,我校李新春老师获得省一等奖、李冬美老师获得省优秀奖。在2022 年济宁市创新实验优质课、实验微视频大赛中,我校李新春、强明明、郭龙婷、李冬美、张轲、单广玲、刘双、张健铭等老师获奖。今年,全市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中,我校12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其中优秀作品推荐参加省级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另外,我们还积极倡导各学科立足自身优势与特色,适度开展跨学科主题式项目式教学教改实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跟高校或科研院所对接,以期实现高端引领。我校房晓辉老师主持的《高中语文主题式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我校与山东师范大学对接,建立了“高中语文主题式研究性阅读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与聊城大学对接,建立起了“运河文化课程建设开发基地”。年初我校历史学科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学科基地;我校被省教科院认定为省级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校本教研的做法被济宁市确定为典型案例推荐到省级层面进行交流。7月份共青团中央公布的2022—2024年度“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我校顺利入围,成为“认定授牌”类实验建设学校。

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科集体教研为抓手,逐渐形成我校教学管理体系。

1. 规范教务系统自身建设,突出教务处管理引领职能。

围绕学校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中心工作,强化处室职能,明确责任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提升管理能力,突出引领作用,形成清晰的教务系统工作愿景与目标。保质保量完成学校考核任务目标,努力提高团队战斗力和执行力。

2.以强化集体备课为重点的,教学管理与督导工作。

2022 年我们继续立足学科有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加强集体备课,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逐渐形成济宁一中特色的年级有效课堂模式。在教学管理上注重模块化导向打通校区界限,学科一体化管理,适时开展大集备活动及垮校区主题式学科教研活动。讨论并通过了《济宁一中关于加强集体备课规范性的工作方案(修改稿)》, 重新设置了《集备记录本》集成了“集备活动记录表和集备 活动成果表”,明确了各自功能及填写要求。本学年因疫情影响,三次开启线上 教学模式,但针对对高三封闭式备考以及高一高二基础年级线上教学 共有集备巡查120余次,集备资料上传达2100余件,教研活动宣传稿件推送达20余篇,总出勤率全校在 100%,形成了良好的教研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