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县王杰中学校外配餐食品安全管理制
王杰中学实行校外集中配餐,是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解决无食堂学校学生就餐问题的有效举措,这项工作要求高、涉及面广,事关"舌尖"上的安全,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校外配餐食品安全工作,建立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保证校外配餐工作安全放心,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层层压实责任,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王杰中学校长是配餐管理和食品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詹亚斌是主管责任人。学校建立了校长、分管副校长、后勤主任及食品管理人员组成的配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配餐的食品安全与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制定本校配餐工作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家委会)。膳食管理委员会以师生代表为主体,由校行政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学生和家长代表等组成,由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学校领导担任膳食管理委员会主任。加强配餐管理、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配餐安全卫生、饭菜质量、价格等检查监督,采取多种形式,经常听取、收集师生对配餐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督促及时调整和不断改进工作,定期对配餐工作进行评议,提出对配餐工作的改进、调整或停止配餐意见。
二、规范运作流程,建立准入退出机制
我校严格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组织公开招标,组织公开比选来确定配送公司,对比选须知、项目管理、开标评选工作方法、台账要求及相关注意事项作好书面规定,严格审核配餐企业的资质、供餐能力及服务质量,择优选择中小学校校外配餐企业。配餐企业成立专项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由校长、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人数不得少于九人,其中学生家长代表所占比例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加强对选定配餐企业招标程序和过程的实际监督。进一步规范配餐合同管理,双方签定书面合同,合同中须详细列明配餐标准、配送方式、餐具消毒要求、合同价格、配送要求、质量保证、服务质量等,明确食品安全责任保障、事故处理条款、违约责任和质量监督等。配餐工作采取招投标制度,配送合同一学年一签。最大程度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对配餐安全、价格、质量进行管理。
学校设专人负责校外配餐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做好配餐企业资质、送餐人员健康证复印件、送餐车辆每日消毒记录等的档案留存工作,掌握配餐企业的管理情况、配餐能力,做好每天校外配餐的送餐交接记录。学校根据不同年龄、学段,分层次确定配餐品种、数量和价格。推行配餐公示制度,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等适当形式,在每学期开学初向学生和家长公布配餐企业名称、配餐协议、收费标准、主食餐量等基本信息,接受家长及社会各界监督。加强配餐价格管理,每餐价格原则上不超过13元,对有特殊需求、特殊要求等特殊情况配餐的,按照自愿原则,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共同商定价格。严禁在配餐过程中加价收费、谋取利益、收受回扣。学校教职员工就餐、校领导陪餐的要自行付费就餐。
学校建立食品安全制度,制定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应选择至少一家备用配餐企业。要加强对配餐企业配餐情况监管,配餐学校要每个月组织师生及家长代表召开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或问卷调查,要不定期组织师生及家长代表到配餐公司对食材、制作、餐品质量进行抽查监督。对师生和家长意见较大,责令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配餐公司将配餐业务进行转让、分包的,无正当理由两次配送迟到半小时以上的,加工配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的,以及有关部门检查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终止配餐服务合同,及时启动备用配餐企业供餐。问题突出、隐患较大、情节严重的,报县局配餐工作领导小组调查处理。
三、加强流程过程管理,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一)加强加工操作环节监管
学校和配餐企业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切实加强配送单位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严格原材料供应、包装储存、餐具消毒、场所环境卫生、人员健康检查等环节,规范生产、加工、配送流程,落实索证索票、查验记录、购销台账、留样备查等制度。配送单位要当日当餐加工,尽量缩短备餐分装时间。督促配餐公司使用符合食品配送要求的专车配送,运送食品到校的路程应严格控制在半小时以内,运输抵达学校后,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检查项目包括加工制作时间(从加工到就餐不超过2小时)、中心温度(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60℃)、包装完整程度等内容,并有详细记录;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检查完成后应与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员进行现场交接,并配合开展产品验收和温度抽查工作。配餐公司对餐盒或密闭运输容器表面应标明食品时限和使用方法。每次分送食品前应对运送工具、分派用具、容器等进行清洗消毒,运送装卸过程中应密闭加盖,操作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要使用环保、无毒害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餐具。学生就餐完毕,应由专人将餐具收回,严格清洗消毒,设专供存放清洁餐具的保洁设施。要注重配餐营养搭配均衡,科学制定菜谱、食谱,接受师生和社会的监督。
(二)加强到校分送环节管理
配餐运输车抵达学校后,学校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检查项目包括加工制作时间、中心温度、包装完整程度等内容,并有详细记录;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供餐需分送各班级教室的,应当配备数量足够的运送、存放等工用具,并保证送餐过程中的清洁卫生。分餐人员着专用的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严格清洗消毒,使用专用工具、容器、设备,使用前使用专用清洗消毒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分餐人员真检查待分装的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分装。学校与配餐企业协商明确教室分派餐食的具体人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严禁未持有健康证人员参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具体操作。
(三)加强检测及消毒环节管理。
督促配餐企业要制定检验检测计划,定期对大宗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餐饮用具进行检验检测或者抽检。检验检测项目应包含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致病性微生物等高风险指标。实行每餐“双留样”制度,配餐企业除了自身做好食品留样,还需送学校留存一份。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并放置在专用留样冰箱中,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25g(疫情期间不少于150g),并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信息。餐具要做到环保、无毒害,应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级材料,如果损坏,应及时更换。清洗的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餐具应采用热力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毒,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需要。餐具清洗消毒后,应设专供存放清洁餐具的保洁设施。
(四)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
每餐均有学校领导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听取和征求学生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组织家长代表陪餐,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对陪餐家长在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和反馈。
四、加强宣传引导,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督制度,将经公开招标的配送企业入围名单、生产加工场所地址、企业法人代表等信息向社会进行公示,同时将相关信息报县教体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违法违规的配餐企业,交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征询了解学生和家长对配餐工作的意见建议,对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对反映的问题积极主动处理,对发现的问题隐患限期整改到位。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校会、班会、家长会和宣传栏等传统宣传阵地,特别要利用好校园网络、校讯通、微信等新兴媒体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教育学生健康膳食,不向无证无照的小摊小贩购买食品,确保饮食安全。
五、严格检查督查措施,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学校配餐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同时加大抽查抽检力度。学校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对校外配餐工作的检查和管理,联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对学校配餐企业的监管确保中小学校校外配餐工作规范有序,确保配餐中小学师生用餐安全。
金乡县王杰中学
2022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