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一中学2022年度美育评价(2022年艺术工作发展年度报告)
2022—2023学年对济宁一中来说,是及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校迎来120周年校庆活动,《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重回母校。携手百廿奋进历史,对话一中育人未来。校庆期间,我们艺术部老师组织开展文艺庆典等系列活动。一年以来,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艺术教育工作。学校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音乐课、美术课等艺术课程。
在课程建设方面,各科课程能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教材、有教材、有总结。2022年10月济宁一中成功举办2022年济宁市高中段美术教学研讨会,来自全市各个学校三百余位高中段美术教师齐聚云端,交流分享。仙艳老师在本次研讨活动中,介绍了济宁一中美术创意与实践应用特色课程,王婵老师执教了公开课《版画遇见橡皮章》,受到了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学校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本地域特色的艺术课程教学改革高教学质量。
艺术教师配备情况。我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艺术教师的数量,教师全部具有大学学历,目前专职教师14人,学生5600.教师比例没有达到配额标准。
学校鼓励并支持他们积极参加市级、省级等各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教育不断走出去观摩学习,开阔教师视野,加强艺术教师的交流,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张逸群、范方营和马广兴参加了济宁市教师美育基本功作品展示。济宁一中扎染社团学生作品代表济宁市美育成果高中段参加了济宁市学校美育教育成果展。
重视艺术教师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成立了艺术教研组,通过教研组的小组教研活动来提升艺术教师的教学素质,让老师们在工作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能,提高自身能力。
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机构建设情况。为了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全面到位,我们制定和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把艺术教育列入学校工作日程,制定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目标及实施措施,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确保艺术教育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学校在学习工作情况中都能认真部署艺术教育工作,教研组有明确工作目标后再付诸实施。每学期末,艺术教研室做单项总结。学校在学期工作中进行总结。
我校将艺术教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济宁一中美术创意与实践应用特色课程》在今年济宁市中小学美育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市级第一名的成绩,并推往省级参加评选。
《感受靛蓝之美——扎染》在今年济宁市优秀校本课程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推往省级参加评选。
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提高相结合。一方面要求艺术老师上好艺术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课外、校外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做的活动经常化、多样化,面向每一位学生。学校开设器乐、舞蹈、素描、剪纸、扎染、文创、书法等项目。艺术教师人人辅导好一个社团。
在艺术教育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导向,促进我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抓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面向全体学生教育。
(1)组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
(2)定期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我们每学期要组织艺术学科的教研活动,艺术任课教师认真进行课堂教学研讨交流,通过研讨提升我校艺术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学校教研计划,积极规范地开展教研组的工作时间安排,工作时间。
(3)结合课改,努力钻研教材,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上课评课的质量,真正做到细化教学过程,重视课前、课中、课后管理,并能依照素质教育要求,顺应新课程标准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学习成功的乐趣,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
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配备情况。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艺术教育条件,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学校现有艺术器材基本达到配备标准。现有舞蹈教室4间、音乐合唱教室2间、器乐排练室1间、书法教室1间、陶艺版画工作室1间、剪纸工作室1间、扎染工作室1间、文创工作室1间、绘画教室3间,各功能室均配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能基本满足艺术课程教学及活动开展的需要。
课外艺术活动开展情况。我校的艺术教育突出育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健康向上,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艺术活动,能结合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我校开展的艺术活动群众性的活动,从编导、排练到展示,学生均全员参与,大多数学生每人能参加一项艺术活动。
学校根据自身条件,结合重大节日庆典开展艺术教育;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的校园艺术节活动,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
校园文化艺术环境情况。学校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配合宣传栏、文化常识、校园广播等,营造健康和谐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为加强少年艺术文化建设,共建文明、健康、平安、美丽的校园艺术文化,进一步优化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乐园,着眼于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进一步拓展,让全校师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学校艺术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学校结合120年校庆全方位开展了以“教育是世间最美的艺术”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和规划。
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济宁一中始终贯彻“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高中美术教学和德育融合的实施策略和教学模式,寓德于美,促进高中美育与德育融合切实有效的开展,以美育人,立德树人。
开设了3个美育与德育融合系列课程:
(一)鉴赏课:《以绘画为体,以党史为魂》
内容简介:红色文化,革命题材美术作品鉴赏,涵盖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美术种类的作品欣赏,以党史发展为主线,以绘画为载体,加强学生们对党史的理解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课程介绍:1.革命题材作品欣赏 2.抗日战争题材作品欣赏 3.解放战争题材作品欣赏 4.新中国及改革开放题材作品欣赏 5.抗疫题材作品欣赏
开课范围:高一必修
(二)鉴赏与绘画课:《国风美育》
内容简介:当下中国艺术教育需要培养在艺术素养上具有文化自觉、自信,在审美眼界上具有跨文化理解力、知己知彼的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型现代人。《国风美育》系列课程就是要学生通过中国传统艺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加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每节课程内容不仅包含美术鉴赏,还设计了动手绘画的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审美和动手创新能力。
课程介绍:1.中国传统建筑 2.中国传统服饰 3.中国青铜器器型与纹饰 4.中国陶瓷器型与纹饰 5.中国木椅
开课范围:高一高二选择性必修
(三)工艺选修课:《巧夺天工的中国工艺》
内容简介: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手工艺技术融入美术课程。
课程介绍:1.木版年画的制作 2.剪纸制作 3.扎染制作
开课范围:高一高二选修
今年济宁市第十届艺术节活动中,仙艳老师指导的李缘溪和马广兴老师指导的孙久恒分别荣获高中组绘画类和书法类一等奖。在第九届艺术节中由张逸群指导的赵方铭同学的摄影作品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有幸成为了本次活动中山东省在高中组美术类中唯一获一等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