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兖州区 > 济宁市兖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教育教学 > 校企合作

济宁市兖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

发布日期:2023-03-31 12:18 信息来源:兖州区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济宁市兖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

济宁市兖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开拓创新,大胆实践,紧紧依靠地方企业,围绕企业开展工作,推动学院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构建“以学校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开展协同育人,真正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围绕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学校走出了一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相结合、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基本形成了“企业冠名、定向培养”、“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产教融合,产学互动”的教学培养特色,加强与用人单位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一、合作规模

兖州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余家,企业在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的过程中,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需求日益突出。我校与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经典集团、蒂德精机、天意机械等多家优秀大型企业签订了联合招生(招工)定向培养协议,与3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二、合作内容

(一)专业建设

1、对接地方支柱企业,创建“企业学院”模式学院围绕兖州橡胶、造纸、农机等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与区内华勤橡胶工业集团、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蒂德精机制造公司三家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分别冠名成立“华勤橡胶学院”、“太阳纸业学院”、“蒂德学院”三个二级学院。通过“企业冠名、定向培养”,企业提前介入技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参与并监管教学,实现了校企“零对接”。不仅有利于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且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的完善,实现了校企双赢、深度合作。

2、落实“校企双制、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企业在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的过程中,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需求日益突出。为了顺应企业的培训需求,学校把课堂搬进企业,为企业量身定做“校企双制、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学院陆续与联诚集团、益海嘉里(兖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曜晖太阳能、科大鼎新等10余家企业联合开办了数控车工、维修电工、仪器仪表、焊接加工、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等培训班。校企双制组织教学,实现八个统一,即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创工学一体:共组教师队伍;共建学习环境;共搭管理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共评学生能力。

3、学校与华勤橡胶工业集团、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经典重工集团、山东蒂德精机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办两批企业新型学徒制班,共计招生120人。坚持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学校与公司跟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双导师制和弹性学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以公司生产车间作为教学主阵地,实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实践相融合。

(二)、师资培训

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职业能力和素养。近年来,学院派遣大量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积累经验,不仅能提高实操水平,对于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使所教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强,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师生进行技术开发,提高师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三)、订单培养

我校与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经典集团、蒂德精机、天意机械等多家优秀大型企业签订了联合招生(招工)定向培养协议,与3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合作专业涉及数控、机电、电气、电商、计算机等。

(四)、企业人员到校任教

学校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立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遴选优秀企业的工程师来校任教,讲授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专业技能的理论与操作等。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融合在一起,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任务单、作业指导书和工作规范,学生可以通过轮岗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培养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学院与山东蒂德精机制造公司合作开展“引企入校”的办学模式,企业专门派遣高级工程师徐新武全程驻校,模拟企业的工作生产情况,按照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全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现已多名学生经过合作培养并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