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任城区 > 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综合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3-04-20 09:43 信息来源:任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为切实加快我校的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特色校园。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及济宁市教育发展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树特色、创品牌为核心。实施外树形象、内抓质量工程,力争明珠中心小学在今后三年内健康、有序地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学园、家园和乐园。

二、现状分析

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位于科苑路南首,始建于1949年,2002年建成新校,学校占地面积12010平方米,现有30个教学班,共有1496名学生和98名教职工,其中省特级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能手3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济宁市杏坛名师3人、济宁市最美教师1人,市、区级教学能手33人,省市区优质课46人。建有云微机室、录播室、书法教室、舞蹈房、科学实验室、科技馆、图书阅览室、体育馆等功能教室,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全部按照省级标准配置。学校先后获得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基地、山东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以“善美明珠”为核心的阳光文化理念体系得以完善建立,进一步丰富了外显识别系统,修订了校徽、校旗、校歌,还有学校的“三风一训”。充分发挥了学校的环境育人功能,布置装饰了教学楼及各功能室。在学校管理上积极贯彻公平、公正的阳光理念,践行规范先行、人文并举。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教师不断贯穿阳光课堂理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不同学科的阳光课堂教学模式相继形成。学校积极开展校园阳光活动,阳光体育工程、经典诵读活动、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等校园活动扎实有效。

近几年,我们努力培植和践行“至善至美,让优秀成为习惯”的学校精神,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个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每一个家长收获教育的成果”的办学目标。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开设了数十项社团活动。在学校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学校管理方面,制度不细、落实不严、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在教学质量方面,个别学科存在薄弱现象,课堂教学亟待提高;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个别教师的教学研究积极性不高,教研实效性不强,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缺乏,不能较好地引领教师教学研究;在学生素养方面,文明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还有差距,一些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在后勤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不细致,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三、工作总目标

把精致教育和精细管理作为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向,补齐短板,打造亮点,至善至美,逐梦前行,让师生共同收获生命成长的幸福。

四、具体目标及措施

目标一:精致传承,引领师生和谐发展。

我们学校精神是“至善至美 让优秀成为习惯”,核心是做人做事追求精致、完美。努力将精致的思想落实到每个岗位,传递给每位教师,让师生各美其美、和谐发展。

工作措施:

1.做好表率,践行“至善至美”的学校精神。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做先锋模范,与老师们同研究、同学习、同实干,共同关心“师生中的每一位、过程中的每一环、校园中的每一角”。时时处处体现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差异”的尊重,在践行学校精神方面为全体教师做出表率。

2.树立榜样,发扬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通过评选“明珠榜样”“寻找身边的美丽”,树立先进典型;通过“榜样事迹报告”“讲述明珠人的教育故事”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敬业精神。

3.有效激励,弘扬向上向善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细化日常表现的反馈和评价,改进完善“争章创星”评价机制。将激励性评价惠及到每一位孩子、每一个学科。 “让优秀成为习惯”的学校精神内化为每一个孩子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自觉,促进良好班风学风以及校风的形成。

目标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培育科学效能、民主参与、合理高效的管理文化。严格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规定,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在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做到尊重、包容、公平,实行严格执行和人文关怀,使教师成为制度的受益者,更多的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工作措施:

1.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

2.继续完善各种制度。重点完善《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明珠小学师德工作条件》《明珠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明珠小学学生在校礼仪规范》《明珠小学优秀教师评选办法》教师备课制度》《教师学习制度》《学校集体教研制度》《教师校本教研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等

3.坚持校务公开,定期组织教学开放活动和民主评议活动。

4.推行教师评价改革,建立科学激励机制。采用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和学生、家长、学校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动态评价方式。继续实行学生评价改革,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评价内容拓展为“学习、品德、体育、劳动、艺术、创新”等二十几项。

目标三:精心实施,深化特色课程创建。

加强课程顶层设计,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自主课程。本着补短板、育特色的目的,不断丰富课程门类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快乐的校园生活。

工作措施:

在课程实施层面,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班严格按课表上课,保证课程开齐、开全、开足、开好。抓好课程实施的常规管理----备课、上课、作业、检测、评价等环节。通过课程的全面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力水平,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的特色化。

目标四:精细管理,追求常规不同寻常。

在教学常规管理中,坚持蹲级包组、分层管理——考核各班日常管理、规范各科课程落实、指导各环节常规教学,全方位进行监督和指导。

工作措施:

1.聚焦课堂,让精深教研成为教学常态。

重点在“备、研、磨”三方面下功夫。

“备”:结合部分教师钻研教材不深入,教学方法不灵活,目标达成不高的情况,强调备课要依据学情,设计“精准问题”和“有效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中达成学习目标,提升学科素养。可以通过“教案抽测”“教案展示”专题教研,实现备课效果最优化。坚持不定期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敦促教师备课精益求精。“研”:倡导“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教学境界。引领各教研组开展在专题引领下的课例研究,并与承担的各级课题相融合。每周三教研活动,坚持分学科集体备课、轮番模拟课堂,凝聚集体的智慧把一堂课备到极致,再用一节节精品课带动老师们平时的常规课。“磨”: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各教研组要扎根课堂,锤炼课堂磨力。一磨教材内涵挖掘,教学目标定位;二磨学情的准确把握,教学梯度的设计;三磨教学评价和细节处理。以单元研究课为载体进行磨课,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2.优化设计,让作业实现减负增效。坚持“家庭作业监督员”机制,了解每天作业布置情况,有效调控作业量。通过优秀作业的展评,提高了教师作业设置和批改的科学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加强“矫正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做归因分析,通过“错题本”“整理本”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倡导特色作业百花齐放,让作业成为展示学科魅力的平台,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目标五:精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现有教师98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4人。如何培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是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一件大事。我们将采取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等办法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工作措施:

1.名著导读,让教师拥有专业底气。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继续坚持每个学期寒暑假前为青年教师赠送教育名著,开学后组织读书沙龙,让一本本教育名著点亮教师的教育梦想,让教师拥有专业底气。

2.凝心聚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组织老师们通过品味课堂盛宴、感受名家风范,提升教学境界,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师培训方面,围绕教师教学的四大核心能力素养,即教材把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进行重点指导和培训。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桥梁,骨干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赛课,“师徒同课异构”等活动,都使其青蓝相长,教学水平不断攀升。

目标六:精彩纷呈,学生体验成长快乐

好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它是一门慢的艺术,更是一种可贵的坚持。在前几年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让每一位孩子多做好事,坚持每周一节足球课,坚持让更多班级走进科技馆进行趣味探索,坚持每学期一次古诗考级,坚持让每一位孩子有机会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坚持让每一颗奖章、每一句鼓励与提醒,都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效。

让他们体验着成长的快乐,而且品德更加优良、体魄更加强健、学习更加勤奋、才艺更加精彩。

总之,我将把精致教育和精细管理作为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向,补齐短板,打造亮点,至善至美,逐梦前行,让师生共同收获生命成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