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五里庄小学教学研究活动
本学期,教研室立足学校教学实际,以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教学教研为支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深化教研模式,综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结合学校实际,教研活动采取每周都有小教研,两周一次大教研。具体做法如下:语数英等各科教研组分成A、B两个部分,单周A教研组上教研课,双周B教研组上教研课,教研组内针对一节课、一个单元进行深度教研,这是小教研。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活动,安排经验丰富、水平高的老师上课,全体学科老师参与听评课,实施跨级部大教研。大教研与小教研相结合,能快速提升老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的专业成长。
2.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与场所,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此,我们立足课堂,围绕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跟进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研讨活动。每一堂课中,教师教学细心准备,活动精心设计,学生专心参与。在这些精彩的常态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改善,教师的专业也得到了成长。
3.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科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每个教研组推选一位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老师做经验介绍。大大缩短了老师成长进步的时间。
4.加强理论研究学习。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教学思想的先进与否。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本学期我校要求老师人人读一本书,在读的过程中,写好教育理论笔记,提升个人的理论修养。
二、构建“高效课堂”作业设计学习评价模式,深化课堂育人特色。
严格规范作业管理,实行作业分层。作业类别分为基础类、实践类和弹性类。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是否完成弹性类。除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艺术类熏陶。教研组提前一个星期规划好作业单,组内统一实行。
针对“双减”,小学低年级精心准备了情景化项目式多元评价活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在情景化的游戏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体现魅力教育理念。一年级380余名学生和二年级400余名学生兴高采烈地参与了此次评价活动。游而趣学,勉而善思。面对此次形式新颖的测评,学生们真切体会到了“玩中学、学中思、思中用”的意义。本次活动也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并有了一个美好的回忆。今后,学校会继续深化落实“双减”政策,确保既减“负”,又提“质”,与时俱进,笃行致远。
三、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通过“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以教师或学生形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学校“优势专家群体"。
4.“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
发现问题——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
制订计划——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
行动实践—-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
修改方案——结合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研组反思,修改原来的行动计划,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再次实践——依据新的实施方案再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取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并注意反思实践过程是否和修订之后的方案相吻合.若差距比较大,还需进一步修订方案,并进行第三轮的实践。
总结反思——教师个人将参加每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每次教研活动开展讨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机制
为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制度建设与管理,保证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得以扎实、有序、顺利地开展,成立校本教研和培训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方案、管理办法及年度计划,负责组织校本教研和培训的实施、指导与管理。
2.建立管理网络,增强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功能
建立以校长为核心,教研室主任为主体,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的教师人人参与的教研网络,学校教研和培训活动由学校主管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研组分层把关,层层负责,树立合作意识,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校本教研和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功能。
3.组织学习理论,明确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内涵
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和理论,明确校本教研和培训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是提高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每位教师要建立“教师个人档案”
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以来在课程理念、教学观、学生观方面的认识和变化、收获与感悟、自己的课例、分析、反思、教学手记等记录其中,不断激励自己成长。
5.注重整合资源,争取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引领
学校加强与专业研究人员和多方面专家的联系,通过与他们建立密切伙伴关系,争取他们的专业引领.或与兄弟学校联系开展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情况,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
6.制定科学、合理的校本教研监督、考评、表彰奖励制度.
新的学期,教研室将以前瞻的眼光,求实的态度,抓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面开创五里庄小学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