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004311076F/2023-0273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教育局 | 组配分类 | 数字图文解读 |
成文日期 | 2023-04-28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图文解读丨济教字〔2023〕28号济宁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
一、政策背景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劳动教育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此后,教育部先后制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政策框架逐步完善。目前,济宁市中小学校推进劳动教育的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在具体实施环节还存在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等诸多模糊认识,“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为切实推进我市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济宁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济宁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力图解决好劳动教育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政策依据
(一)《山东教育厅关于印发加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教基字〔2023〕2号)
三、主要目标
(一)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养成勤劳、自律、独立自主、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
(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劳动教育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掌握各种技能,如木工、电工、维修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劳动教育要求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互相尊重、协作配合、分工合作、担当责任等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四)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劳动教育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新的劳动方式、方法和技巧,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四、重要举措
(一)科学制定方案。中小学校要逐校制定劳动教育具体实施方案,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保证每周1节劳动课,每学年一个劳动周,围绕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发设置劳动教育项目和劳动周活动,明确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
(二)丰富教育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尽量覆盖课程方案确定的10大任务群,普通高中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
(三)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研学基地、职业院校实训实习场所和设施设备,为普通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四)配足劳动教育师资。统筹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科学、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资源,培育一批“一专多能”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劳动教育教师。
(五)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网络研修内容,实现中小学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全覆盖。在名师工作室、工作坊建设中向劳动教育教师倾斜,自2023年起,每年培训一定数量的劳动教育骨干教师,逐步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
(六)建立劳动教育激励机制。劳动教育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定期组织劳动教育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选树宣传劳动教育先进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
(七)加强专业研究指导。教学研究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学校应设立劳动教育教研组,加强劳动课程研究和指导。结合实际编写指导手册、示范教案等,提高劳动课程实施水平。
(八)完善劳动素养评价。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完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
(九)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经费统筹,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和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经费保障机制。
(十)推进家校社协同实施。通过官方网站、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宣传劳动教育意义,引导家长以身示范,培育良好的劳动家风。
(十一)强化劳动安全保障。学校要合理安排劳动任务、强度、时长,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
(十二)压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中小学劳动教育责任科室,牵头负责中小学劳动教育部署、实施、评价等工作。
(十三)加强督导检查。将劳动教育推进和落实情况纳入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要内容,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劳动教育保障。
济教字〔2023〕28号济宁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