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7381606177/2023-022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组配分类 承诺12
成文日期 2023-04-03 失效日期
有效性

【12】2023年济宁市农业农村局承担的重点任务公开承诺事项举措和落实(截至3月底)

发布日期:2023-04-03 信息来源: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承诺事项编号

任务目标

主办单位

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效

下步举措和落实

12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粮食产量稳定在97亿斤以上,争创全国高标准农田整区域建设试点。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家。深化“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培育高素质农民2500名以上。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300个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

粮食生产:①据农情调度,2023年全市夏粮(小麦)播种面积530.78万亩,秋粮意向播种面积598.51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29.29万亩,较上年农情面积增加11.8万亩。据近期苗情考察统计分析,全市一二类苗合计占比达到了93.7%,苗情转化升级成效明显,较去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基础更加牢固。②积极开展农技指导服务。组织专家进行小麦返青前的苗情考察,初步筛选适宜我市推广的小麦新品种,印发了春季麦田管理“明白纸”,组织农技专家持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加强设施蔬菜生产指导,确保了春季蔬菜特别是全国“两会”期间蔬菜的安全有效供给。③研究制定《2023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济宁市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等技术指导意见。④据农情调度,今年全市春播农作物意向面积147万亩,其中春播粮食面积29.1万亩,均与去年基本持平。至目前,已完成春播面积15.7万亩;全市已储备化肥12.02万吨、良种302.82吨、农药1847.61吨、农膜2693.8吨,农资供应充足,能够满足春季农业生产需要。⑤争取到农业农村部大豆、玉米单产提升行动整建制推进3县、与菏泽并列全省第一位。⑥制定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的通知》,加快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拨付。

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成功争取2023年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53.8万亩,建设面积和投资金额居全省第3位、其中改造提升争取面积居全省第2位,督促指导县市区高质量完成项目设计,夯实建设基础。

特色产业集群:1.开展2023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申报工作,推荐嘉祥县梁宝寺镇(主导产业大豆)申报2023年国家产业强镇项目,协助兖州区、梁山县做好国家沿黄河流域玉米特色产业集群方案编制工作,目前材料已上报农业农村部,正等待农业农村部审核评定。2.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修订完善梁山肉牛、兖州粮油、邹城蘑菇、鱼台大米、泗水甘薯、微山渔湖产品6个产业发展规划。3.做好2023年《济宁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政策兑现工作,目前,已梳理出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名单,并完成企业税务核查工作。

高素质农民培育: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需求调研,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通过发放纸质调查问卷和网络问卷等多种方式,发放回收纸质有效调查问卷1872份,网络调查问卷1300余份,形成了《济宁市2023年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制定《2023年济宁市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培训实施方案》,组织指导县市区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全市培训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5438人次。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构建人居环境治理长效工作机制,一季度重点抓了以下工作:①根据“和美儒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管理平台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营情况,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和资源配置。②依托平台,做好线上视频监控问题抓拍,并督促责任部门及时整改。③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全力推进路域环境整治工作。④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检查活动,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自3月1日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办公室成立6个督导组,1个汇总组分三轮对19个城乡结合部镇街,309个村进行实地督导检查,共发现问题5244条,及时反馈县市区并督导整改到位。⑤全力做好迎接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议观摩活动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观摩路线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以道路设施修缮、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道路沿线绿化、沿线村庄美化为重点,确保沿途干净整洁。

一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以嘉祥、兖州、汶上3个国家级制种大县为依托,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精心培育种业育繁推一体化领军企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80万亩,产量稳定在97亿斤。加快53.8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二是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研究制定金乡大蒜、兖州粮油、嘉祥豆种、鱼台大米、邹城蘑菇、泗水甘薯、梁山沿黄肉牛等产业发展规划,创建全国特色产业发展龙头。用足用好《济宁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2023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家以上,争创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力争5年内实现2—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主板上市。全面推广“按揭农业”“按揭畜牧业”模式,2023年新建项目力争早日竣工投产。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尽快将我市大蒜、大米、大闸蟹、小龙虾、芦花鸡等优质农产品打造成在全国知名品牌。加快推进金乡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微山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工厂化设施化渔业,推广内循环、生态化养殖技术,推进济宁渔业高质量,打造淡水渔业养殖和渔业加工强市。三是深化政策集成改革,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新培育省级示范社、示范场130家以上。加大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培育一批土地托管、统防统治等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股份合作、保底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年内培训职业农民1万人。四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行任城“信用+”、微山微换装、邹城乡村物业等长效治理模式。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建设共治共建共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