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7381606177/2023-0124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
成文日期 2023-04-06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落实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等)

发布日期:2023-04-06 信息来源: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序号

工作事项

完成情况、取得成效

进展状态

责任科室

27

持续放大“三个百亿”作用,市担保集团累保余额突破350亿元,高成长性企业基金新落地项目10个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大力配合市财政局做好“鲁担惠农贷”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政策享受主体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享受省市级财政提供的银行贷款利率贴息、担保费用补贴等优惠政策,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政策改革科等新型经营主体主管科室,利用农业农村局网站、微信工作群、报纸、电视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

正常推进

乡村产业发展与对外合作科

84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建设高标准农田。粮食产量稳定在97亿斤以上。

1.粮食生产方面,①据农情调度,2023年全市夏粮(小麦)播种面积530.78万亩,秋粮意向播种面积598.51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29.29万亩,较上年农情面积增加11.8万亩。据近期苗情考察统计分析,全市一二类苗合计占比达到了93.7%,苗情转化升级成效明显,较去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基础更加牢固。②积极开展农技指导服务。组织专家进行小麦返青前的苗情考察,初步筛选适宜我市推广的小麦新品种,印发了春季麦田管理“明白纸”,组织农技专家持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加强设施蔬菜生产指导,确保了春季蔬菜特别是全国“两会”期间蔬菜的安全有效供给。③研究制定《2023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济宁市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等技术指导意见。④据农情调度,今年全市春播农作物意向面积147万亩,其中春播粮食面积29.1万亩,均与去年基本持平。至目前,已完成春播面积15.7万亩;全市已储备化肥12.02万吨、良种302.82吨、农药1847.61吨、农膜2693.8吨,农资供应充足,能够满足春季农业生产需要。⑤争取到农业农村部大豆、玉米单产提升行动整建制推进3县、与菏泽并列全省第一位。⑥制定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的通知》,加快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拨付。  

2.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争取到2023年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53.8万亩,建设面积和投资金额居全省第3位、其中改造提升争取面积居全省第2位,督促指导县市区高质量完成项目设计,夯实建设基础。我市梁山县高标准农田整区域试点方案已经省级评审,报送至农业农村部。            

正常推进

种植业管理科

农田建设管理科


85

推广农业生产全流程托管服务,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

1.总结2022年社会化服务项目工作经验,完成项目绩效目标自评。督促指导县市区做好2022年农业生产社会化项目资金拨付。

2.组织开展项目需求摸底,报送2023年社会化服务项目需求54万亩。

3.《济宁市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已起草完毕,现正在讨论修改完善中。

正常推进

政策改革科

86

围绕优势种质资源,依托兖州、嘉祥、汶上3个国家制种大县,引进中国农科院、大北农集团等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建设黄淮海现代种业研究中心,打造国家级育种平台,打响“济宁种业”品牌。

3月份,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种业振兴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济宁由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的跨越发展。依托嘉祥大豆种业产业优势,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已拟定《国家大豆产业黄淮海技术集成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现正征求各方意见建议。

正常推进

种植业管理科

市农技推广中心种子部

87

繁荣壮大乡村产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做强金乡大蒜、嘉祥沿黄大豆、梁山沿黄肉牛、兖州粮油、邹城蘑菇、鱼台大米、泗水甘薯、微山渔湖产品8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家,争创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1.开展2023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申报工作,推荐嘉祥县梁宝寺镇(主导产业大豆)申报2023年国家产业强镇项目,协助兖州区、梁山县做好国家沿黄河流域玉米特色产业集群方案编制工作,目前材料已上报农业农村部,正等待农业农村部审核评定。

2.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修订完善梁山肉牛、兖州粮油、邹城蘑菇、鱼台大米、泗水甘薯、微山渔湖产品6个产业发展规划。

3.做好2023年《济宁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政策兑现工作,目前,已梳理出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名单,并完成企业税务核查工作。


正常推进

乡村产业发展与对外合作科

88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新增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100家。擦亮“济宁礼飨”区域公用品牌,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1.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方面,研究起草了《济宁市推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正准备提交市委常委会。

2.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组织人员对县市区提报的“按揭农业”项目进行实地指导。调度“按揭农业”进展情况,全市新谋划实施按揭农业、按揭畜牧业项目共19个,总投资25.04亿元。

3.在“济宁礼飨”品牌培育方面,①下发《关于举办“年货好礼济宁农品”品牌展播活动的通知》,征集梳理34种“济宁礼飨”系列年货农品,于春节期间在济宁综合广播、交通广播和生活广播个频道轮盘式循环播报宣传;制作9期“年货好礼 济宁农品”系列品牌展播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发布。②联合市广播电视台制作《二十四食》短视频2期,并在新媒体上发布。③组织24家“济宁礼飨”目录企业参展2023惠享山东消费年—迎春消费季暨“运河之都 乐购四季”点亮夜济宁活动。④组织4家“济宁礼飨”目录企业参展“好品山东—品牌农产品(北京站)营销推介活动。⑤积极争取2023年“好品山东”品牌遴选推荐工作。

4.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方面,委托第三方完成国家农安市创建工作评价,全市工作评价平均得分95.03分。组织开展市级督查2次,印发督查通报2期,印发工作简报6期。召开全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推进会议,查找国家农安市创建过程中的不足,确保高质量通过验收。

正常推进

政策改革科

发展规划科

市场信息科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


89

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达到200家以上;肉蛋奶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蔬菜产量达到700万吨以上。

1.出台实施《关于推进全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3月24日至26日,白平和副市长带领市农业农村局及6个县市区赴广东东莞参加由农业农村部贸易促进中心组织的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并赴佛山、中山、广州等地考察预制菜头部企业。加强调研摸底,组织各县市区梳理我市规模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底数。

2.1-4月,市农业农村局多次组织农技人员到设施大棚蔬菜、陆地蔬菜生产开展技术指导,配合统计部门抓好蔬菜面积、产量统计,每季度统计局公布一次数据,预计4月中旬公布一季度蔬菜产量数据。

3.加强规模养殖场、 养殖专业户日常管理,引导从业者适当补栏、科学出栏。印发《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畜牧工作的通知》,加大统计监测和市场预警。召开奶农与饲料兽药企业对接座谈会,调研基层养加销一体化企业。到菏泽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指导县市区储备2023年奶畜家庭牧场合作社升级改造项目。3月13日,调度奶牛养殖及乳制品加工企业贷款情况。3月15—16日,组织企业参展第37届山东畜牧业博览会。3月17日—19日,到广西对接畜牧产业招商。每季度统计局公布一次数据,预计4月中旬公布一季度肉蛋奶产量数据。

正常推进

乡村产业发展与对外合作科

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种植业管理科

市场信息科

91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人才和“田秀才”“土专家”创新创业。培育高素质农民2500名以上。

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需求调研,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通过发放纸质调查问卷和网络问卷等多种方式,发放回收纸质有效调查问卷1872份,网络调查问卷1300余份,形成了《济宁市2023年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制定《2023年济宁市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培训实施方案》,组织指导县市区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全市培训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5438人次。

正常推进

科技教育科


92

加强涉农金融服务,放大挂职金融副镇长作用,鲁担“惠农贷”累保余额达到200亿元,新落地按揭农业(畜牧业)项目20个。

1.组织人员对县市区提报的“按揭农业”项目进行实地指导。调度“按揭农业”进展情况,全市新谋划实施按揭农业、按揭畜牧业项目共19个,总投资25.04亿元;全市156名金融挂职干部累计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65家次,累计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传活动11118场次,累计促成农业项目贷款168.08亿元,累计新增授信额度327.74亿元。

2.加强与市人行的沟通对接,签署“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合作备忘录”。3月10日,与市人行召开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座谈会。

3.与山东省农村信用联合社济宁市审计中心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农村改革 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进一步加大金融助农力度。

正常推进

发展规划科

政策改革科

94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开展“三清一改”。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开展“三清一改”方面,①根据“和美儒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管理平台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营情况,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和资源配置。②依托平台,做好线上视频监控问题抓拍,并督促责任部门及时整改。③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全力推进路域环境整治工作。④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检查活动,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自3月1日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办公室成立6个督导组,1个汇总组分三轮对19个城乡结合部镇街,309个村进行实地督导检查,共发现问题5244条,及时反馈县市区并督导整改到位。⑤全力做好迎接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议观摩活动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观摩路线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以道路设施修缮、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道路沿线绿化、沿线村庄美化为重点,确保沿途干净整洁。

正常推进

社会事业科


97

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让乡风更加文明、乡村更加和美。

1.目前鱼台县村级“邻里中心”、任城区“信用+人居环境”、微山县“微换装”、邹城市乡村物业服务等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已初见成效,近期将加大调研挖掘力度,适时在全市进行宣传推广。3月7日,鱼台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行县 ”  。

2.市委宣传部、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指导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3.嘉祥县乡村治理经验做法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邹城市后八里沟村“孝善治村”经验做法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曲阜市乡村治理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农业农村领域重点改革典型案例。

4.组织县市区开展了“信用+”调研活动,总结经验,任城区、曲阜市形成的做法报告上报省农业农村厅,4月7日任城区在省农业农村厅召开的全省构建农村“信用+”体系试点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任城区、曲阜市确定为全省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统筹推进美德信用山东试点县,宋文华副厅长对任城区、曲阜市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按照省厅通知部署安排和试点工作要求,市农业农村局下达了通知,组织任城区、曲阜市开展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工作。

正常推进

社会事业科

政策改革科

119

实施15万亩稻田退水治理。

2023年全市在任城区、微山县、鱼台县、嘉祥县等4个县区、9个乡镇、143个村实施稻田退水治理15.48万亩。新建硬化沟渠35.7177千米,新建桥涵闸682座,修建排水沟9.45千米,沟渠清淤50.126千米,全市完成主体工程量的91.75%,整体进展迅速。其中鱼台县完成97.3%、微山县完成93%、嘉祥县完成92.5%、任城区完成90.3%。

进展较快

科技教育科

市农技推广中心土肥部、

植保部

120

实施第三次土壤普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农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1.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方面,按照省土壤普查办要求,传达省级培训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济宁市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点”的思路。一个中心即各县市区按照相关程序,尽快确定检测中心;两个基点,一是做好群众工作,顺利配合省级完成剖面采样,二是各县市区成立表层采样小组,组织人员参加培训,通过国家土壤普查办组织的考试后持证上岗开展工作。

2.化肥农药减量控害方面,印发《关于印发济宁市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农药减量技术方案的通知》,安排部署相关技术推广工作,发布小麦大蒜韭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意见共3期,指导科学用药;截至3月底,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7078万亩、商品有机肥施用量2.5234万吨、配方肥应用面积34.75万亩,发布配方施肥14个,各县区共开展土肥技术培训19次、1654人次。

3.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分解落实2023-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的函》,指导县市区及时编制2023年度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

正常推进


农田建设科

市农技推广中心植保部

土肥部

种植业管理科

科技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