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0043124079/2023-0666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能源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成文日期 2023-05-15 失效日期
有效性

市能源局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73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05-15 浏览次数: 字体:[ ]

市能源局对市人大第十八届二次会议第173号建议的答复

戈林凡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就市能源局的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能源工作给予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统筹新能源开发布局,提质升级发展“光伏+”工程,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在推动全市能源结构由偏煤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济政字〔2021〕34号)和《济宁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能源行业将积极抢抓国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以更高目标和更实举措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总体情况

以“助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统筹优化新能源开发布局,提质升级发展“光伏+”工程,稳步有序发展生物质能,创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稳步推进。一是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385.06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24.58%,同比增长22.87%。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电站完成发电量54.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72%。光伏发电规模居全省第4位,生物质发电居全省第6位。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408.16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25.68%,同比增长23.79%。发电量1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72%。二是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和绿色能源标杆乡村创建成效显著。我市嘉祥、鱼台、梁山、曲阜、邹城5个县市区纳入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截至2023年一季度,5个试点县本年度累计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9.86万千瓦,占本年度全市新增光伏的42.68%;我市申报的6个乡镇、42个村被认定为首批山东省绿色能源发展标杆乡镇、标杆村,入选数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三位和第二位。三是国家级重点项目获得批复。我市时代永福1.1GW大型光伏基地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为全市新能源发展带来历史最好机遇。

二、分布式光伏发展情况

(一)分布式光伏规划编制情况

2022年1月27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出台了《济宁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济政字〔2022〕5号),其中明确提出,“分布式光伏。大力支持“光伏+屋顶”分布式发电。依托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合理利用工业厂房、商业企业、公共建筑、居民住宅等屋顶资源,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促进光伏发电就地生产、就地消纳;以嘉祥、鱼台、梁山、曲阜和邹城等县(市、区)为重点,进行整县式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在具备实施光伏条件的乡村地区,大力推广光伏工程带动乡村振兴模式;优先发展“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200万千瓦左右。

(二)分布式光伏创新发展情况

一是以分布式能源为依托打造“零购电”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园区。济宁海螺工业园区瞄准“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以提高绿色清洁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为目标,通过集成水泥窑余热发电、生物质气化补热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等新型绿色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先进的负荷平衡控制调度系统,实现园区零外购电的目标。目前园区内已建成了与水泥窑配套的9MW纯低温余热发电,在园区丘陵地带建成了1.5MW风力发电,利用园区内丘陵、山坡、水塘、堆棚屋顶、皮带廊道等建设了二期共计11.48MW光伏发电,充分吸收周边县城、村镇生活垃圾建设9MW生活垃圾发电,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利用生物质稻壳建设9MW生物质气化补热发电,园区内五种形式的绿色能源发电项目年发电量可达2.075亿度、并网电量1.85亿度,节约标煤5.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已初步实现了园区零外购电的目标。

二是以大型工业园区为支撑进行工商业分布式规模化开发。为探索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开发的模式。我们以华勤工业园屋顶光伏项目为试点走出了以大型工业园区为支撑进行工商业分布式规模化开发的路子。济宁市华勤工业园建筑面积140多万平方米。济宁华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利用华勤集团100万平方米厂房屋顶,进行了工商业分布式规模化开发,开发建设95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均发电量为9500多万度。

三是结合煤碳行业转型发展开发煤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济宁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全市共有45对矿井。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煤炭行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探索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开发了运河煤矿、霄云煤矿和海纳科技等十家权属企业“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利用矿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实现了煤矿用电的自发自用,节约了用电成本,保证矿区生产,同时“余电上网”,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效益,实现了煤矿和光伏项目的优势互补。项目总规模9.6兆瓦(新增梁山港3MW),年发电量1.1亿度,创造效益600万元。

山东能源集团成立了山东能源集团新能源公司,承担山东省新能源投资开发平台重大任务。山能新能源公司充分利用山能集团在济宁市内众多权属矿、厂的资源优势和消纳优势,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将不同建筑物和企业分四类滚动开发建设,预计“十四五”期间建设100MW。首批分布式光伏项目利用兖矿蓝天公司、兖矿轻合金、东华重工、东滩煤矿等5家企业的19座厂房、2处闲置用地建设,总装机容量61.55MW,所发电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项目总投资约2.81亿元,年发电量6680万千瓦时,年创造效益3126万元。

四是积极开发光储充智慧配电系统打造分布式光伏发电新亮点。储能应急电源、光储一体化、智慧配电系统、新基建充电桩建设是“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发光储充智慧配电系统,并实现与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是未来新能源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横河煤矿光储充智慧配电项目是山东省首个以保安应急电源为解决方案并与新能源光伏发电、电动汽车桩为一体的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光储充一体化综合能源管理示范项目,主要利用闲置场址安装光伏398KW(光伏车棚),储能2MW/4MWh,电动汽车充电桩120KW直流充电桩6台,7KW交流充电桩6台。该项目由光伏+储能+充电桩构成,具备能量路由、信息采集交互、负荷管理、电能质量调节、离网运行等多种微网调度管理功能。

(三)鱼台张黄化工产业园区分布式光伏情况

一是张黄化工园区企业安装屋顶分布式光伏情况。山东鲁泰化学有限公司申报的3.19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于2023年5月4日给予审核确认。该项目利用企业23226平方米闲置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年均发电量约334万千瓦时。

二是张黄化工园区安装屋顶分布式光伏有关情况。张黄化工园区于2018年9月通过山东省第二批化工园区认定,规划总面积5.9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13平方公里。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循环、固废循环、水循环“三大”循环特色,初步形成了氯碱化工、煤化工、医药化工为主的循环化工产业集群,目前,园区现有建成企业37家(含中泰),化工企业28家(危化品企业16家,一般化工企业12家。鉴于国家对于在化工园区安装光伏电站有严格要求,按照《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要求,化工企业大多是甲类、乙类厂房,火灾危险等级较高,严禁在该类厂房上部建设光伏电站,其他类型还需核察化工厂所排放的烟雾,水汽等是否具有腐蚀性,光伏板遇见强酸和强碱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导致光伏电站直流侧出现漏电短路的危险等情况。若化工企业要安装光伏发电设备需经相关部门严格评估避让处于危险状态的结构构件。

三、下步重点工作任务

(一)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创建多元化示范基地。

1、提质升级发展“光伏+”工程。发挥国家级基地引领效应,打造“鲁西南(济宁)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大力实施“光伏+”工程。聚焦光伏和生态修复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分布式光伏发展,大力支持“光伏+屋顶”分布式发电。到2025年,全市建成、在建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700万千瓦左右。重点推进邹城、微山、鱼台、曲阜和嘉祥等区域采煤沉陷区结合农业、渔业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光伏电站,全力支持时代永福1.1GW渔光互补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嘉祥、鱼台、梁山、曲阜和邹城市5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2、稳步有序发展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煤炭消费压减,持续按照规划先行、科学合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林生物质资源储量丰富、品种多样、布局灵活、适应性强等优势,因地制宜建设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合理布局发展垃圾发电。到2025年,全市建成、在建农林生物质、垃圾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4万千瓦左右。

3、多元拓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促进光热多形式利用,推动太阳能热利用由生活热水向城市供热、制冷转变,实现太阳能热水、采暖、制冷系统的规模化应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供热,鼓励实行热电联产。

(二)探索储能各种发展模式,积极壮大储能规模。

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新能源微电网等项目开发与建设,加大储能发展力度,开展综合性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重点打造可再生能源与储能融合发展示范工程,在用户侧、电源侧和电网侧分类推进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微山县储能调峰电站和岱庄煤矿储能项目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设50万千瓦左右的储能设施。

(三)创新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打造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区。

依托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加强光伏组件、动力电池、分布式能源、储能、智能微网、氢能等核心技术研发与融合。通过统筹规划、优化设计、系统集成,因地制宜实施一批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分布式储能等协同开发利用的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利用采煤塌陷地、河流沿岸等资源,推动能源产业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深度融合,开创“综合智慧能源+”济宁模式。

济宁市能源局

202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