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7381606177/2023-0679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成文日期 | 2023-05-15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92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杜淑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济宁市是农业大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乡村旅游条件优越。近年来,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坚持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事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养生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2022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873家,同比增加3.80%;带动农户5.9万户,同比增加1.21%;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全市休闲农业类投资总额已达27.2亿元,休闲农业占地面积发展到44.6万余亩,带动就业岗位近11万人。全市共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2个,中国美丽田园景观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省级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7处、省示范点17个,齐鲁美丽田园10处、省级休闲农业精品园区15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9个。积极开展农业农村部组织的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精品景点线路征集工作。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积极培育典型,农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积极参加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推介活动,提升我市休闲农业知名度。积极宣传推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典型发展模式,提升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活力。兖州区围绕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充分挖掘牛楼社区“名人故里”吸引力,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泗河西岸河滩,规划建设了油菜花、向日葵、低杆高粱等1400亩的花海彩田和600亩的马桥湿地公园,积极发展三产融合项目,建立农产品加工车间,依托济宁城区和大运河文化带优势,引进观赏牡丹品种600多个,栽培观赏芍药、品种月季、高杆月季近150亩,打造成了观赏牡丹园区,配套建设了动物园、休闲观光木制廊厅、木制观光道,配以垂钓、观光车、游憩点等旅游设施,森林覆盖率达到93%以上,为济宁增添了一片新绿、天然氧吧。
(二)抓好特色保护,农业发展魅力不断提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升级村庄基础设施,培育休闲农业、采摘体验等新兴产业,提升全市休闲农业的魅力。形成处处有景观、村村有韵味的和谐画面。对历史文化名村和具有长久保留价值的自然村落,尽量保留原有面貌,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挖掘打造历史文化特色村、自然风光特色村、产业发展特色村等。泗水县立足龙湾湖打造阅湖尚儒研学基地,以抗战时期建设的五间学堂打造村史馆;先后建成“龙湾书房”、“鲁班记忆木工坊”、“陶朱魅力陶艺工坊”、田园农耕等主体空间,并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形成专业非遗传统文化体验,开展陶艺体验、木工制作、大自然教育、丛林穿越、林果种植、研学写生、产品展销输出、手工制作等研学活动,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三)强化节会驱动,农业发展空间深度拓展。2022年,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积极组织各类农业节庆活动。3月21日至5月12日,兖州区组织第四届油菜花节;5月18日至21日,邹城市组织土豆文化节、大樱桃节等系列农业节庆活动;7月26日,泗水县等闲谷艺术小镇景区成功举办“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进一步打响了泗水县乡村旅游知名度,向世界展示乡村旅游发展的泗水路径;9月23日,济宁市农民丰收节以“庆丰收 迎盛会”为主题,顺利在泗水县召开,全市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庆丰收、晒丰收。同时,微山县、邹城市、鱼台县分会场通过开展农产品展销、文艺表演、网红直播等方式展现了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旅游、城镇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充分依托县域、镇域、村域农业特色产业、农村生活和乡村文化特色,拓展农业功能,在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园区、特色旅游强乡镇等重点项目建设中,突出农业观光、科普、采摘、民宿打造,做好济宁农产品区域品牌与乡村游的接合,开发乡村旅游伴手礼,使乡村游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把项目建设成集观光、度假、求知、购物、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形式、多层次可持续旅游形式。
(二)加强协同,提升政策叠加效应。促进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协同文化和旅游局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用鲜明的政策激励,推动农业与观光、休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
(三)树立精品意识,加快培育休闲农业品牌。充分运用电商平台、节庆推广、主题活动和音乐会等载体,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叫得响、传得开的农业休闲知名品牌,促进提档升级。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机制完善、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精品园。推介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遴选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一批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发展领先、示范作用突出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四)注重地域特色,坚持开拓创新。牢固树立“地域特色就是资源、独特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以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为动力引导农民参与,体现农村特色,挖掘民俗民风,突出休闲性,增强参与性,在传承中开拓,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科学的定位、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引领农村新型产业和新型消费业态发展。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15日
建议原文:
关于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旅融合被写进二十大报告,写进十四五规划,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汶上县古称中都,历史文化悠久,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运河文化在此交相辉映,我县文旅融合发展亮点频现。但也存在疫情爆发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文旅产业市场低迷、旅游消费市场完全复苏还有一定的难度、宣传推广促销力度较弱,整体营销力度不够、文化旅游资源挖掘、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
建议:
1、多措并举复活经营,降低疫情影响。充满信心,积极应对,全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通过抖音、快手直播等形式,升级旅游体验,打造“网红打卡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切实增强游客互动性和体验性,多措并举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开展多层次、高水平和全方位的宣传营销活动,做到在文化活动中宣传旅游,在旅游场景中宣传文化。
2、深挖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拓市场。汶上素有“千年佛都、如释圣地”之美誉,要深入挖掘我县历史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内涵,增强旅游产业吸引力。着力在宣传上做好文章,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和网络宣传促销的优势,及时把握旅游者的需求动态,将我县旅游景点、农家乐、旅游接待点、举办的各类活动等相关信息及时发布到网络平台,进行推介和宣传,展示手法吸引力感染力要强。
3、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靓丽农产品品牌名片。聚焦三农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打造靓丽农产品品牌名片。充分利用当地先天地理优势,开展新兴产业打造乡土名片,比如文旅游业、养殖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园等,大力扶持乡村特色产业,借助新闻媒体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创响乡村特色产品品牌。
强化新领军人物,加强文旅机关业务培训。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新领军人物,提供优惠条件鼓励人才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投资。培养文旅文创方面大学生,将文旅融合人才培养纳入政府计划,对现有文创文旅从业人员分层培训,加大挖掘、培养力度,让文旅从业者了解文旅管理知识,了解掌握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历史故事,让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增强旅游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