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实验中学2022年度工作计划执行完成情况
邹城市实验中学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学校是邹城市政府1997年投资兴建的现代化高级中学,学校占地180亩,建筑面积4138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6904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678人,教学班71个,教职工344人。学校环境幽美典雅,风物布局错落有致,教学设施设备先进齐全,管理宽严相济,科学和谐,建校25年来,培养了25000多名合格毕业生。
本年度我校坚持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以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育科研,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特长的培养力度,打造学校特色,精心打造教育质量品牌,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努力构建学校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学校各项工作稳步发展,硕果累累,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一、教育管理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和施教行为,认真实施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学校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建设现代精品名校为办学目标,创设“严管厚爱 凝心聚力”党建品牌,实施尊重基础、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提升素养、立德树人教学总策略。
我校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机构设置合理,职责明确。实施《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领导班子、班级、备课组建设为主的团队建设推进工程;通过教代会等方式,强化建章立制;我校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档案建设,装订规范;制定和完善了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加强卫生检查,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学校25周年校庆为契机,开展文体活动,筹建校史馆等,以彰显学校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价值追求;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次的家长委员会,宣传学校,展示成果,寻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我校严格按国家课程方案,按省定标准严格控制班额,按规定安排课时与作息时间;我校教学工作安排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与要求,构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多元发展课程体系,落实“学科教研、集体备课、一课一研”三层教研制度;加强考试管理,推行"态度、能力、实效"三维一体的评价机制,践行八项要求。教学常规管理各环节规范到位,推行班主任、备课组、年级组层层向学校述职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以高考研究中心、级部和学科委员会为依托,形成了全方位、多维度、高水平的科研机制和格局;充分使用各类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教科研档案和电子教学档案规范齐全。学校每年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远程研修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校本研修水平。
我校认真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坚持做好注册学籍、在籍学生转学、休学、留学等学生学籍信息异动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学生辍学。认真贯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主的德育一体化锻造工程,注重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按规定对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认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开展“六比一争做”活动,开设日语班和俄语班,培养飞行员人才,建立社团,重视情感交流和心理疏通。学校有稳定的适应本校特色的校外教育基地,共青团组织机构健全,计划齐全,制度完善;充分发挥校园网站、广播站、校刊校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育人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认真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成立学生会,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严格落实安保制度,完善以“一岗双责”为核心的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强“三防”建设,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经常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认真开展“开学第一课”“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活动,通过线上家长会线上主题班会等形式,将安全教育和管理延伸到校外。加强财务管理和校产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校产档案,及时排查修缮危房、危墙,加强食宿管理,做好突发情况的防范预案,切实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队伍管理
校长注重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经常深入教研组和班级了解校情、教情和学情,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管理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和治校方略,坚持德育为先,质量为本,特色创新,全面发展。我校管理经验在上级网站、报刊等媒体多次登载。学校班子成员结构合埋,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务实创新,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活动,有规范的工作日志。我校教师熟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爱生,举止文明;学校健全了教师考核业绩档案,修订完善《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推荐实施方案》、《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等系列文件,逐步建立集检查、指导和激励于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我校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和学历达标率100%,普通话水平按学科要求达到规定标准,教学人员与非教学人员比例符合编制要求;重视人才开发,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进一步实施“把党员培养成优秀教师,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干部”的“三培养”工程,实施课堂大比武系列赛课活动,青蓝工程,专家讲座,教科研奖励,小课题研究,周日论坛,功勋教师、青年名师评选等活动。教师有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操作使用能力,能有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建立班主任选聘制度,按标准选聘班主任。认真做好班级日常管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有学生成长档案,有班主任工作手册;努力抓好班级学科教师团队的协调配合,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安全自救演练。学校实施《班主任工作管理考核办法》,评优选模、晋级晋职向班主任倾斜。
三、教育质量
我校学生熟知并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优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方法得当。我校实施以高考争先进位为主的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教学抓质量”的观念,健全完善高考质量目标责任机制。推进党建和教学的“融入式”发展,打造“三新”背景下的“立足学科素养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新型教学模式;我校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90%以上,健康教育普及率100%。学生有良好的生活、卫生和饮食习惯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学生音美成绩合格率达到上级要求。校大力发展艺体特长教学,在美术、音乐、舞蹈、书法、健美操、体育舞蹈、空乘、模特、高水平艺术团等方面教学特色鲜明,体系成熟。
四、办学条件
我校认真编制学校预算,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和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各项制度。学校党委贯彻“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切实履行教育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每年积极为困难学生捐款捐物,发放励志奖学金,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和团体捐资助学。学校校园总体规划科学,学校实施以操场、宿舍改造为主的教学设施改善工程,办学条件日益完善。升级改造高标准田径运动场、塑胶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楼道安装直饮机、智能洗衣设备等;重视校园绿化,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省定标准,教学及教辅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用房配备符合省规定要求。成立科技班,升级多功能录播室,为每班安装触摸交互式电子白板,打造虚拟实验室和未来教室,为高一所有教室更换桌凳。建有高标准图书馆,图书报刊达到规定标准,师生用机达到标准,建成了校园网,应用软件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专任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建有教学资源信息库,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评选活动,有多人获市县级电教课件制作奖,建有现代化未来教室,学生上机、上实验课操作熟练。
五、基础管理
学校资产管理队伍稳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资产配置合理、有效使用;资产处置流程规范,资产动态管理效果好。学校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组织竞聘,制定《实验中学中层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实验中学年级部考核办法》《实验中学处室工作考核办法》。及时办理调动人员和退休人员的工资关系和退休手续。制定考勤和请销假制度,按规定与工作人员签订、续订聘用合同。学校严格按规定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一丝不苟地执行学校法人登记管理规定。
六、创新创优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理论创新发展,学校党委励精图治,精细谋划,科学管理。以“三年一盘棋”视野布局谋划,根植“质量立校”理念,实施四大工程,力求六大突破;学校党委紧紧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设立“党员护学岗”,成立“党员导师团”,开展“暖冬行动”,持续擦亮“凝心聚力,严管厚爱”党建品牌。通过召开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论坛、高考命题专家报告会、教育教学高考论坛,提升教师理论和研究水平;进一步擦亮“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品牌,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利用教师教学资源大数据库,实现双向互动教学。目前我校拥有国家级、省级公开课、优质课执教者,拥有一大批济宁市特级教师、济宁市杏坛名师、邹鲁名师、济宁市教学能手、济宁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文明校园”“济宁市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品牌”“济宁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济宁市教育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济宁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去年连续获得“济宁市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教育系统群众满意度先进学校”“邹城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邹城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七、综合测评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执政与监督制度健全,领导班子廉洁高效、结构合理、团结合作、有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单位教职工评价对学校履行职责、科学民主决策、班子团结等方面评价高;学校设有校务公开栏、校长接待日、校园开放日等家校沟通机制,服务对象对主要包括对学校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认可度及满意度、满意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