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北湖第二小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校本教研制度
济宁市北湖第二小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校本教研制度
为规范校本教研工作,力促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本着常态性、全员性、实效性的原则,努力做到让教研为上课服务,为提高教师素质服务,为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特制订本制度。
一、集体备课
1.组织形式
语文、数学: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双周一次,备课时间为两课时,研讨内容为近两周教学内容,由教研组长主持,主备人每周一位。
英语、艺术、体育、道法、综合:以本学科任课教师为单位,双周一次,时间为两课时,研讨内容为近两周教学内容。由刘桂芝、刘舒、尹月华、党凤芹、邵长亮分组主持,主备人每周一位。
2.时间地点(见附件)
3.具体实施
(1)确立内容—个人主备—集体研讨—形成终稿—课堂实施—教后反思
①确定内容:学科教研组在熟悉课标的基础上,制定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计划表(见附件),分配每位教师中心发言人的具体任务。跨年级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应将教学中找重点问题提交教研组共同讨论。
★单元重点研讨
单元中的重点教学内容,重点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困惑,中心发言人打印“集体备课记录单”,与组内人员针对本单元重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
★公开课打磨研讨
针对组内人员将要进行的公开课,对该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集体研讨,着眼课堂实施,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阶段检测研讨
针对阶段检测分析,交流各班级遇到的难点、共性,研讨教学对策以及更好的指导方法。
②个人备课:备课组每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写好个人教案,为讨论交流做好准备。中心发言人对所负责的近两周重点内容写在“集体备课记录单(初稿)”处。
③集体研讨:中心发言人将提前准备的“集体备课记录单(初稿)”打印一份,与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集思广益,对初备内容进行讨论、优化,讨论同时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记录单(初稿)”处,记录研讨重点、个人意见及达成的共识。其他教师在《教研活动记录本》上记录本次备课的重点内容。
④形成终稿:中心发言人根据备课组内教师达成的共识,在“集体备课终稿”上形成最后的终稿。(上交纸质版初稿、终稿各一份)
⑤课堂实施:任课教师根据中心发言人的“集体备课终稿”,红笔修改个人教案(教案本),实施课堂教学。
⑥教学反思:根据课堂实施效果,在教案本本课的末尾用红笔写出教后反思,总结得失。
二、主题教研
1.发挥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头作用,聚焦本学科前沿理论、教学实际问题、课堂教学新动向,通过集体学习研讨,更新教学理念与思路,为学科教学树立航标。
2.单周一次,备课时间为两课时,由教研负责人主持。
3.用《教研活动记录本》记录。
三、保障措施
1.统一规划。学校统一制订实施方案,统一要求,统一制式相关表格,统一管理。
2.教师发展中心每月集中对研讨的相关资料(主备人初备的教学案、组内其它教师的修改意见、集体研讨后生成的二次教学案、教师执教后生成的带有教学反思的个性化教案、教研活动记录等)进行检查。
3.严格考评。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完善并创新校本教研管理评价制度,对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的质和量进行考核评价。注重过程督导评价,由过去的注重形式(有没有开展、有没有记录)转变为更关注内容(怎么开展的、有些什么记录),让校本教研落到实处。考核结果作为期末评选优秀教研组的依据。
4.集体备课(初稿、终稿)材料在当周五之前,上交教师发展中心存档。
教师发展中心
2013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