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附属学校教研活动——2023年济宁市中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线上研讨活动纪实
享音乐之美,探教学之法。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全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023年4月18日,以“守核心素养之正 创多元评价之新”为主题的济宁市中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线上研讨活动在兖州区实高附校举行。
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郑振兴、兖州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广辉、兖州区音乐教研员孔剑、胡淑敏老师、兖州区实高附校牛云昌校长出席了活动现场,济宁市各县区教研员及全体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了线上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由胡淑敏老师主持,活动内容分为课例展示、教学成果展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主题报告等几个环节。
兖州区东方中学曹艳玲老师展示了课例《我和你》,以亲切和蔼的教态、柔美温和的语言、巧妙自然的过渡、合理准确的评价,营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她运用聆听、模唱、演唱、讨论、创编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了作品简单的旋律背后所蕴藏的我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创作手法及内涵,体会了作品的内在情感和深层涵义,揭示“以和为贵、天下一家”的人文精神和奥运理念。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带给了学生美的享受。
课后,兖州区实高附校吴燕园老师做了交流发言,他结合本节课例,从个人课堂教学、教师基本功提升、学科集体研讨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和汇报。
济宁海达行知学校宋丽萍老师以学校音乐课程为例,做了《音乐学科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策略》的分享。围绕评价目的、内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方法以及总结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扎实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切实将学生音乐素养测评的结果纳入到教师的评价中。
济宁第十五中学范峥老师以《“双减”美育满校园 缤纷社团展风采》为题,介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第二课堂,学校在保留原有优势社团的基础上,发挥本校教师特长,努力打造普及性和特色性社团建设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体系。社团活动真正成为了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综合技能素质的重要载体,实现了学校社团活动从有到精、从精到优的“蜕变”,为学生成长成才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山东省首届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济宁市小学组在试题命制项目中获得一等奖,参与试题命制的任城区南张中心小学的张珊珊老师给大家做了交流汇报。她结合音乐课程标准,从命题的出发点、立足点、着眼点、落脚点四个方面,结合具体问题和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交流。
最后,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郑振兴主任做活动总结。他就新课标颁布以后开展的一系列研讨活动进行了梳理,同时以“守核心素养之正,创多元评价之新”为题,倡导老师们努力构建以育人为核心的多维多元评价架构,突破定量与定性测评有机结合的难点,采用多位一体、多种形式的测评手段,推动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享受课程学习与教学评价所带来的收获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进而找到生命源源不断地向上向善生长的动力。
坚持守正创新,守核心素养之正,创多元评价之新。音乐教学将立足新课标,持续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切实落实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推动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