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2023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2023年,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以党的建设统领学校发展全局,坚持激活“教学质量立校”和“教育科研兴校”两大发展引擎,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学生成长特色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全力打造邹城义务教育发展的二实小样本、二实小品牌,力争位居邹城市、济宁市前列。
一、全面加强从严管党治党
1.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贯彻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利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灯塔在线、学习强国、红色云展厅等平台,组织党员系统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准则、条例等党纪法规,准确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引导党员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深入实施“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引领党组织和党员始终冲锋在校园疫情防控、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发展、教育科研创新、学生安全保障第一线,创建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四强”学校党组织。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严把“进校园”活动关口,坚决抵制宗教、邪教渗透校园。严格管控校园网络信息安全,防范舆情风险,科学应对处置。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级党风廉政建设决策部署,坚持领导带头,引领党员干部持续转作风、提效能。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纪律教育,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民主评议。聚焦不正之风和“微腐败”,严肃执纪问责。坚持实行党员佩戴党徽、过“政治生日”,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志愿书,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党员志愿服务,在主题实践中锤炼党性。
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严格落实教学常规。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要求,建立健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学校课程体系。依据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严格依照《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22)》要求,抓住课堂关键环节,上好每一堂课,向课堂40分要质量。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强化教学方法研究,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加强教师业务检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无缝衔接线上线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线上德育、线上教研、线上安全教育等活动的筹备工作,制定完善线上教学应急预案,优化配置线上教学技术资源,做好在线课堂的管理应用,探索直播课堂的科学举措,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方法,全力提升线上教学的教育质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自由切换、无缝衔接。
6.科学优化学科教研。积极构建“学—教—评”一体化教研模式,定期组织学科组开展集体备课、错时教研等活动,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展开学习讨论,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在不断的交流讨论中树立起教育教学新理念。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推门课”、年级内“同课异构”及跨学科教研活动,带动广大教师的教研积极性。
7.创新开展教育科研。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队伍建设,选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建学校教科研专家团队,带领学科教师围绕国家、省市县各级课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强新时代学科课堂优化研究、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学生综合素养研究、信息化教学手段研究,争取新申报国家级、省级、济宁市级、邹城市级等各类课题5个以上,确保每个教研组都有课题,每年有5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
三、全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8.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完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强化“十项技能”训练,引导教师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以老带新,全方位培养青年教师。坚持开展“学科组长示范课”“青年教师研究课”“新教师推门课”等活动,动员教师积极参加公开课展示、优质课评选、教研成果展示等活动。搞好与结对帮扶学校的“教研互动”活动,多角度全方位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打造一支高效能的教师队伍。
9.助推教师创新发展。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互联网+”教育品牌,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拓展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持续升级改造校园网络,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实现同步课堂“全覆盖”,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创设各类信息技术应用竞赛平台,大力推广培训希沃白板等信息化手段,探索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1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双向管理机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健全“五位一体”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纳入年终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惩严处违纪行为。讲好师德师风故事,通过师德主题教育、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教育法规学习,营造师德师风高尚、教风学风端正的浓厚氛围。
四、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11.严格执行“双减”政策。坚持落实好“双减”政策,围绕作业辅导、特长兴趣等内容,扎实开展好课后服务,丰富社团内容,为学生素质发展提供广阔平台,着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严格执行“五项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科学睡眠、手机使用的教育管理。优化助学读物,营造浓厚读书氛围。科学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格按照课程设置,开齐开足体育课,坚持特色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活动。
12.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着力抓好德育渗透,有效地运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征文手抄报等活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优势,全力抓好学生爱国主题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强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开展“童心向党”“我们的节日”“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强化习惯养成教育。少先队要以养成教育、实践教育为基本途径,坚持实行星级级部、星级班级、纪律卫生流动红旗、行为规范示范班、优秀路队、优秀少先队员评选长效机制,通过“级部评比、班级评比、纪律评比、安全评比、卫生评比、礼仪评比”等多种方式,促进全体少先队员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引导他们切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14.加强文体艺术培养。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选拔体育特长学生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运动比赛和体育联赛,举办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开展特色课间操、队列队形比赛。坚持开展“活力校园”学科竞赛活动,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编程、机器人、无人机等各类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全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15.严把疫情防控关口。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各级责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严抓封闭管理、入口测温、核酸检测等工作,筑牢防控屏障。坚决做好师生健康信息跟踪摸排,建立师生健康台账。严格执行体温检测进校制度,学生分年级、分时段上学放学,进入教室前体温检测,严把学生安全关口。健全完善学校卫生健康制度,做好新冠疫情和食物中毒、流行病预防教育宣传,及时对学生进行体质监测、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
16.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安全管理机制,推进多元共治、齐抓共管,加强督导检查,严格工作奖惩,狠抓安全措施落实。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完善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督促检查机制,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分管校长—总务处—门卫—校警“四联”安全管理机制,切实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
17.提升安全防范能力。配齐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配强保卫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健全智慧安防系统,配好物防设施,实行封闭式管理。强化部门联动、警校共建,整治周边环境,营造平安育人环境。坚持“1530”安全教育机制,充分利用班会课、宣传栏、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进行科学防疫、交通、防欺凌、防溺水、防火、防中毒、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楼梯拥挤踩踏等安全教育。每月开展一次安全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18.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完善学校、幼儿园安全包保机制,深刻吸取各地安全事故教训,深入专项整治,全面自查自纠校园欺凌、心理健康、防溺水、信访稳控、安保维稳等风险隐患,建立问题台账,强化源头治理,落实闭环管理,遏制安全事故发生。完善附属幼儿园食堂建设,提升食堂设施设备。实行“明厨亮灶”、陪餐制,实施“大宗食材采购”全覆盖,监管“从采购到餐桌”环节。
六、全力推进学校规范管理
19.做好满意度提升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教育满意度提升工作,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严抓控辍保学工作,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发放各类资助救助金,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规范办学行为,激发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创建法治学校,加快依法治教。深化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开展送教下乡、连片教研、专递课堂等活动。全力做好群众民生反映事项的合理化解、妥善处置,不断提升家长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20.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组织作用,结合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发挥妇委会、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激发巾帼教师、青年教师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力量。健全完善家委会和校外辅导员队伍,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努力构建起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21.抓好人事管理服务。健全《教职工年度考核方案》《教职工职称评定方案》等制度,完善星级级部、星级班级评估办法,严格落实上级职称评审精神和学校内各项人事制度,做好教职员工的信息管理和继续教育等工作。全面落实班主任培训计划,大力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要分期分批培训班主任。学校将陆续选送一批优秀教师参加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培训等各种进修培训。
22.深化校务公开宣传。要拓宽渠道、广开门路,通过教代会、校务公开栏、校园网、宣传栏等方式,做到学校管理公开、教学评估公开、财务收支公开,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使校务公开、落实、可信,形成民主、科学、规范的监督体系。充分利用好各级新闻网站、报纸媒体、微信公众号、美篇等多种形式,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大活动等进行宣传,及时宣传报道校园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
23.完善图书室档案室建设。进一步健全图书室管理体制,制定详细的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完善学生借阅书籍制度、阅览室开放制度。要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伐,充分利用网上电子图书资源,让图书能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师生服务。重视档案管理,完善档案室建设,夯实责任分工,规范收集人事、财务、学籍、教学等档案,严守保密纪律,妥善保管存档。
24.加强后勤服务管理。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和条件。总务处要组织人员对各教室、办公室、专用教室的用电设施等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及时消除“日查周报月结”中提出的各类安全隐患,为全体师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巩固校园消防整治成效,配齐设施器材,确保规范放置、完好无损、随时能用。定期巡查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餐厅等重点部位,全面清除消防隐患。
25.规范经费财务管理。严格落实公用经费使用制度,完善财务管理、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严格经费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物资采购、财产使用等工作管理监督力度,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严格执行财务汇签和物品采购汇签规定,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做到收支合理,开源节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购买物品,出库入库履行手续,确保各类物品供给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