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市属 > 济宁市第三中学 > 教育教学 > 教研信息

济宁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研究活动

发布日期:2023-07-20 09:53 信息来源:济宁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为明确新学期的教研、教学工作目标,保证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开展,2月3日下午,我校召开了教学研工作会议,部署本学期教学研工作。会议传达学校工作精神,要求加强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措施,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研能力,确保教研工作有计划的整体推进,高效开展。学科组长、集备组长和业务骨干教师与会。

教务处高红主任宣布了加强巡课、推门听课、教学常规检查、强化集体备课等推动管理工作落实工作方式,要求各集备组制定集备计划,明确集备时间地点、主备人、集备内容等,切实发挥集体备课优势,提升教研能力。教科室侯世新主任对教科研工作做了具体规划,宣布启动本年度校本课题的研究进程。他还对教科研计划的制定方法、科研中心的工作开展、课题研究的推进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王红兰校长在总结时分析了学校教研的现状,鼓励大家深入研究课标,扎实做好集体备课,提高集备和命题的科学性;鼓励大家强化责任意识、担当引领示范,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教研模式;希望老师们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推进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迎接新的挑战,努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这次会议为新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营造了氛围,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背景下教研的重点和思路。强调各处室、各教研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勇挑重担把学校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2023年度校级课题立项

2月初,教科室发布了2023年度《校本课题申报通知和选题指南》,我校老师根据《指南》讨论并确定了校级课题研究意向,最终共有王坤桥、王蜜和张华老师为主持人的3个课题组申报了校本课题。

3月21日,我校召开了2023年度校级课题开题会,张华主持的《在信息科技课程中深化学生美育评价的实践研究》、王蜜主持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研究》、王坤桥主持的《初中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提供了立项审核。


这三个课题都从学科教学、德育研究、教学管理入手选题,旨在通过科研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的问题,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改进。王坤桥的德育课题针目前班会课不规范的做法,探索构建主题班会课的内容体系,主题班会课的授课模式,提高班主任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实际效果;王蜜的学科评价课题针对教师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重视不足的问题,探索用评价促进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促进教师自身更好地反思教学,改进教法,促进成长;张华的学科融合课题主要针对学生在电脑作品美化力不从心,缺少创意、缺少美感的问题,探索通过制定科学的信息技术学科的美育评价标准和有效地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目前,该三项课题研究已经开展起来。

在课题意向确定、课题申报书撰写、研究方案制定过程中,科研中心老师们提供了帮助和指导。目前,本年度校本课题正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了研究。


组织2022年度校级课题结题

4月4日,我校召开了2022年度校级课题结题会议。王红兰校长主持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设计的研究》、孟庆莹老师主持的《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和苏茂文老师主持的《初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了科研中心的结题鉴定,完成结题。


王红兰课题组以单元主题为内容,整体设计方案,探索出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三步骤,即“找到提取路径”--“绘制概念地图”——“撰写单元目标”;还在“提取路径”的方式上形成了有推广价值的成果。孟庆莹课题组在学案式课上作业设计、专题式和单元式的创新型作业设计、在社团实践中实验探究型的拓展作业设计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并在整理并发掘实践类作业方面有所突破。苏茂文课题组探索了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领会了一教二读三分析读图要诀,掌握了重点突破法、形状观察法、简图绘制法、点线面结合法、对比归纳法等典型的读图方法,有效促进了地理学科的学习。


开展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中期检查

为保证课题研究全过程的科学性、规范化,本月初教科室科研中心开展对在研课题的中期检查,通过座谈、听课、参与活动等方式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帮助分析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启动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目

5月份,我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组织教研组深入调研,分析教学现状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读新课程、新课标,学习新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更新理念,学校教师形成了以学生学习、思维发展、能力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申报并启动了济宁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目《以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开展该项目实验,旨在实现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教学中心课堂”“学习中心课堂”育人方式的变革。探索出学习中心课堂的原则、路径、方法、评价,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标准。培养一支专业素养扎实、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师队伍。

根据项目规划,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校本教研力度,研究实施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开展教学,围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来分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我们将定期举行项目研讨课、展示课、推进研讨会、沙龙等活动,不断进行阶段性反馈、总结,开展自我行动研究;同时,我们将建设青蓝工程和读书成长工程,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学习培训,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指导。


举行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研讨会

3月7日下午,济宁三中在学术报告厅召开了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研讨会,李彬、郝笑寒、王跃会三位教师分享了上学期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获奖体会。我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李彬、郝笑寒、王跃会三位教师分享了上学期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获奖体会。他们围绕优质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分析了优质课设计应具备的学科理念和应具有的学科素养,还从教学基本素养的形成和优化、教学素材的丰富与创新、优质课堂的新要求等方面介绍了准备优质课的经验,一致认为,精准把握新课标精神,设计践行新课标思想的课堂教学是跳出传统课堂教学窠臼的必要前提,要在情景化的课堂中实践主题化的跨学科、大单元教学。



王红兰校长在会议总结时高度评价了几位老师的优秀表现,希望老师们以他们为榜样,深入研读新课标,增强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将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中,用扎实的专业知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鼓励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苦练基本功,敢于和善于创新,与教研组老师团结合作,充分展示我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专家引领,深化课改

为进一步探索新课程、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方式,推动核心素养的扎实落地,4月21日,我校举行新课改指导专家聘任仪式暨 “教学评一致性”专家讲座。讲座由王红兰副校长主持,学校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崔成林教授以教学目标进化为导向,从“新课标引发的教学变化”和“如何做到教学评一体化”两方面作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与价值》的主题讲座。


崔教授从中、高考考查方式的变化引出教学方式变革的必要性,结合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释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并着重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面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崔教授的讲座生动精彩,整个会场轻松愉悦。在互动交流中,老师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王墨馨老师更是勇敢地走上演讲台,在崔教授的循循善诱的指导下,模拟教学评一体化课堂中的互动情景,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教师们沉浸讲座之中,收获满满。


王红兰做了总结发言,她要求教师们不仅要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还要注重创新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评价改进学习。她希望老师们结合崔教授的讲座,认真反思教学,将教学与评价自然地融合到一起,改进教与学,促进课堂质量的提高。

此前,全体教师在校外听取过崔教授的《教学评一体化:优质教学的基本原理》的精彩报告,理解了教学目标进化引发的教学变化的基本思想,对如何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已有初步认识。此次活动,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继续深耕课堂,让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学习新理念,促进新发展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快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5月14日至17日,我校一行6人在党总支书记、校长孔祥明带领下,赴江苏南通,零距离感受名校风采,感受先进学校的办学氛围,学习名校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我们首先参观了由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于1912年的南通百年名校之一启秀中学,在学校报告厅聆听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祁金莉做的专题报告,她从今日启秀谈起,围绕“有质量的教育”从国家意志、立足校情、精致管理三个方面,畅谈启秀中学“公平、优质、特色”的办学理念,立足校情,放大效能,致力于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质量维度“一体两翼一支撑”,让高效教学成为每个启秀人的自觉习惯和主动追求,办让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坚守永恒的质量意识、发扬优秀的传统、相信精神的力量是启秀中学的灵魂所在。会后,孔祥明校长还就学生德育工作、教师专业化成长、课程设计等问题与祁金莉校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我们有幸聆听了张洪涛校长(李吉林老师的徒弟)的一节情景教学示范课《神器的听诊器》,感受到了优秀教师的精彩。带着对情景教学的思考,我们走进了李吉林老师情景教育展览馆,感受李老师教育探索的足迹,仔细观看、体会着、赞叹着,被李老师在教育改革之路上艰苦跋涉、勇攀高峰的智者风范折服。体验到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老师们那种坚韧不拔、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


在通州区实验小学,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笑梅陪同参观了校内“蕊春园”,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教学成果、课程实践、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宝贵经验,让我们切身体验了以美育人,以境育人、以情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刻理解了“以美育德、以美立教”的教育理念。学校教科室主任朱国忠向我们做了教科研一体化运行的专题讲座,其鲜明的观点、开阔的视野,丰富且深刻的内容,为我校教科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学习的最后一站通州区育才中学,我们聆听了学校教务处刘主任的《精致管理创出佳绩》专题报告,学习了其常规教学七个方面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参观了该校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成果展示,深刻理解了该校管理育人、特色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评价育人等先进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法。他们“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教育追求令我们钦佩。

两天时间的外出学习活动令我们收获颇丰,我们将把先进教育理念和可行的教学策略内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完善办学理念,努力谱写济宁三中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立足教学本真,探究单元教学

为深入学习、领悟新课程和新课标新要求、新理念,探究大单元教学,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我校开展了“落实新课标,推进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2月28日下午,邀请省特级教师李新亚主任到我校授课并作了专题报告。我校数学教师、部分青年教师三十余人参与了研讨活动。


课堂上,两位老师新授《二次根式》。王坤桥立足大概念,着眼小活动,将整节课分为温故知新、合作探究、学以致用、回扣目标四个阶段,通过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概念建构。


李新亚以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视频引入新课,体现跨学科教学,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利用整体的思想,为二次根式追根溯源,通过快问快答、合作探究、问题串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建立了“二次根式”概念。


在随后的主题报告中,李新亚老师结合课例做了《立足教学本真,探究单元教学》的讲座,指出单元章首课在单元教学中应起到整体统领作用,要利用整体思想让章首课成为单元学习的统帅、固化和程序。她主张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将“问题串”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索,重视习题设计循序渐进,注重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深度理解、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领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本次教研活动,既让老师们体会到新理念支撑下大单元整体教学的魅力,更让老师们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有了进一步理解。李新亚老师身上散发的对学生满满的爱意和教育情怀深深地感染着与会每一位教师!


同课异构  深耕教研

为了扎实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助力教师专业成长,4月4日,我校与太白湖校区开展化学学科“同课异构”暨新课标研讨活动。市教科院党委副书记、初中化学教研员李来全深入课堂,开展教学调研指导工作。孔祥明校长、王红兰副校长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同课异构以复习课“海水中的化学”为题,由我校张中锋老师和太白湖校区孟丽晴老师分别执教。


课堂上,张中锋老师以“利用海水制取物质”为主线,创设真实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孟丽晴老师的课以“提镁”和“晒盐”为落脚点,通过层进式的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授课后,李来全、孔祥明、王红兰与老师们进行交流研讨,执教公开课的两位老师首先介绍了他们的备课思路,太白湖校区白风沙老师、三中校区郭萍老师分别谈了她们听课的收获和思考。李来全副书记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课堂结构合理,衔接自然,课堂效率较高。太白湖区和三中校区老师分别谈了听课的收获和思考,并就新课标指导下的中考化学复习工作进行了交流,李来全强调,在复习过程中要立足学生实际,夯实基础、狠抓落实,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组织青年教师汇报课

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遵循教师培养的优良传统,提升青年教师整体研训综合实力,夯实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我校于2023年5月份举行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活动。

本次汇报课活动共有7位青年教师参加。教师们十分珍惜这次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相互学习的机会,他们精研新课标、设计新教案、细耕新课件,他们虚心向师父请教、组内反复磨课、持续精进匠心,每一位教师力求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充分展示了各自的风采与专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