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综合发展执行完成情况
1.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高。通过开展系列德育教育活动,集体和国家荣誉感进一步加强。有8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20名学生获省市级三好学生,24名省市级学生干部,24个省市级优秀班集体称号。2022年12月,荣获“全国民族团结单位”荣誉称号。
2.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项目实施以来,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组获得省级奖项5个,国家级1项;项目实施以来,省级课题结题2个,在研3个;市级课题结题2个,在研2个;县级课题结题9个,在研4个;校级课题结题6个,在研8个。
3.产教融合逐步加强。先后与山东德丰重工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多次派教师下企业调研,校企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需求相符合。
4.提升师资队伍水平。2022年度评选出学校学科带头人9 名,骨干教师29名,组建了 3个名师工作室,73名教师参加国培、省级培训,我校参加校级教学能手评选41人,35人获得县级教学能手评选资格,1名教师参评齐鲁最美教师评选,2我校72名教师参加县级教学能力大赛,21名教师获得市级教学能力大赛的资格,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大提高。
5.推进信息化建设。37名学生在全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获奖;张文清、丁莎莎、山耀凤等3名教师参加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获得省级一等奖,同时获国家级创新课程荣誉;利用超星教学平台等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
6.学校内部管理更加完善。
完善修订了一系列文件制度,开展了“校园开放周”活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完善了教代会、家委会等监督机制,形成管理合力,助推学校发展。获得多项荣誉,获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山东省特色学校理事会成员,山东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省级综合荣誉。
建设内容 | 建设成效 | 完成情况 | ||
加强党的建设 | 办学方向 | 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 建立了《嘉祥县职业中专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案》,各处室签订责任书,形成了“每月一排查、每季一上报”的工作机制,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 完成 |
党的组织建设 | 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对支部进行动态调整,以学院为依托,建立6个学院党支部,党建业务一手抓,开展星级支部评选,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 完成 | |
党建品牌打造 | 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创新融合路径、载体和方法,努力打造党建品牌。 | 坚持学校、社区“双报到”,利用职业技能优势,开展“红色星期天”、“创城有吾”、“民情书记”党员志愿员系列服务活动。创建“嘉职先锋”市级品牌1个;申报《党建引领下新时代中职教育意识形态工作‘3+N’模式研究》省级课题1个;建设红色石榴民族团结主题公园一处;2022年12月,学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优秀党员吕传功被授予县级“最美防疫志愿者”,优秀党员张敬华被评为2022年度“双报到”工作先进个人。 | 完成 |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培育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 | 完成了《职业道德与法律》精品教案18个,组织开展了全校首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暨示范课”大赛,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课题研究,培养张美莲等思政教学名师6名,2022年度满兆然等2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 | 完成 |
公共基础课程开设 | 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 | 落实了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学校开齐开足开好了《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公共艺术》、《历史》、《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等10门公共基础课程。 | 完成 | |
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 创新德育形式,拓宽德育途径,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活动,“五育”并举,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 制定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三全育人”工作任务分解表》;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感恩励志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制定并实施了《劳动教育方案》;组织开展了班主任培训经验交流及校级班主任大赛等活动,筹备了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编写了《厚植爱国情,共筑中国梦——嘉祥县职业中专文化浸润促团结德育案例》。 | 完成 | |
建设内容 | 建设成效 | 完成情况 |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心理健康教育 |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 完善了心理危机干预预案与干预制度,健全了预警防控机制,完成了8000人次心理健康教育,成功进行30人心理干预,首次举办了心理健康活动节。 | 完成 |
推进体育综合改革 | 大力推进体育综合改革,加强体育锻炼,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 积极推进体育综合改革,成立了8个体育社团,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大幅提升,成功打造了2门体育精品课程。 | 完成 | |
加强法治教育 | 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学生法治素养。 | 聘请了嘉祥县人民法院王勇法官担任法治校长,陈莎莎法官担任法治辅导员;组织法治宣讲进校园活动4次;开展了学宪法、防校园欺凌、防欺诈、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征文、法治手抄报评比等学法用法活动,营造出了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 完成 | |
强化专业(群)建设 | 健全专业(群)发展机制 | 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建设1—2个高水平特色化专业(群),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 | 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带动建筑工程施工、幼儿保育等多个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 | 完成 |
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 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 | 以“信息技术+”升级机电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传统专业。开设新技术、新工艺、新产业催生的新兴专业,已开设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化工工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专业。 | 完成 | |
深化专业课程改革 |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深化专业课程改革,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 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融合、上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岗证融通、课证融通、赛证融通。 | 完成 | |
专业建设保障机制 | 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成在全省开放共享的专业(群)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和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 制定了《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和《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建设了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校本教材 2 本,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 1T,实现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双融合”,建立了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 完成 | |
深化教学改革 | 创新融合育人机制 | 创新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机制,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深入推行“1+X”证书制度。 | 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事务等3个专业基于“1+X”证书制度下“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建筑工程施工、电子商务中国特色学徒制。 | 完成 |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 聚焦课堂主阵地,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课堂革命。 | 出台了《嘉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在各学院实施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 完成 | |
建设内容 | 建设成效 | 完成情况 | ||
深化教学改革 | 深化教材改革 | 深化教材改革,积极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 成立了教材选用委员会,制定了《嘉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材征订管理办法》及《嘉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办法》,制订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专业课课程标准。 | 完成 |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 建立基于能力标准的学习成果认定办法,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多层次、个性化成长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校企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 成立学校、行业企业、家庭等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小组,制定多元评价制度。 | 完成 |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建立教师素质提升机制 | 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建立师德师风、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师素质提升机制。 | 建立了《嘉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及考核制度》、《嘉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制定了师德标兵实施方案,2022年6月、2023年3月全体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 | 完成 |
落实教师配备标准 | 严格执行省定教师配备标准,落实教师自主招聘及20%编制员额自主聘用专业兼职教师政策,引进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产业导师到学校任教。 | 2022年度招聘专任教师30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28人,专职思政课教师1人。2023年度招聘专任教师47,其中优才计划5人,已完成招聘;其余为普通备案制42人,专职思政课教师2人,目前,已经完成现场资格审查。制定了《兼职教师聘用计划》 和《兼职教师津贴发放办法》 | 完成 | |
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强化教师培养培训,落实教师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制度,培养一批教学名师,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制定了《嘉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管理办法》,修改完善了教师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制度。 | 完成 | |
创新教师评价机制 | 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的政策规定,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 制定了教师创新评价机制,完善了教师职称评定办法,修订完善了教师绩效考核办法。 | 完成 | |
建设内容 | 建设成效 | 完成情况 | ||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 | 深化与区域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进一步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 | 与山东德丰重工有限公司、山东圣润纺织有限公司、山东天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开展了机电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会计事务等专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以上企业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入库名单。现在正在与山东亿泰盛业焊接设备有限公司、山东光大线路器材有限公司开展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企业产业需求,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校企共建。 | 完成 |
提高校企协同育人能力 | 校企共建公共实训平台、技能技艺传承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载体,提高协同育人能力。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 | 与嘉祥县新华书店共建公共实训平台1处,已申报山东省领航计划技能大师工作1个。成立了校企合作评价委员会,制定了工作章程和评价指标体系。 | 完成 | |
运行实体化职教集团 | 牵头或参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各相关方以产业链、资产链、人才链等为纽带实施实体化运作。 | 参与了中国光伏低碳乡村振兴职业教育集团改建,积极参与了多项活动。 | 完成 | |
建立多元化办学格局 | 探索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建立多元化办学格局。 | 学校成立了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领导小组,编制了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政策汇编1册,与山东博越教育发展集团签订了混合所有制办学战略合作协议,综合高中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 完成 | |
提升信息化水平 |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 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以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为核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 校园网实现无线网全覆盖;升级改造了网络教学平台,满足教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校网络安全等级认证已完成方案。建成虚拟直播间1处。 | 完成 |
建设智慧教育硬件设施 | 对接企业生产服务智能化流程,加强数字化技能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校园安防系统、物联网等智慧教育硬件基础建设。 | 配置数字化技能教室6间;升级了智慧教室2间,制定了新一代智慧教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方案;升级了校园安防系统和校园监控室。 | 完成 | |
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 | 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开发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 | 建成精品课程库、网络课程库、多媒体课件库、虚拟现实库、视频动画库、仿真模拟实训库、案例库和试题库等;开发校级精品课程10门,申报省级精品课程2门;与企业共同开发汽修模拟仿真实训软件1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存储总量达到了4.5TB。 | 完成 | |
建设内容 | 建设成效 | 完成情况 | ||
提升信息化水平 |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 组织59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级、省级信息素养专项提升培训,开展了 2 次的全员培训;37名学生在全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获奖;张文清、丁莎莎、山耀凤等3名教师参加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获得省级一等奖,同时获国家级创新课程荣誉;2022年9月开展了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利用超星教学平台等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 | 完成 |
提高管理服务效能 |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服务与管理流程,引领管理方式变革和创新,提高管理与服务效能。 | 利用渔之蓝职教平台和APP,应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学校核心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对平台数据维护进行培训,提高了教务系统、资产管理等业务系统的使用频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易用性和安全性,形成网上一站式服务大厅。 | 完成 | |
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 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长效机制 | 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地区)交流与合作,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有一所稳定的国(境)外合作学校。探索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企业、职业教育机构或行业协会深度合作,进行本土化实践,创新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 | 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地区)交流与合作,与韩国岭南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创新办学模式开办国际商务日语班和韩语班,与合作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 完成 |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 引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国际标准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鼓励高水平专业的课程与发达国家互通互认。 | 对接国际标准,与合作学校韩国岭南大学共同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 | 完成 | |
加强教师出国(境)培训 | 加强教师出国(境)培训,具有国(境)外研修培训经历的教师达5%以上。 | 制定了《骨干教师出国培训计划》。 | 完成 | |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和技术技能人才输出能力。 | 我校毕业生李云强等121人,在伊拉克、沙特等“一带一路”国家工作。 | 完成 | |
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 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 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学校制度,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理事会(董事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等为主体的内部治理结构。 | 修订了学校《章程》,修订了《党委议事规则》《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代会管理规范》《团代会管理制度》。 | 完成 |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 建立行业、企业、社区、政府等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 成立了企业、社区、政府等多方参与的学校治理委员会,高质量发布《年度质量报告》,2022年度在全市办学质量考核评估工作中获得第2名。 | 完成 | |
提升管理队伍水平 | 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提升管理队伍水平。 | 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李卫副校长成功入选2022年度第一届嘉祥县名校长;组织109名管理人员到浙江大学培训;2023年4月调整、补充了50余名中层干部,完善干部队伍建设。 | 完成 | |
提高教改指导与促进能力 | 建立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指导和促进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 | 充分发挥了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作用,动态调整专业,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标准, | 完成 | |
建设内容 | 建设成效 | 完成情况 | ||
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 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文化为引领推进教学诊改,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 依照山东省学校、专业、教师标准,打造教学整改标准化链条,出台了《嘉祥县职业中专十四五发展规划》。 | 完成 |
建立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 |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立科学、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 出台完善了《教职工考核办法》《学院教师考核办法》《学生精细化管理办法》等评价制度。 | 完成 | |
建立学生成长支持体系 | 加强学生管理,形成管理队伍素质优良、制度健全的学生成长支持体系。 | 修订了《学生管理制度》《千分制考核办法》《“四支队伍”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学生”四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 完成 | |
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 服务重大发展战略 | 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建设等重大战略。 | 严格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创建了6个1+X证书试点,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鉴定180人,筹建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技能人才,遴选出乡村振兴优秀带头人35名。 | 完成 |
提升学校满意度 |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及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稳步提升。 | 2022年,毕业学生数2323人,就业学生数2323人,就业率100%,直接就业531人中,其中531人签订1—3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100%,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合作企业对学校意度达到100%,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100%,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8.1%。 | 完成 | |
做好非学历培训 | 充分发挥学校师资、设备和技术等资源优势,建设社区学院,开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面向农业农村,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积极开展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年培训人次数达到在校生数的2倍以上;面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 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建设了社区学院,开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建设了继续教育和职工培训基地,开展就业创业再就业等培训15000人次,和黑龙江大学嘉祥产业研究院联合成立了企业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中心,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 完成 | |
做好示范引领和辐射 | 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积极总结推广教育教学成果、管理理念和经验,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 广泛开展交流,积极推广教育教学经验,依托计算机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等2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经验和成果,帮扶英吉沙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计算机应用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加强东西部教育交流,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 完成 | |
打造“文润雪莲”育人品牌 | 加强课堂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 积极推进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一年级60%学生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编印《嘉祥县传统文化读本》,充分发挥当地区域文化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内职班育人模式之中,积极探索实践,发表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研究相关教学论文。 | 聘请专家王永丽老师来校授课,日常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但受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无法组织普通话考试;《嘉祥县传统文化读本》已组织相关人员编印中,初稿修订中;日常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渗透育人模式之中;发表论文《武氏祠汉画像石中的吉祥文化》,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研究论文,已收集丰富好材料,待发表。 | 完成 |
营造育人环境,浸润传统文化 | 校内营造育人环境,建设二十四孝文化教育长廊一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二十四孝文化长廊正在筹备中;以二十四孝为主题开展线上主题班会活动;以新旧二十四孝为对比组织学生学习讨论。 | 完成 | |
组建文化社团,弘扬传统文化 | 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组建梆声鲁韵社团,邀请山东梆子名家来校指导社团活动;组建剪纸美术社,聘请专家授课,举办社团成果展;社团进行汇报演出,开展文艺汇演,展现社团成果。 | 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组建梆声鲁韵社团,建立健全社团组织章程,聘请专家进行授课指导,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进行汇报表演;组建剪纸美术社团,聘请专家进行授课指导,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举办剪纸艺术展,进行作品展示,在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 完成 | |
探寻红色印记,走进红色文化 | 成立内职班红色文化采访团,邀请专业人员培训学生采访、写作技巧;参观嘉祥烈士陵园和尼山红色教育基地,追思红色记忆,走进红色文化。 | 组建内职班红色文化采访团,建立健全社团章程,邀请嘉祥电视台记者来校培训学生采访技巧,教授学生撰写写作采访稿;组织学生参观嘉祥烈士陵园,,了解烈士事迹,缅怀革命烈士;组织学生举办红歌拉唱比赛,在慷慨激昂的旋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 | 完成 | |
组织研学览古,感受传统文化 | 开展研学活动,游览曾子书院、曾庙,感受孝文化;到曲阜研学三孔,学习传统文化,感受儒家文化。 | 前期通过班会、特色课程等形式学习了解曾子文化、儒家文化;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曾子书院、曾庙,感受孝文化;带学生研学三孔、尼山圣境,参观六艺,感受儒家文化,学生分享心得体会。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