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第二中学 以综合育人为导向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实践与评价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听课”,而变成“主动参与”。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围绕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及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美术鉴赏教学,创设情境、巧妙设置并提出问题,以综合育人为导向,积极探索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实践与评价,逐渐完成从理解美术家如何用美术语言传达不同的意图和情感,到认识和运用美术语言的过程,从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充分体现美术鉴赏教学的“主体教育”的理念。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相对城市高中来说美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学生群体大部分来自于乡镇,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少,动手能力较差,审美标准往往随着大众媒体而摇摆不定,我校美术教师认真分析学情,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创设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开展了探究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使得美术课堂有效化。体验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要认识、理解自己的学生,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平等关系,不再是过去的威严的教师和“听话”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设问质疑,实验探究是步骤,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注重分享心得体会,形成浓烈的积极课堂氛围,但它的局限性也很大:教师的备课内容会涉及很广的范围,容易分散课堂重点和分散精力,对于很多环节的设计需要关注更多的细节,譬如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激发学生热切发言或保持一定的活跃度,会使得学生走向沉默或吵闹的两种极端,为此我们分别将探究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成果相互结合,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道路,即探究体验式教学在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经过实践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已在我校有了显著的成效,虽与大中型城市相距甚远,但已经革新了僵化了的传统美术鉴赏课的模式。无论哪种美术教学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尤为重要,我校美术教师结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特点,为了让美术鉴赏课更健康有效的发展,我们对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研究。
一、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堂好的美术鉴赏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在美术教学的同一项作业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分别进行评价。
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有的放矢大的进行激励性评价,给与学生极大地鼓励和自信。也可以运用等级评定与书面评语,让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在教学评价中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并尽可能的防止提出尖锐的批评意见,以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
四、在展评学生的作品阶段,可引导学生评价作品的优点。如你欣赏哪一幅作品,欣赏他的哪个地方,你认为哪个地方加以修改会更好,对一幅优秀的学生作品比比看哪位同学欣赏的优点多……
五、学生间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总评和量化考核,当然量化考核贯穿教育的始终,是作为教学评价、评估的重要依据。
美术鉴赏既非浅性的欣赏课程,也非严格的美术史教程,松散的或量化的评价都不能适应美术鉴赏的课程特征,如何正确认识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以使鉴赏教学的评价方式更科学更完善,是美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新课标实施对具体学科的评价方式及标准的探讨也才开始,在美术学科中如何认识并具体实施质性评价应是一个长期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