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任城区 > 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综合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3-07-26 14:21 信息来源:任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综合发展规划

一、学校概况

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位于济宁市任城区琵琶山路366号。始建于1965年,2015年8月完成校舍重建。(校园面积约12亩,教学综合楼5837平方米,功能楼600平方米)。学校因新石器时代古遗址——琵琶山遗迹而得名。现在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办公综合楼和功能教室楼, 20口标准教室、10个功能教室、1个多功能阶梯教室,校园监控全覆盖,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是一所设施完备的市级规范化学校。在校学生1005名,教师60人,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省、市、区级教学能手20余名;区级以上优质课、基本功、公开课执教者100余人次;杏坛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运河名师等成就了一所城区优质学校。文明校园、经典传统文化、特色班级文化、特色社团,心理健康、生命教育、劳动实践、科学探究、“琵琶山”古迹文化等多彩校本课程建设,给师生搭建了成长、展示的平台,优雅的环境文化熏陶感染着师生。是一所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气质高雅、环境优雅的人文校园。

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创造教育实验先进单位、山东省校园文化先进单位、济宁市规范化学校、济宁市绿色学校、济宁市文明校园、济宁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济宁市“五星级”党支部、济宁市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任城区法治示范校、任城区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先进集体、区十佳德育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党建引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办学理念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政策法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践行“以爱为本,和而不同,雅而有致”的办学思想;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注重全体教职工的道德建设、职业成熟和继续发展。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艺术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经典诵读、阳光体育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走内涵可持续发展道路。

2、办学理念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生命之树常青的源泉,它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不断提高学校的育人效果。“三风一训”,既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长期积淀,又是校园精神文化一种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结合时代精神,学校确立了“乐·雅”的核心理念,“乐·雅”是以世界眼光和中国灵魂为主线,用“以雅育雅”的理念和方法对师生进行雅的熏陶和培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培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乐·雅”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吻合,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契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乐·雅”文化重在强调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校训:乐知笃行  儒韵致远;

校风:乐新诚朴  和雅精进;

教风:精研乐教  修己育雅;

学风:乐学好思  博趣蕴雅。

通过“三风一训”的建设,为全校师生构建一个维系学脉、张扬个性、铸造品牌的精神园地。

办学理念:以爱为本  和而不同  雅而有致

学校精神:追求卓越  与雅同行

治校理念:人本情怀  精致管理

发展愿景:孔孟圣地筑乐雅校园  儒风雅韵育文明学子

3、育人目标

学校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书识礼、乐观向上、举止儒雅、体健优雅的少年。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天性、尊严和潜能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交往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德育理念:书香润心  涵雅成习  

培养目标:培养知书识礼、乐观向上、举止儒雅、体健优雅的少年

三、发展规划

1、五年发展规划(2022——2026)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探究、打造、突显特色,全面提高,持续发展,规范和创新学校内部管理,形成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探索和实践成功育人的最佳模式,把学校建设成教育高质、管理高效、特色鲜明的正真意义上的市级规范化学校,努力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

2、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4)

持之以恒地培养一批名教师、学科(术)带头人,优化师资队伍,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初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实施以爱育爱、和而不同、乐以博趣、雅而有致的多元教育,倡导“润物无声”爱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智慧教育,“有教无类”的公平教育。紧紧围绕和美环境营造、灵智课程开发、灵智课堂构建、和乐班级建设、润雅德育实施、优雅教师塑造、文雅少年培养等方面指导学校发展,整体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提升,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师生和谐、愉悦、多元发展,逐步实现学校文化内涵发展。

四、工作思路

和美环境的营造——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朝气蓬勃,优雅净美,整个校园充满着健康向上的气息,传递着一股至和至美的正能量。学校将“乐·雅”文化融为一体,合理规划布局,力求使一墙一廊、一草一木都散发出“乐·雅”文化气息,给人以心灵启迪。

灵智课程的开发——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积极打造乐雅课程,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探究适合学生修身养性、快乐成长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自主学习、乐学乐思、举止优雅,多维度探究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多方面开展基于地域文化、特色活动、养成教育、学科拓展等方面的课程开发,基于以乐为基础的乐读、乐学、乐趣、乐美、乐健的“五乐”课程,基于以雅为基础的国学、艺术、健体等的“灵智”课程。。

灵智课堂的构建——“把创新还给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是灵智课堂的真实写照。它是探寻真理的科学课堂,是教学相长的互动课堂,是修文立品的人文课堂。教师运用礼貌温暖的教学语言,让课堂充满温馨和关爱,课上积极主动,课下自觉自律,课上自主、高效、合作,课下自由、轻松、活泼。

和乐班级的建设——学校是一个大家庭,班级是一个个小家庭。学校和乐班级的建设要以“乐·雅”文化为引领,全班师生集思广益,共同参与,确立班训、班花、班级名言、班名、班徽、班歌,最大发挥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

润雅德育的实施——“德育,塑造灵魂;体育,强健体魄;艺术,陶冶性情。”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以“乐·雅”为导向,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做中学,修德立言行,兴学成远志。通过“读书习字”等活动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做到知书识礼;通过“五彩艺体·灿烂童年”等活动强身健体,培养兴趣。“润雅德育活动”的实施重在引导师生重视自己的品行操守,规范自己的礼仪风范。

优雅教师的塑造——“优雅”是一种风貌,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力量。“优雅教师”应以“爱心、责任”为核心,要求教师和于心、乐于行,教态上展现和颜悦色,教学上以雅育雅。面对教育,有阳光般向上的心态;面对教研,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孩子,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

文雅少年的培养——对生活和学习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温暖他人;对待他人友爱和善,乐于助人。心中充满阳光,争做朝气蓬勃、身心健康、自信友爱的翩翩少年。

五、具体措施

1、构建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是学校立足与发展的保障,学校将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学校多项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地运作。教育行政管理方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努力建设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感召力的领导班子;建立以全员聘任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竞争机制;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建设一支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行各项现代科学管理制度,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创建一个团结协作、健康向上、民主开放的校园氛围。

教学管理方面,切实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条学校生命线,把教学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主要位置,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教学规定,制定学校教学常规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扎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群体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也是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信息化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业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

依据学校校本培训制度、计划,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队伍,其中特别要做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读书工程”的实施,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步伐,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挥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证。

3、丰富德育形式,践行以德立校

坚持以德立校,健全德育机制,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作风硬、能力强的德育队伍,以高尚的品格引导人。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学校抓好以班主任为主的班级德育管理队伍,巩固学校德育管理的基石,全面提高学校德育质量。以特色班级建设为载体加大德育科研力度,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探索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新路径。

4、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常规制度,加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培训,加强教师教研、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好学、善思。创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激发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创建学校特色,彰显学校魅力

开设经典诵读、趣味数学、快乐跳绳、科技活动、器乐舞蹈等校本课程,同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如举行“快乐读书节”、“快乐英语节”、“阳光体育节”、“童年艺术节”、 “趣味科技节”等,给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