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度教科研工作成果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校始终牢记“科研兴教、科研为校、科研育师”的使命,始终秉承“求真务实、立己达人”的工作理念,积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办学品质提升而努力。
我们紧扣课程建设、课堂变革、课题研究、信息化运用能力提升等方面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着眼内涵发展,有计划推动完善学校科研蓝图,补齐科研短板。根据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课堂教学类、教育科研类等培训,有针对性地推动不同层次的教师成长与发展。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共同体建设,提升校本教研品质和内涵。扎实开展常规教科研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培育最好的土壤。
一、丰富引领方式,助力教师成长
以区教育局教科研计划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快速成长为重点,以日常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坚持教研科研一体化、研训一体化的原则,广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科研活动。
本学期教科研活动丰富多彩。2月11日,组织全体教师线上观看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四次学术年会。2月15日,组织课题骨干教师参加了任城区2023科研工作会议暨省级教学教学成果推广活动。3月2日,组织2021年立项的市级规划课题主持人和骨干教师参加任城区市级课题中期视导活动。3月21日上午,组织课题骨干教师参加了在济宁实验初中开展的“任城区教研中心2023年教育科研知识技能培训暨科研主持工作例会”。4月3日至4日,组织课题骨干教师参加了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济宁实验初中开展的济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研讨会。4月12日下午召开济宁市第十五中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汇报及经验分享会议。6月2日组织课题骨干教师参加了由任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科室承办的2023年省市区教育科研课题结题培训会议。6月26日组织2021年立项的区级规划课题骨干教师参加了2023年任城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鉴定会。6月27日组织2023年立项的区级专项课题骨干教师参加了2023年任城区教育教学专项课题开题鉴定会。
本学年,积极加强教科研学习共同体建设,通过实施群体间的合作学习、协同共生,调动教师的自我发展积极性,打造一支高专业品格、高教学能力、高合作精神的教师团队;形成从成员到团队、从团队到全校、从一校到多校的辐射效果,引导和带动全体教师发展,让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老师们共同行走在教学之路上。教学科研不停辍,为人师者,传递的精神内核向着我们共同追寻的教育之梦。
二、磨砺新征程 ,倍道而进时
“风漾青萍之末,路成跬步之间。”教师们教科研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止。
本学期课题工作硕果累累。二月份组织申报济宁市任城区教育科研专家库,孙玉丽、杨志意两位老师成功入选;三月份组织评选任城区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课;三月组织申报济宁市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并申报成功;四月组织2023年度校本课题的申报;六月组织2023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六月组织任城区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融合课例征集活动方案的申报;三月-六月组织申报了以下市区级课题:2023年度济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四项)、2023年度济宁市传统文化专项课题(一项)、2023年度济宁市任城区教育教学专题(五项)、2023年度济宁市社会科学专项课题(一项)、2023年度济宁市任城区社会科学专项课题(一项),均申报成功。为全面落实《济宁市“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行动方案(2022—2026年)》,我校积极申报了济宁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目,共有关于:1.济宁教育特色项目: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各学科融合2.全环境育人项目:初中年级组管理下的学习共同体建设3.教育服务提质增效项目:课后服务多元化课程体系构建的4个项目入选济宁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目库。新课改以来,我校牢牢抓住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机遇,在课程建设方面深耕不辍,积极参加山东省优秀课程设计大赛。
三、深化课题研究,提升科研影响
临近期末,任城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鉴定、教育教学专题项目开题报告会以及2023年校本课题结题工作的审核和验收等一系列的工作的圆满完成,也为本年度我校教科研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知之欲明,则行之愈笃”,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把握未来。教育科研总结会的召开,让我们厘清了收获、明确了方向,有意向申报、正在开展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参与听讲,汲取经验,助力后续工作的开展。我校凝心聚力,精耕细研,笃行致远,继续坚持“教育与科研并重,务实与创新同行”的教育科研思路,以课题为抓手,适时推送课题研究相关资料,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推进课题研究进程,进一步促使我校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向前迈步,有力推动学校的办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聚力前行韵芬芳,岁月留金向远方。下一步将继续更新教育观念深入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巩固已结题的科研成果,继续深入扎实的开展好课题研究,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力求取得更好、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