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嘉祥县 > 嘉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嘉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2年度工作计划执行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2023-07-28 13:54 信息来源:嘉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2022年以来工作主要成效

(一)人才培养

2022年毕业学生参加1+X证书考试通过人数1040人,普通话证书考试通过人数197人,共1237人,2022年毕业生2323人,占毕业生总数53%。

学校通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升学、技能大赛成绩在全市处于领先位次,社会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招生规模创校历史新高。本年度共招生3096人,含新疆班118人,三二连读258人,技工学校236人,超额完成了年初制订的2700人的招生计划,比2021年增加了525人。

2022年春季高考人数报名1837人,本科录取53人、专科1758、3+2转段138人,共升学1948人,就业185人;毕业生数2323人,当年毕业生就业与升学率99%,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比例5.9%。

(二)项目建设

高水平学校项目成功立项,根据专家意见,完成了任务书和建设方案的修改和完善工作,得到省厅确认。

积极组织申报了三个省级教学指导方案牵头编写工作,成功立项两个——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建筑智能化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积极联系相关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技术人员,完成了两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工作方案,已经上报到省教科院。

(三)产教融合

2023年第一季度,职业中专瞄准济宁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等产业集群及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开展调研,优化专业设置,以“信息技术+”升级机电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传统专业。撤原有教学部新设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子汽修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形成契合产业需求的的高水平专业群布局。

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山东杰鑫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等6个,目前可容纳实训工位350个。

2022年,共6家合作企业接受实习生1089人,毕业生共2323人,占比46.88%。

我校与山东影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个,共同制订舞蹈专业课程标准一份,合作编写职业素养教育读本《中职生青春记忆》教材一本。

(四)人事调整

2023年第一季度,职业中专根据县委巡察反馈的巡察意见进行了人事调整。结合中层干部个人的年龄、性格、特点、工作能力等因素,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充实了80后、90后干部。解决了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干部轮岗交流制度执行不到位以及干部任职时间超过规定年限的问题。学校内设机构变更、中层干部调整已及时向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教体局进行报备。

二、经验举措

一是动态调整专业布局结构。对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建设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注重发展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

二是继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学校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加强专业师资配备、教材选编、教学设施设备建设等工作。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根据职业岗位(群)对上岗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课程,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在制定岗位能力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参与人才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探索“连续学习与分阶段学习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完善健全专业技能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制度,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三、突出亮点

2022年,获评济宁市2022年度全市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2022年度全市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教师教学类,在市级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市班主任能力大赛得三等奖1个;济宁市思政-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1个;市优质课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1个;2023年第一季度,我校两位教师荣获嘉祥县“祥城工匠”称号。

竞赛类,2022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校承办“互联网+wifi移动互联”比赛。学生在中国、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1个;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学生在中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的一等奖1个;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存在问题

一是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能力偏弱,教育和管理不到位,对学生的学习疏于管理和引导;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授课能力不强。

二是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缺少领军人物,平台设备资源不充足,实验用房紧张,发展缺乏特色,课程改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三是班主任年龄结构不够合理,90、00后班主任占比开始逐步增大,年轻教师思维活跃,管理方式新颖,非常具有活力。但因为管理经验的欠缺,在处置班级问题中,偶有失误。因此,对于年轻班主任的培养,是学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党建引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打造全省党建示范基地,强化党建政治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民族团结、招生就业、宣传、团委、党风廉政建设等全过程。加强党建阵地建设,优化调整党支部建设,努力打造省级党建品牌。

2、创建全省“三全育人”示范校。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三进”教育活动的有效机制(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围绕落实五育(德、智、体、美、劳)并举教育方针,全面优化构建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德育形式,拓宽德育途径,着力构建“三全”(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育人格局。建设1个名班主任工作室,打造1-2个德育特色案例。

3、重点打造两个专业群。即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核心,以物联网、通信运营服务专业为支撑进行建设;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以电子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支撑进行建设。

4、积极响应“职教高考”制度。采取分类分层次教学,鼓励中职毕业生通过“职教高考”报考高职院校,通过“职教高考”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5、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大师或“双师型”名师工作室6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或企业实践基地2个。建设省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培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其中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承接全国1+X证书师资培训项目,每年培训教师100名。

6、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高水平学校建设期与山东嘉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日本早稻田京福语学院合作完成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面向国内招收并培养学生60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推进我校育人标准国际化。建设期内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优秀教育机构合作,至少签约1所稳定的国(境)外的合作学校,对接国际标准开发1门专业教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