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任城区 > 济宁市第二中学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济宁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3-08-28 09:17 信息来源:任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本学年,全体师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教育教学结出累累硕果,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绩

(一)认真做好支教大学生实习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责任,规范管理,科学指导,来有欢迎见面会,去有欢送感谢会,让大学生们体会到二中教育温度。在生活和工作中关心、帮扶大学生顺利圆满完成实习工作。得到了支教大学生和和所在大学的好评。

(二)认真做好2023年艺体招生工作,外聘第三方评委,制定工作方案,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公开,真正把有艺术特长,符合我校条件的考生招进来,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满意,让学校满意。

(三)扎实做好中考信息技术、实验操作考试,做到考试的顺利、圆满和零失误,得到了区教体局的好评。

(四)圆满完成2023年的中考招生工作。今年的中考招生宣传在左校长的亲自指导下,亮点纷呈。既制作了吸引眼球、展现我校特色和实际的短视频,又制作了精美的宣传彩页,校级干部承包到校,分组行动,用实际行动把我校宣传到位,让每一位初中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了解到位。今年报考我校人数超3000多人,报考人数位居城区高中学校之首。录取通知书设计精美,制作精良,录取通知书的发放用心到位,让学生满意,让初中学校满意。各个环节考虑到位,要求到位,操作到位,做到了零失误,社会各界反响较好。

(五)出台了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旨在实现由“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转变,打造高效课堂。《济宁市第二中学教学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要求》就如何开展教与学进行了明确的指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尤其在课程建设方面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课时分配科学合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语数外学科得到重视和加强。展示课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集体备课、认真上课,打造高效课堂的积极性,致力于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师生成长共同体。最大程度地调动老师们的教学工作积极性,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六)严格执行闭环管理,加大教学常规、课堂和各项活动的的评价考核力度。凡事有安排、有方案、有落实、有检查、有结果、有评价、有总结。通过排名、发奖状、挂锦旗、张海报等形式将所安排活动落到实处,提高了工作效率,积累了工作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

(七)完成对新教师的聘任和培养工作。我校岗位缺编严重,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委托第三方面向社会招聘老师,环节完备,程序严格,确保优秀教师到我校任教,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听了每一位新入职教师的见面课,召开座谈会点评见面课,帮助年轻教师成长,要求每一位新入职教师写出个人成长规划,分阶段听新入职教师的课,见证年轻教师成长。

(八)我校的主题月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相继推出了“教师教研暨学生学习规范月”、“教师教研提升暨学生自主学习月”“冬季深度学习月”等主题活动,对各项教学常规(展示课、集体备课、周测月考等)和学生学习常规(晨读、课堂、晚自习、笔记、作业等)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实现了由“晨读声音大、课堂零睡觉、自习零抬头”到会充分利用“作业本、笔记本、纠错本、计划总结本”,实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再到“专注学习、沉浸式学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的初步转变。

(九)我校2023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在生源基础薄弱,大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师生共同努力,被济宁市教育局评为“济宁市艺体教育先进学校”。

(十)教科研喜获佳绩。2023年,我校15人被评为“任城区教学能手”,5人被评为“济宁市教学能手”。18人被评为“任城区教学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济宁市教学先进个人”。申报市级课题一个,区级课题三个。多个市级课题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十一)学科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语文学科的朗诵大赛、汉字和英文硬笔书法大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学科竞赛,赛出了热情、赛出了兴趣、赛出了自信。下学期将继续进行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竞赛活动。

(十二)体育相关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秋季开展了济宁二中体育节活动,通过田径运动会、篮球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赛出了兴趣,增强了体质、丰富了生活。我校男乒获得全国中学生联赛单打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在全市中学生跳绳比赛中,我校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陈星星老师获得省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李翔宇老师的市级公开课获得国家级专家的好评。我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开展的有序、有效,出方案、开碰头会,组织得井然有序,召开总结表彰会,对达标学生发放体质测试合格证书并对未达标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明确补测时间、补测措施,争取让每一位同学体质测试真正达标。

(十三)深入课堂,了解教情、学情。分阶段随机听不同学部的推门课,及时了解教情、学情,鞭策师生,重视课堂,营造浓厚重教氛围。

(十四)规范教辅材料和试卷的印刷,规范流程、规范质量、提升服务。

(十五)规范一线教师请假制度。规范请假流程,尤其是对课堂的安排,避免大撒把,课堂真空现象。

(十六)召开期中、期末教学工作会议、明任务,压担子,搞晾晒,红红脸,出出汗,加加油。

(十七)加大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印制发放《高中生学习策略手册》,召开班长、学习委员会议,培训指导学习策略、学习要求。

(十八)启动学生评教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关注课堂,推动教师成长。

二、存在不足

(一)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思考工作的全局观。

(二)工作需要更加细致,提高工作的精细化程度。要远离“差不多”、“还行吧”的低级标准,力求把工作做得更细、更精。

(三)提高创新意识,不能凭经验做事,避免按部就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