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下半年工作计划执行完成情况
2022年度下半年工作计划执行完成情况
鱼台县职业中专是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位于鱼台县南外环路57号,拥有校本部、唐马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22.78亩,建筑面积9.54万平方米,在校生2603人。学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舞蹈表演、幼儿保育、增材制造技术7个专业,其中焊接技术应用为省特色化专业,焊接、汽修、增材制造技术为市品牌专业、机电、计算机为市示范性专业,3 个“三二连读”大专专业。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从严治校”的办学原则,对标国内外一流学校,依靠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力争创建全国一流名校,培育中华英才,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鱼台县职业中专将紧紧抓住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历史机遇,凝心聚力,开好局,起好步,完成鱼台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目标,实现鱼台教育在全国的突破,为宜学宜业新鱼台做出贡献!
一、学校领导班子工作基本情况
学校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领导集体,成员之间权责清晰、相容互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了班子整体功能,引领学校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确保政治方向正确。班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委领导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每周按计划开展学习,强化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促进政治理论学习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推动工作上层次、有创新。
(二)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局面。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履行领导责任。班子成员分工明确,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具有高度的大局观念和敬业精神。以校党委为核心,设有校务委员会、安全工作委员会、招生工作委员会,围绕学生成长需要成立学生管理、教学研究、后勤服务三大中心,根据教学需要成立九个教学部。各部门在党委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深具“苦干”作风和奉献精神,团结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坚持每周一例会制度、党委会制度和党委扩大会议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完善议事决策架构,项目招投标领导小组和立项、预算、监督三个委员会规范运作,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形成了公开、公平、公正、干净的干事环境。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勤政廉洁,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学校从晋升职称、评先选优到经费开支、制度制定等,都严格按规定进行公开,注重了解反馈意见,得到教职工普遍认可。
(四)是选好用好干部,蓄足发展后劲。校党委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重点工作,从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入手,加强对中层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养,把他们大胆安排到重要岗位、艰苦岗位等,通过交任务、压担子进行磨砺和锤炼,加强传帮带,促进年轻干部尽快成长、提升素质和水平。这支干部队伍能吃苦、敢担当、善学习、讲团结,为学校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
二、工作实绩
(一)坚持党建领航,政治引领显成效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从严治校”的办学原则,对标国内外一流学校,依靠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力争创建全国一流名校,培育中华英才,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 职教高考、技能大赛和学生管理是学校发展的“三块金字招牌”。在技能大赛方面,连续三年位居济宁市第一,在省赛中位居前列。2022年,在国家、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1一个国赛三等奖、1个省一等奖、6个省二等奖;在“技能兴鲁”大赛中,获得2个省一等奖、5个省二等奖、1个省三等奖。2023年4月,鱼台县职业中专车工指导教师孔令宝获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金奖,是所有决赛项目山东省地市参赛选手中唯一的金奖获得者。
在职教高考中,2023年学校125人高考成绩过本科资格线,连续三年实现稳步增长。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坚持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三化”管理,不断加强对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我管理的“四自”教育。目前,学生有序就餐“食无语”、两操规范整齐划一、校园单人单排行走、学生文明礼仪以及宿舍内务都已经成为校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管理已达到了山东省一流水平。在职教高考方面,机电专业升学率排在了全省前列。鲁西南焊接人才培训基地设在鱼台县职业中专,该项目是县委书记重点抓的人才项目,是济宁市委组织部竞争性人才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共投资500余万元,增加实训室面积1600多平方米,焊接工位168个,引进山东省技术能手、国赛一等奖获奖选手等高技能专业人才4名,现已培训农民工、下岗职工等3300人,帮助农民工、下岗职工实现高质量就业,增收3亿多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学校将狠抓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内强素质,形成严明优良的校风;时时擦亮“技能大赛、学生管理和职教高考”这三块金字招牌,外塑形象,打造亮点;抓好焊接技术、3D打印、汽车运用与维修等高水平专业建设,办好特色专业。
(二)招生态势稳定向好,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学校现有普通中职、“三二连读”大专、职教高考班次,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在2022年招生工作中,学校提高站位,深入广大学校、乡村,宣讲党的职业教育政策和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全心全意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积极主动改变外部环境,纠正社会偏见,提升学校形象。
截至目前,学校招生形势喜人,三二连读招生计划一次性报满,300分以上报考职教高考学校的人数达到230人,比上年增加120%以上。在主动限制招生的情况下,预计秋季在校生将达900人以上,困扰学校多年的招生瓶颈彻底打破,办学规模初步稳定。生源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反映了学校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吸引力不断增强。
(四)专业门类更加齐全,办学适应性不断增强
为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学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增强专业与重点产业和新业态的匹配度,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和群众期盼。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成绩斐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业务扎实的师资队伍,1.是对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常抓不懈,经常性地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教职工的爱岗敬业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团结互助教育和爱集体、爱学生教育等;2.是建立奖励机制,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估,对评估成绩优秀的给予了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坚持实施名师工程和教师职业修炼工程,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促进教学,扎实推进主题教研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教师优质课竞赛、教学课件竞赛、教师示范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形成学习成果共享,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为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今年五月份分别派部分骨干教师外出交流与学习 。
2、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技能教学为重点,加强学生实训实习管理 , 狠抓教学质量学校紧紧围绕着制定的总体工作目标、办学思想、指导方针,以教学为中心,以技能教学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学生实验实训力度,加强对专业课教学的管理。1.是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习场所的作用,增加了各专业实验实习教学时数,改变了实验实习设备闲置和利用率低的现象;2.是加强了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调整实验室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每个实验室都有专人管理。3.安排实习工作。 安排18级各专业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学校派专人负责管理。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进一步加强与市、县教育局教研室的联系,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举办的各种业务活动 ,同时,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1.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育科研方面的作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措施,教研组长亲自带头搞教研,形成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把教研活动的重点放在教法改革和教学交流上,有计划地学习和借鉴了外校、外地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2.每个教研组都定期举行了教研活动,深入开展了部分教研课题的研究,任课教师也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3.教务处组织教研组长等人员分成两组分别对全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进行统一听课评估,并及时反馈在听课过程所发现的优点与不足,对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优质课、说课和教学基本功大赛,组织师生参加了2020年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活动。2022年,在国家、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1一个国赛三等奖、1个省一等奖、6个省二等奖;在“技能兴鲁”大赛中,获得2个省一等奖、5个省二等奖、1个省三等奖。2023年4月,鱼台县职业中专车工指导教师孔令宝获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金奖,是所有决赛项目山东省地市参赛选手中唯一的金奖获得者。
四、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深入。大部分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意愿不强,未能深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和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难。
(二).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教师队伍存在总量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实践技能不强等情况。在校生与专任教师之比约为25∶1;50岁以上教师占比45.4%,35岁以下占比24%,老教师多与新进教师多同时存在;“双师型”教师占比不高且技能水平偏低。
(三).学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亟需更新、优化,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平台需升级完善,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亟待建设和广泛使用。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推进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以高水平学校建设为新起点,以问题为导向,把握机遇,主动作为,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增效益,推动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创新办学模式,确保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全面提升学校发展水平、育人质量、服务能力和社会认可度,建设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标杆学校。
(二).深入实施 “三教”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动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与学校教师双向交流,推动自主聘任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的政策落地。
(三).努力提升现代学校治理能力。完善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校内制度体系,健全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加强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后备干部等的培养培训,打造理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当前,学校发展正处于重要机遇期。校党委将带领全体师生,坚定信心,奋发实干,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全面服务济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契合产业、服务有力的高水平中职学校,全力推进高职愿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