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兖州区 > 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2023-08-09 15:01 信息来源:兖州区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党建统领,以质量为根本,以师生为中心,狠抓“四个研究”(研究新课程,研究新高考,研究新教材,研究新课标),严细实恒抓基础管理和教学规范,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创新实干,奋勇争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继续抓好“八个强化”既定目标,努力“在济宁当排头、山东争一流、全国创先进”,围绕“优秀学生上清北,全体学生上本科”的质量目标,扛起应有的担当,多出人才,出高端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要坚持党建统领,不断优化学校管理

1、党建统领三先引领。坚持党建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建立“三年一体化”育人模式,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育教学,形成制度长期坚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的历史使命,激发教师专业提升价值内驱力,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党的红色基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

要开展党员领航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护学岗”,开展“党员示范课”,党员教师戴党徽、亮身份,党员率先,率师表之先。要优化支部设置,选拔能力业绩突出、能团结带领广大教师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意识强的党员进支部,支委时时自省、事事带头、处处服务,支委争先,争服务之先。党员率先、支委争先为全体教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广大教师认真钻研业务、潜心业务研究、精心备课施教,凝聚起大上质量的强大合力,促进学校领先,领质量之先。

2、完善扁平化管理,提高学校执行力。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校各年级、各处室归属同一层级,学校党委宏观调控各部门工作,各处室职责明晰,年级全面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任务,各司其职,高效运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更有利于领导干部与一线教师并肩战斗的同时,降低管理重心,切实提高学校执行力,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要培强铸优师资队伍,提升教研教学水平

1、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涵养政治素养,强化师德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形成强大正能量。要坚持赏罚并举,坚决落实《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处理办法》,正师德,铸师魂。

2、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培养途径,通过“名师论坛”“青年教师沙龙”等活动形式,促进全校老师的学术交流和能力提升。要多措并举提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新老结对,以老带新,让青年教师给老教师当“助教”,学习他们课堂教学的艺术和送毕业班的经验。开展“青年教师沙龙”活动,让青年教师在骨干引领和同伴互助中实现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加大培训投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专题培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和备考的科学性;组织“青年教师展示课”,博采众长聚焦课堂,进一步夯实教育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实行师生同考,提升青年教师的实战能力。

3、实施学科教研深化工程。升级教研活动,建立“五级教研”体系,落实教研的全程覆盖、系统优化;深化教研内容,将“四个研究”推向深入;保障教研活动,建立领导班子包学科组制度,七名班子成员下沉到教学一线,直接参与包保学科的业务研究和听课活动,进一步激发校本教研的热情和活力。

4、实施教学过程细化工程。细化教学环节,优化备课、上课、自习辅导、作业批改、测试这些环节;细化课堂教学,实施“三加强”,即加强自主学习、加强课堂精讲、加强科学训练;细化素质培养,落实“十重视”,即重视知识基础、学科体系、解题模板、问题情境、迁移运用、拓展提升、思维培养、能力养成、规范意识、课堂实效。

(三)要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1、关注三类学生,助力成长

关注优秀生。扩大冲击清北优秀生的目标群体,进一步优化“一生一案”,精准施教;充实尖子生指导团队,加强高考核心研究团队,提升实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广拓展深拔高,提高能力,该讲的讲透,不该讲的放手,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在日常教学、训练和指导中,鼓励、帮助学生积累自信,让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备战高考。

关心中等生。抓实课堂教学,夯实基础,通透知识,锤炼能力,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分层布置作业,坚持测试面批面改;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关爱学困生。落实导师制,按薄弱学科实行网格管理,一对一,面对面,心连心。查缺补救,重基础、重落实、重规范,循序渐进,促进各科成绩全面提升。

2、坚持五育融合,“育”见美好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德育工作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开展系列德育工作。要细化管理体系,夯实组织保障,要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要丰富德育活动,落实德育成效;要浓厚文化氛围,优化德育环境;要完善德育考评,强化正向激励。

启智立身,智育为重。要全面建设课程,增加教学活动,丰富社团文化,培养核心素养;完善“四阶段六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提质增效;要开展竞赛培训,拓宽多元录取路径。结合肥城市君子文化、桃文化等,开发具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既要有人文课程又要有科学类课程,真正满足学生学习的多样需求。科学与人文齐飞,创新共素养一色。

健康第一,体育为基。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校为主阵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做到体育课程精细化,课外活动化,保证运动一小时。

精神成长,美育为要。加强美育,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美德,推动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提升教育效果。让美育与艺术同行,美育与学科教学同行,美育与学生发展同行。

知行合一,劳育为本。学校要积极倡导以劳培德、以劳促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劳动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认真开设劳动技术课程,创设劳动实践场所,打造家校共育链条,完善劳动教育评价。

(四)要做好“三保障”,夯实学校服务根基

做好物质保障。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办学条件改善攀上新高位。未来几年,将持续不断地提升办学条件,弥补学校硬件客观不足和短板,进一步夯实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

做好体制机制保障。要着力在体制机制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教师干事创业,在教学评价上完善以增值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方式,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积极性,保证规划落地生根。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不断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让制度保障越来越实。

    做好安全保障。要树牢“安全就是办学底线”的意识,筑牢校园安全根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坚持“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原则,做到宣传到位、责任到位、排查到位、预案到位;保证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活动多样、心理护航;把好出入关,把好出行关,把好住宿关,把好考勤关,把好食堂入口关,确保校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