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以政务公开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济宁市聚焦市场主体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暖企、助企、惠企为目标,以政务公开为突破,形成信息公开直达、诉求反馈解决、服务优化提升管理闭环。
一是增强信息供给,实现线上线下政务公开全覆盖。优化升级“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打造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旗舰店,集中公开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筑垃圾处置等425个事项的办事指南和审批流程。上线“购房济e查”和“病历掌上查”两大个性化功能,可一站式查询房地产项目全流程公示信息和个人全流程医疗信息,破除信息屏障,实现数据一端汇聚。依托“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开发“惠企通”服务模块,设置政策通、融资通、科创通等7大版块,通过政策整合、数据挖掘、企业画像,推动政务公开精准推送、惠企政策一键匹配、市场主体免申即享。整合优化基层服务网点资源,加强政银合作,在银行营业厅将政务服务事项接入智慧柜员机,同时将银行业务接入政务服务一体机,公开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发票申领、银行开户以及贷款业务的办事指南、材料清单和申请流程。
二是细化政策服务,实现政务公开与惠企服务互融共促。统筹市县镇三级力量,依托市企业服务中心和汶速办、兖周到、e路宠企等县区特色服务队以及属地镇街,组建1560余个网格服务队,建立一企一员、一员多企制度,宣传推送企业开办、项目审批、住房保障、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领域的惠企政策以及行业规划、发展动态等信息,及时收集办理市场主体意见诉求。针对个体工商户、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等6类企业建立行业服务队,分类梳理服务事项清单,提供清单式、个性化政策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向415家企业提供政策服务7800余次,收集企业诉求156项。
三是注重监督反馈,实现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制定《营商环境监测运行制度》,首批建立2000个营商环境监测点,在市场主体经营场所处悬挂标识牌,并全部对外公示,聘请200位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及各行业代表为营商环境体验官,覆盖全市工业、房地产、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等10余个重点行业领域,重点监督行政审批便利度、惠企政策公开落实、监管执法效能等情况。建立企业诉求清单化管理、闭环式解决机制,及时收集市场主体、营商环境监测点和特聘体验官的意见诉求,第一时间分析研判,按简易事项1天、高频事项3天、复杂事项5天的办理要求限时办结。根据反馈问题及时公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方案、施工许可等信息,发布《2023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工程规划豁免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开展“金融服务进万企”、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等系列专项活动,推动解决土地指标、规划方案调整、人才就业、企业准营、项目融资等复杂事项6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