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7381606177/2024-0008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
成文日期 2024-01-01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落实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第四季度工作情况(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等)

发布日期:2024-01-01 信息来源: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序号

工作事项

完成情况、取得成效

进展状态

27

持续放大三个百亿作用,做好鲁担惠农贷”相关工作

农业农村局大力配合市财政局做好“鲁担惠农贷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政策享受主体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享受省市级财政提供的银行贷款利率贴息担保费用补贴等优惠政策,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政策改革科等新型经营主体主管科室,利用农业农村局网站、微信工作报纸、电视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提高政策知晓

已办结

84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建设高标准农田粮食产量稳定在97亿斤以上。

1.粮食生产方面,①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关于全力做好2023年粮油生产工作的通知》,将全市1079.8万亩各项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并抓好落实。②组织专家先后会商制定了《2023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济宁市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做好夏玉米化控抗逆工作的通知》《做好夏玉米化控技术应用工作的通知》《做好夏玉米肥水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技术指导文件并抓好相关技术的落实落地。2023年以来已开展现场观摩、专题培训班104场次1.5万余人,为粮食单产提升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③全市521.46万亩夏粮全部收获完毕,夏粮保持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良好态势;完成秋粮播种面积631.8万亩,能够圆满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任务;做好秋粮田间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为夺取秋粮丰收奠定了基础。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关于成立济宁市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专班的通知》,强化了我市粮食单产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服务。持续抓好秋粮技术指导,817日至18日,在我市举办全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会。925-26日,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会在济宁举办,现场观摩了嘉祥县和汶上县,全面推广济宁粮油单产提升经验做法。⑤农业农村部2024年小麦单产提升整县制进项目,其中2个即将落户我市。⑥秋粮收获完毕,已实现丰收在手。全年粮食生产将持续保持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秋季小麦播种基本结束,已完成高质量适期播种565万亩,增加5万亩。⑧做好小麦在田管理,为2024年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2.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①争取2023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任务53.8万亩,包括新建高标准农田24.7万亩、改造提升29.1万亩。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部通过省厅备案。511日至12日,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农田建设工作暨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现场会”,我市作典型发言,现场观摩汶上、兖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各县市区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全市整体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各县市区正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的扫尾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加强市级督导,要求各县市区查缺补漏,督促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确保按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已办结

85

推广农业生产全流程托管服务,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

1. 总结2022年社会化服务项目工作经验,完成项目绩效目标自评。

2.前期开展项目需求摸底的基础上,要求各县市区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各县市区对2023年社会化服务项目进行实施。2023社会化服务项目已实施完成,正在积极组织验收。

3.会同市供销社、市农机中心等单位研究下发了《济宁市开展济时雨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推荐筛选首批112家农服主体纳入济时雨农服品牌

4.对“三夏”“三秋”期间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调度,据统计,我市超过700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作业,全年粮食作物托管服务面积超过800万亩,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0%以上。

5.持续落实“济时雨”农服品牌,指导各县区成立工作专班,落实工作推进方案,调度各地“济时雨”挂牌情况。

已办结

86

围绕优势种质资源,依托兖州、嘉祥、汶上3个国家制种大县,引进中国农科院、大北农集团等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建设黄淮海现代种业研究中心,打造国家级育种平台,打响济宁种业品牌。

1.制定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种业振兴工作的通知》(济农[2023]3号),加速推进济宁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跨越发展。依托嘉祥大豆种业产业优势,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拟定《国家大豆产业黄淮海技术集成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市、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对上争取,汶上县获批国家制种大县。在金乡县召开中国农科院主办、市农业农村局承办的“大蒜种业发展研讨会暨生物降解地膜核心示范区观摩会”,助推金乡大蒜种业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科研单位、种企积极申报2023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等科研项目共8个。2023年夏季小麦制种实收面积31.03万亩,预计小麦制种收获总量1.55亿公斤。2023夏季农作物良种繁种面积已落实56.45万亩,完成全年任务量的81%:大豆落实繁种面积42.69万亩,常规水稻落实繁种面积2.46万亩,花生落实繁种面积11.3万亩。

2.为进一步增强济宁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经争取,920—22日,第六届全国大豆种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大豆良种现场观摩会顺利在嘉祥县召开。923-25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在合肥市举办,我市7家种子企业、科研单位等参展参会,全国种业信息发布会上显示,全国大豆种子销售前10强我市3家:圣丰种业第3位、华亚农业第4位、腾飞种业第8位。

3.聚焦区域性种资优势,积极搭建联合育种攻关平台,2023年全市10家种子企业与18家育种科研单位或带头人签订了合作协议,2023年全市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登记)品种62个,实现突破。113日,曲阜市良种场、邹城市圣鸿种业被授予“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已办结

87

繁荣壮大乡村产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做强金乡大蒜、嘉祥沿黄大豆、梁山沿黄肉牛、兖州粮油、邹城蘑菇、鱼台大米、泗水甘薯、微山渔湖产品8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家,争创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1.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梁山肉牛、兖州粮油、邹城蘑菇、鱼台大米、泗水甘薯、微山渔湖产品、金乡大蒜、嘉祥大豆8个产业发展规划均已修订完成。

2.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确保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推动规上企业提质增量、规下企业升规纳统

3.推荐山东友和生物、山东良友工贸集团2家企业申报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企业申报材料已报农业农村部。

已办结

88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新增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100家。擦亮济宁礼飨区域公用品牌,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方面,印发《济宁市推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717日,组织召开“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部署,将经营主体培育情况扩大增强。各县市区已完成450家县级示范社(场)创建活动。开展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监测工作,全市需监测的28家家庭农场全部通过县级和市级监测。开展国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监测工作,开展市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活动,组织专家评选认定2023年市级示范社80个、示范场100个。每周调度各项目县项目实施进度,加快项目建设完成。

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2023年,全市共谋划实施按揭农业项目22个、总投资32.58亿元,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截至920日,全部提前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3.在“济宁礼飨”品牌培育方面,推动农产品品牌争先创优工作。开展省级“好品山东”品牌申报工作,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花小宝35号花生种、圣豆5号大豆种进入2023年“好品山东”品牌建议入选公示名单。开展2023年国家级农业品牌精品培育申报工作,泗水地瓜入选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②组织“济宁礼飨”品牌目录企业参加国内品牌展销会。组织金乡大蒜、泗水地瓜、邹城蘑菇、汶上芦花鸡等品牌企业参加2023惠享山东消费年—迎春消费季暨“运河之都 乐购四季”点亮夜济宁活动、“好品山东—品牌农产品(北京站)营销推介、“胡海泉乡村守护人助农直播--山东好品专场”、“学好姐姐山东好品”专场直播活动、“木森山东好品”专场直播活动、“时大漂亮山东好品”专场直播活动、“交个朋友”专场直播活动、“香菇姐姐”专场直播活动、“沈一涵”“夏宁”专场直播、“蜜蜂魅力中国行-山东站”直播活动、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活动,提升了“济宁礼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③加强“济宁礼飨”品牌媒体宣传。参加CCTV-17“乡村助农团”17助农日活动—助农资源落地接洽会,“微山湖大闸蟹”品牌入选宣传品牌,在上海、重庆、广州、成都、南京、珠海六大城市地标以灯光海报的形式展示。开展年货好礼 济宁农品品牌展播活动梳理34济宁礼飨系列年货农品,于春节期间在济宁广播个频道循环播报制作发布9年货好礼 济宁农品系列品牌展播短视频联合市广播电视台制作《二十四食》短视频2期,《乡村寻味第二季》系列短视频3期,在新媒体上发布。在中国农业品牌微信公众号发布微山湖大闸蟹:一湖清水出好蟹宣传文章,在中国农业品牌视频号发布“微山湖大闸蟹”宣传视频1025日,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微山湖精品大闸蟹品牌推介新闻发布会,1027日,在济宁市运河宾馆举行第七届微山湖大闸蟹文化节暨微山湖精品大闸蟹品牌推介会,提高了微山湖大闸蟹的知名度。④举办“济宁礼飨”品牌展销活动。举办了济宁礼飨第五届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组织40多家“济宁礼飨”目录企业参展。开展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议特色农产品展示体验活动,征集展示了“济宁礼飨”35家目录企业的80余种优质特色农产品,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一致认可。借助第22届大蒜节举办“济宁礼飨”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积极组织10家品牌农产品代表企业参展。在全国、全省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上设置特色农产品展厅上设置“济宁礼飨”特色农产品展厅,展示了金乡大蒜、微山湖大闸蟹、汶上芦花鸡、邹城蘑菇等42家企业的80余种优质农产品。开展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第四届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现场活动暨山东省首届“和美乡村健康跑”农产品展销活动,组织我市20家品牌企业的40余种优质农产品参展。组织5家品牌企业参加“山东农产品品牌营销活动”(厦门站)活动。举办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济宁市主场活动,活动现场开展了“济宁礼飨·丰收季”特色农产品展销会,集中展销了我市29家企业的50余种优质农产品。组织9家企业的20余种优质农产品参加2023金秋双节直播季电商网购节活动。119日—12日,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设置济宁特色农产品展区,展销推介了12大类40家企业500种农产品,通过央视频进行了宣传报道。1110日—12日,组织微山湖大闸蟹、汶上芦花鸡、邹城蘑菇、嘉祥菊花等企业参加了山东农产品北京推介会,山东新闻联播、央视频等媒体进行了报道。1112日,组织友和牌金针菇、香达人食用油等18家企业参加“万州活动季”,促进济宁与万州农产品合作交流。

    4.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方面,组织召开全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推进会议和全市攻坚冲刺会议,安排部署迎查验收准备工作。按照省厅要求提报市级佐证资料和自评报告,顺利通过省级现场核查和答辩工作。完成国家农安市专项监测工作,省厅抽检样品140批次,合格率100%。济宁获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已办结

89

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达到200家以上;肉蛋奶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蔬菜产量达到700万吨以上。

1.印发《关于推进全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抓好落实,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推荐樱源、微山湖、柳絮等3个品牌,鑫诺、鸿润等20家企业以及100余种预制菜品参加2023年山东省预制菜“十百千”评选活动。组织鑫诺食品、山东大卫生态食品等5家公司产品赴香港参加港澳山东周“好品山东”优质农产品推介会;组织兖州樱源等9家公司赴深圳参加“好品山东”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站)推介会暨“鲁品进粤·粤品入鲁”活动;118日,带队参加好味山东预制菜•齐鲁农超上海推介会。

2.1-12月,市农业农村局多次组织农技人员到设施大棚蔬菜、陆地蔬菜生产开展技术指导,配合统计部门抓好蔬菜面积、产量统计。据统计数据,前三季度蔬菜产量602.5万吨、面积216.1万亩,同比增长3.4%1.8%

3.加强规模养殖场、 养殖专业户日常管理,引导从业者适当补栏、科学出栏。前三季度,全市肉蛋奶产量78.82万吨。

正常推进

91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人才和田秀才”“土专家创新创业培育高素质农民2500名以上。

1.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需求调研,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通过发放纸质调查问卷和网络问卷等多种方式,发放回收纸质有效调查问卷1872份,网络调查问卷1300余份,形成了《济宁市2023年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2.制定《2023年济宁市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培训实施方案》,组织指导县市区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全市举办培训班112期,培训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11216人次。

3.利用“田间课堂”、广播、网络等方式举办冬春农民培训班170期、培训高素质农民、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等3.4万人次。聚焦粮油作物增产丰收,启动“推技术提单产”专题培训,全市组织开展集中培训35期、培训高素质农民2453人,分乡镇巡回培训78场次,指导农户3500余人,发放明白纸3.3万份。

4.制定《济宁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济宁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2023年)》,分配县级培训资金和培训任务。通过线下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田间课堂、下沉乡镇举办巡回课堂、线上培训等形式开展,开展大豆、玉米推技术提单产专题培训月活动。

5.举办大豆玉米推技术提单产培训班、绿色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农机手培训班35期,培训高素质农民2772人,组织学员参加省级示范性培训班6期,培训310人,举办高素质农民市级专题培训3期,培训297人,共培训3379人。分乡镇开展技术下乡巡回培训59期,培训农民1970人。遴选77个试点村,举办农民素质素养提升班71期,培训农民3794人。组织高素质农民培育暨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专项攻坚治理培训班4期,培训162人。整理完善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师资队伍、专业类培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充分利用市、县级培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开展观摩学习。

已办结

92

加强涉农金融服务,放大挂职金融副镇长作用,新落地按揭农业(畜牧业)项目20个。

1.全市第二批金融挂职副镇长已全部到位,各县市区已完成第二批金融挂职工作部署;728日举办乡镇金融挂职副镇长乡村振兴培训班;在《声动济宁》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我市金融挂职副镇长工作典型。组织全市第二轮156名金融挂职干部参加2023年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工作联席扩大会议。起草印发金融挂职干部考核办法。第二批挂职干部累计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167家次,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传活动2176场次,促成农业项目贷款44亿元,新增授信额度71亿元。2023年,全市共谋划实施按揭农业项目22个、总投资32.58亿元;截至920日,全部提前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2.加强与市人行的沟通对接,签署“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合作备忘录”。310日,与市人行召开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座谈会。531日,市农业农村局、市人行、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文明办等5家市直部门印发《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工作实施意见》。

3.与山东省农村信用联合社济宁市审计中心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农村改革 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进一步加大金融助农力度。

已办结

94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开展三清一改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开展“三清一改”方面,根据和美儒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管理平台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营情况,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和资源配置。依托平台,做好线上视频监控问题抓拍,并督促责任部门及时整改。③118日,召开全市乡村振兴百区千村工作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议。会上印发《关于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秋冬战役的通知》(济人居办发〔202312号)等文件,安排部署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秋冬战役118-15,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督导检查活动围绕路域环境、村容村貌、等重点工作开展督导检查。

已办结

97

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乡村更加和美。

1.目前鱼台县村级“邻里中心”、任城区“信用+人居环境”、微山县“微换装”、邹城市乡村物业服务等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已初见成效,近期将加大调研挖掘力度,适时在全市进行宣传推广。37日,鱼台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  。

2.市委宣传部、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指导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3.嘉祥县乡村治理经验做法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邹城市后八里沟村“孝善治村”经验做法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曲阜市乡村治理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农业农村领域重点改革典型案例。814日,以推动示范村镇创建活动和评审推送典型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治理工作,我市8个镇村被省评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数量居全省第一。

4.组织县市区开展了“信用+”调研活动,总结经验,任城区、曲阜市形成的做法报告上报省农业农村厅,47日任城区在省农业农村厅召开的全省构建农村“信用+”体系试点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任城区、曲阜市确定为全省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统筹推进美德信用山东试点县,宋文华副厅长对任城区、曲阜市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按照省厅通知部署安排和试点工作要求,市农业农村局下达了通知,组织任城区、曲阜市开展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工作。5月份,省厅组织专家对全省34个农村信用+试点县实施方案进行评分排名。济宁市在全省综合排名第一,其中任城区位列试点县第一位,曲阜市位列第十三位。试点县以信用积分制为核心,通过探索运用“+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明美德”“+美丽庭院”等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信”路径,形成乡村善治合力,以信用“小积分”做活乡村治理“大文章”。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彰显,群众“主人翁”精神显著增强,乡村新风尚氛围更加浓厚。

5.联合市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推介的通知》,开展我市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征集各县(市、区)公共服务领域的典型做法和经验。615日,已梳理典型案例17个,择优将《微山县:聚焦阵地建设擦亮微服务品牌》等5个典型案例上报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

6.开展全国第四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活动,组织县市区积极申报,择优推荐4个视频节目上报省厅,经省厅专家评审,确定5个全省优秀节目并推荐到部里参评,其中济宁3个(梁山县水泊街道、嘉祥县大张楼镇、梁山县寿张集镇节目),为全省最多。梁山县水泊街道入选全国“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典型案例。

7.全省优秀农耕文化暨农业文化遗产培训班15-16日在滨州市沾化区召开,会议表彰了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全省“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优秀节目、全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等荣誉。我市获得荣誉13项,总数最多,梁山县水泊街道“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节目进行了视频展示并作了典型发言。

已办结

119

实施15万亩稻田退水治理。

2023年全市在任城区、微山县、鱼台县、嘉祥县等4个县区、9个乡镇、143个村实施稻田退水治理15.48万亩。新建硬化沟渠37.311千米,新建桥涵闸763座,修建排水沟10.5千米,沟渠清淤54.426千米。完成主体工程量的100%。督导县区开展沟渠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垃圾清理,对稻田退水治理区域进行巡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已办结

120

实施第三次土壤普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农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1.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方面,在前期组建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印发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对全市具有土壤肥料专业技术背景的人员进行了摸底统计,动员参与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与省土壤普查办签订保密协议,拷取电子点位数据,督促指导县(市、区)做好点位核查。积极筹集经费,制定培训考核计划,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举办济宁市第三次土壤普查表层采样技术培训班,省级专家亲临授课全市500余人参加培训并进行线上考试,通过率达到75.6%,培训及考试通过人数全省第一。目前,全市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年度任务,所有县市区都已完成表层样点采集工作。

2.化肥农药减量控害方面,印发《关于印发济宁市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农药减量技术方案的通知》,安排部署相关技术推广工作,共发布小麦、大蒜、韭菜、棉花、花生、豇豆、玉米、大豆、水稻等病虫害预警预报和绿色防控技术意见共19,指导科学用药;截至11月,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4.3,商品有机肥施用量22.5万吨,配方肥应用面积768万亩,,发布配方74个,各县市区共开展有关土肥技术培训56次,共培训4566人次。

3.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分解落实2023-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的函》,指导县市区及时编制2023年度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夏收作物已经完成采样。组织相关县市区参加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培训会议,小麦等夏季作物按时实施安全利用措施及农产品的采样检测,实施完成水稻、玉米、大豆等秋季作物的安全利用措施,完成土壤和农产品抽样检测,农产品全部合格,严格管控类的耕地实施休耕。

已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