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金乡县 > 金乡县第一中学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金乡县第一中学2023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2024-01-17 16:01 信息来源:金乡县教育和体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坚持党建引领,聚力融合发展

学校党委着力锻造教育的“红色引擎”,实现党建与教育教学有效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副省长邓云锋、市委书记林红玉、县委书记郑士民、市教育局长王洪正来校调研教育教学工作;县长孙颖的思政课,勉励广大学生争做拼搏向上的新时代青年;局党组书记刘宗占为全校师生做“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厚爱下,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我校还加强了廉洁文化长廊、党建文化展厅、校史馆等宣传阵地的建设,党建文化展厅被命名为“金乡县开放式组织生活实训基地”;承办了全县教育系统党建现场观摩会;与李堂村党支部的联建帮扶经验被县电视台和济宁日报作为典型宣传报道。

二、聚焦主责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主责主业,是学校的存身立命之本,发展壮大之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严谨治学、敬业爱生的教师团队。

1.开展“强师德 正师风 铸师魂”活动,召开3次师德师风专题会议,2次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会,荣获“济宁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李亚平荣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为全校师生树立标杆和典范。

2.紧扣“把握高考方向,深挖教学潜能,聚焦课改目标,强化过程管理”主线,开展集体备课,教师赛课,同做同研高考题、高效大课堂、新老高三备课组长交流会、培尖创优交流会等系列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素养提升。9人荣获市级基础教育特等奖3项,入选省级“一师一优课”优秀课例4节,执教济宁市学科优质课9节,11人荣获“济宁市教学能手”。15人荣获“济宁市高中教育教学先进个人”;程相崧获第五届叶圣陶教师文学金奖,张化纪获两项散文文学奖,4位老师荣获全国文学创作优秀指导老师。共有1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和2项县级课题顺利结题。荣获“济宁市教科研先进单位”,“济宁市中小学教育装备先进单位”。

3.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启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培养新教师17人,力求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当一面,五年成为骨干。今年成功创建6个党员名师工作室,发挥党员名师的传帮带作用,扩大优质教育思想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全力支持教师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增强教学素养。承办济宁市数学、英语、体育等研讨会,邀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专家桑哲教授,南京大学特聘讲师李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董翠香教授,上海体育大学竞技运动学院硕士生导师李斐副教授来校讲座。请进来还要走出去,组织备课组长,骨干教师100余人赴济宁、济南、湖北等地参加各级教学研讨和业务培训,交流先进教育经验,促进新思想落地生根。

二是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成绩论英雄”的导向,构建“3335”大教学管理模式,

三抓聚焦教学,一抓常规教学,二抓高效课堂,三抓专业发展。

常规教学中,贯彻备课制度,坚持“三备三查两参与”;加强听课制度,坚持“两常规两推门”;推进辅导制度,坚持“一必二自多提倡”,完善作业制度,坚持“四精四必两全面”;落实考试制度,坚持“日清周练月月考”,严细实恒、会对全美。

高效课堂中,坚持“问、思、讲、练”四环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凝练出层层递进的问题串,促进学生的不断深入思考,教师适时点拨和讲解,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和提升学习能力,最后针对练习巩固和评价教学效果。

专业发展中,举办讲座,重视读书,锻造名师,创建学科基地,交流研讨,赛课活动等,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要聚焦成绩,在清北生培养上,抓方向、强研讨,抓训练、重落实,抓帮扶、促高分。在本科数量上,抓两头、促中间,注重边缘生的转化。一分不放弃,一个学生不放弃,一时一刻不放弃。使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学,使更多的家庭受益,这就是最大的民生。

三找聚焦短板,根据成绩找不足,根据不足找原因,根据原因找措施。

在学生管理上,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从校长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导师对学生的教育在思想上引导,在心理上疏导,在行为上督导,在学法上指导,在学科上辅导。

优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2023年高考中4名学生成绩在685分以上,高分段人数居全市第二名。2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近60位同学被985/211等双一流高校录取,一本上线478人,本科上线1366人,让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学,使更多的家庭受益,这正是我们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学校今年再次被市人民政府授予“济宁市高中教育先进学校”金字招牌,连续11年被市教育局表彰为“济宁市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学校”。

三是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持续做强做优特色学科,促进办学品质和育人水平高位再提升。体育入选省级学科基地;开展了与金文实验高中体育学科结对帮扶,与滕州一中省级体育学科结对共建活动。现有市级学科基地2个,省级学科基地1个;获评“济宁市普通高中首批市级特色学校”,“济宁市中小学校思政育人特色学校”。

四是全面发展培根铸魂。积极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全环境育人体系。

1.为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习思路,举办大型讲座、演讲和教授公开课6次。邀请清华大学李海涛教授,同济大学于明章、沈水明教授,高考励志房善朝教授,心理专家李一教授专题心理讲座,北京大学在读学生马泽北分享学习经验等等。

2.为综合素质评价和专项招生奠定基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奥赛和作文大赛。奥赛获奖国家级4人,省级5人;叶圣陶杯作文、创新作文、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全国级24人,省级263人。

3.为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知法用法能力,开展学校辩论赛2期,青少年模拟法庭1期,模拟政协提案4期,迎国庆演讲比赛1期,春节期间志愿活动、羊山祭扫英烈活动、“走进历史 对话先贤”研学游活动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三、实施民主管理,提升内涵发展

学校管理坚持精细化、全覆盖、无缝隙。建立中层干部例会制度,提出“七细节、七沟通、九要求”的管理方式;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把握关键时间节点,为学生在校安全保驾护航;加强班主任工作交流制度,要求做到“三全、三度、三心”;引入学生参与管理方式,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倾听学生心声;扎实开展“敲门入户听民生,用心用情解难题”全员大家访活动,;成立家长委员会,为学校发展和管理建言献策。

为让学生在一中放心吃,舒心住,开心学。学校投入300余万元,宿舍安装冷暖空调,餐厅实行6S模式管理,荣获“山东省中小学校星级食堂”,承办济宁市学校食堂“两化”观摩会。

四、强化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积极践行“五育并举,健康先行”的育人理念,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思想,先成人再成才。

一是思想浸润立德,突出德育实效。打造以王杰精神为主的校内文化育人资源,周日向学生分段推送要闻速览、《大国重器》、《超级工程》、《我是演说家》等视频资源,弘扬爱国主义,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是强化体育锻炼,培育勇毅品格。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培养阳光、活泼、开朗充满正能量的品格,锻炼身体、释放压力、调整心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比赛8场,荣获省篮球联赛第七名,市24届中学生运动会田径第一名,市体育田径联赛团体第一名,排球第一名。中国篮协副主席宫鲁鸣、山东高速男篮青年队主教练徐长锁、国家体育总局博士生导师王卫星来校指导工作,并建立山东高速篮球基地,探索体教融合发展。

三是增强美育熏陶,激发向善尚美。承办山东歌舞剧院“高雅艺术进校园”交响音乐会;开展湖西画社赴羊山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写生”活动;参加县教体系统“五四”文艺汇演;书法班走进金龙湾美术馆,感受高端艺术,提升审美水平,拓宽美育实施途径。

四是守护心理健康,赋能成长之路。持续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从校长到教师,人人是导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心理变化和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学校提升了心理健康战略,常态化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心灵驿站”心理咨询室,举办大型心理讲座6次,举办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月”活动,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五、守好“一排底线”,确保和谐发展

筑牢安全屏障,健全安保措施。学校聘请副县长公安局长李巍和司法局副局长李五香为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建立和完善各项校园安保制度,落实校园周边治安巡逻防范,加强县特巡警在校门执勤;全面落实校园封闭化管理、专职保安员配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配备4个100%,创设安全的学习环境。

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防溺水教育、戒毒教育、防诈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疏散演练活动,进一步创设整洁、有序、高效、祥和、安全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