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 共建共享 探索公物仓建设管理“微山路径”

发布日期:2024-01-24 10:48 信息来源:济宁市机关事务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微山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被列为国管局公物仓创新试点市县联建单位以来,立足湖区特色,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积极探索公物仓建设管理新模式,加快构建“重大活动统筹保障、临时专班循环使用、乡镇街村跨级调配”三位一体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实现公物仓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丰富、从初步建立到走向规范,为推动闲置低效资产盘活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把公物仓试点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以微山县“两办”名义印发《微山县县级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从公物仓资产种类来源、管理机构职责、资产管理、实体仓建设、虚拟仓建设等方面作出规定,理顺职能边界、明晰保障范围、加强部门协同,以制度促规范、强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细化资产管理、归集、配置、调配、出借、出入库、租入、报损报废等8项工作制度,制定1张全业务流程图,完善资产、入库、出库、报损、报废、租入6本台账,建立全链条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公物仓资产保障效能,确保公物仓资产调剂科学合理、规范有序。

坚持虚实结合,打造特色品牌。在市县一体打造“俭则约”公物仓品牌的基础上,结合微山特色,精心设计以微山首字母、仓、荷花为元素的公物仓logo,打造“节约集约、共建共享”微山公物仓子品牌,进一步深化公物仓品牌印象和文化内涵。按照“主仓+分仓”“综合仓+专业仓”的思路,扎实推进公物仓实体仓建设,深入调研科学选址,统筹闲置办公用房和办公区域,分别在微山县档案馆和创达集中办公区B座,改造2处总面积300余平方米的实体专业仓库,分类存储办公家具和电器设备,实现资产专库存放、科学管理。积极推进虚拟仓建设,用好“济宁市市级政府公物仓系统”管理平台,推进资产“线上+线下”双线运行,及时有效整合资源,全面提升管理精准度,实现市县两级信息共享、数据联通。坚持资产入库、出库流程明示上墙,严把资产“入口、出口”关,落实“一物一码”及每周清点制度,做到资产管理家底清、程序明、管理优。

拓宽入仓渠道,丰富资产类别。按照“短期储备、应入尽入、厉行节约”的原则,多渠道拓展入仓资产,避免闲置浪费。以集中办公区扩容、有关部门搬迁为契机,对20余个部门单位闲置资产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认真甄别资产实物状况,将有使用价值的106件闲置资产纳入微山县公物仓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为保障重大活动开展,在微山县财政的支持下新购资产122件,同时将微山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瘦身腾退的97件资产纳入公物仓,及时增添通用资产,不断满足公物仓资产储备需求。认真做好10家单位违规信息化资产入仓接收工作,逐一登记入册、逐项比对核实,全面摸清资产状况,确保入仓资产账实相符。截至目前,共入仓资产939件,涵盖办公桌椅、空调、沙发、档案柜、台式电脑、笔记本、碎纸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类别,资产品类不断丰富。

深化共建共享,加强灵活调剂。坚持资源共享、物尽其用,针对不同资产类型,有的放矢采取统管共用、需求差异调剂、多渠道对接使用需求等不同方式,盘活存量、减少增量,推动资产实现“二次利用”。将入仓的354件桌椅用于集中办公区公共会议室使用,实现资源高度集约利用;向省委巡视组常规巡视、国家审计署试审、省审计组审计等重大活动统筹调配资产151件次,切实为重大活动提供便捷高效的资产保障;向黄金谷、渔民上岸、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巡察、微山县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微山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办公室等临时专班调配资产154件次,推进资产循环使用。向基层乡镇、村委、乡村小学调剂空调、电脑等资产158件次,助力社会公益、乡村振兴,强化入仓资产的跨层级使用。截至目前,先后通过出借、调拨、捐赠等形式出仓资产500余件次,节省财政资金109余万元。

拓展保障范围,统筹资产配置。积极拓展“公物仓”保障功能,将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车辆纳入公物仓统筹管理,结合微山特色,创新提出“车船结合”公车保障模式,有效破解湖区末端公务出行不便的问题,全面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和配置效率。结合微山县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现状及各方需求,大力开展城区老旧办公设施综合利用工作,将闲置办公用房纳入公物仓管理,配备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建设拎包入驻、功能齐全的一站式服务型“公务舱”,先后保障了省“四进”工作组、省审计组等临时办公需求,实现房产资产的循环利用,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