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2024年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一、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及学分构成
按照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劳动教育课程包括志愿服务、生产劳动体验课程、劳动周3个必修模块,共计6个必修学分。
高中劳动课程设置方案
学段 | 志愿服务 | 生产劳动体验课程 | 劳动周 | ||||||
校园卫生志愿服务 | 职业体验志愿服务 | 厨房 帮厨 | 园艺 养护 | 校园生产劳动体验 | 工农业主题参观与体验 | ||||
班级值日 | 班级值周 | 校内义工岗 | 校外职业体验 | ||||||
高一 | 累计不少于10小时 | 累计不少于10小时 | 1班/周,周四连堂 | 至少选择修习1项劳动任务, 累计时长不少于6学时 | 组织劳动主题研学活动或劳动周,累计时长为1周 | ||||
高二 | 累计不少于10小时 | 1班/周,周四连堂 | |||||||
高三 | 累计不少于10小时 | ||||||||
合计 | ≥40小时 | 6学时 | 6学时 | ≥6学时 | ≥36学时 | ||||
学分 | 2 (必修) | 1(必修) | 2(必修) | ||||||
(一)志愿服务(必修)
主要包括校园卫生志愿服务和职业体验两部分。
1.校园卫生志愿服务。包括班级值日和班级值周,共30小时,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每学期不少于5个小时志愿服务时长。
(1)班级值日。包括校园值周、公共区域卫生清理、班级值日、宿舍值日、食堂值日等常规性劳动实践活动。按照班级和宿舍卫生清理的实际要求,由班级制定劳动清单,由学生自主选择或班级统一安排。每参与班级值日1次按10分钟时长计入志愿服务清单档案。
(2)班级值周。教学楼走廊、连廊、阶梯教室等公共教学区域,采用班级值周方式每天或阶段性进行清理。学校团委和级部发布班级值周顺序,各值周班级利用早读前或晚自习后集中进行清理。每天清理的区域,学生每次参与,按10分钟计入志愿服务清单档案;每周五校园卫生扫除时间集中清理的区域,学生每次参与,按20分钟计入志愿服务清单档案。
2.职业体验志愿服务。包括校内义工岗和校外职业体验志愿与志愿服务,总时长不少于10小时,主要在高一、高二两学年进行。
(1)校园义工岗。学校设立图书馆及阅览室图书整理、垃圾分类志愿岗、校内大型活动(家长会、元旦文艺汇演等)志愿者等义工岗,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自主申报参加。
志愿服务岗位设置与需求信息由团委统一发布,并根据岗位申报情况排定志愿服务安排表。学生每次参与志愿活动,按照实际时长计入志愿服务单档案。
(2)校外职业体验与志愿服务。主要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学生提交志愿服务的相关证明,按照实际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计入志愿服务清单档案。
①依托家长委员会资源,联系各企事业单位(如市区博物馆、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养老院、兖州区劳动实践基地等,学生分批次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②依托学校周边社区资源,根据社区需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公益宣传、义务劳动。
③依托志愿山东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提供的适宜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公益服务。
志愿服务记录样表
姓名 | 学籍号 | ||
时间 | 志愿服务内容 | 时长 | 证明人 |
(二)生产劳动体验课程(选择性必修)
主要包括厨房帮厨、校园绿化修剪等。生产劳动体验课程主要面向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学生修习满18学时后,获1学分。
1.厨房帮厨(必修)。利用每周一下午第7、8节课外活动连堂时间,高一年级按照顺序每次安排一个班参与食堂帮厨活动。每学年每生不少于6学时。
2.园艺养护(必修)。利用周六下午第7、8节课外活动时间,高二年级按照顺序以班级为单位参与校园绿化养护修剪专项劳动体验。园艺养护包括花卉修葺整型、绿植浇水、树木养护、果木嫁接改良等体验活动,根据生态园农作物生长周期的种植养护需求,安排相应的班级参与各节气节点的农业操作体验。每学年每生不少于6学时。
3.生产劳动体验(选择性必修)。主要利用周末、课外活动或午休时间进行。在“园艺养护”劳动体验的间隙,学校团委、级部根据农时节气变化和校园内绿植、农作物的养护需求,明确劳动体验任务,由班主任(劳动教师)进一步明晰劳动任务和育人内涵,发布劳动任务的地点和人员需求,征集志愿者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少于1次的劳动体验课程。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劳动、校内绿植养护、培育、采摘的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亲历农作物、蔬菜的种植、养护、收获过程,感受真实的劳动场景,在劳动中流汗,在劳动中感悟收获之美。
生产劳动专项记录样表
活动时间 | 劳动主题 | ||
劳动内容简述 | |||
参与学生名单 | |||
劳动时长 |
4.农业主题参观与体验(选择性必修)。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安排,设计植树、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实地考察主题活动或研学活动,每参与1次,按实际参与时长计入生产劳动体验课程汇总表。
(1)开展“播下种子,收获希望”校外农田研学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认识农作物,体验农业劳动,学习农业科学知识,了解我区农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植树节开展“种下理想之树”劳动专题活动。
(3)开展“行走的课堂”研学活动,依托社会资源,参观考察周边采摘园、了解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成就,参观高科技企业,了解前沿产业科技,导引职业规划。
××级学生生产劳动体验课程学习统计表
姓名 | 厨房 帮厨 (学时) | 园艺 养护 (学时) | 校园生产 劳动体验 (主题内容) | 学时 | 工农业主题参观与体验 (主题内容) | 学时 | 合计学时 | 学分 |
说明:校园生产劳动体验与工农业主题参观与体验两项合并累计修习时长,不少于6学时。
(三)劳动周主题实践课程(必修)
每年3月设立劳动周,主要包括邀请劳模、大国工匠、科学家入校做主题报告,召开劳动主题班会和国旗下演讲,开展“我劳动我光荣”的主题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举办劳动主题成果展,参观学校生态园,近距离体验蔬菜和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参与沉浸式农业劳动,开展全校的公共区域大扫除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在劳动中感受快乐和幸福,全面营造人人参与劳动,人人热爱劳动的校园氛围。
劳动周安排规划
时间 | 内容 | 责任人 | 参与范围 | 活动 地点 | 活动说明 | 预计学时 |
周一 | 国旗下演讲 | 德育处 | 高一~ 高三年级 | 升旗广场 | 学生参加升旗仪式 | 1 |
周一 | 劳动主题班会 | 班主任 | 高一~ 高三年级 | 各班 | 学生参加主题班会 | 1 |
周二~周五 | 通用技术作品展 | 通用技术教师 | 高二年级 | 高二教学楼 | 筹备、布展与参观 | 4~6 |
周三 | 劳动主题演讲比赛 | 团委 | 高一年级 | 级部阶梯教室 | 各班推荐选手,举办现场演讲比赛 | 1~2 |
周三~周五 | 劳动主题征文颁奖与优秀作品展示 | 团委、德育处、级部 | 高一~ 高三年级 | 天章楼大厅 | 利用大课间举办颁奖仪式
| 1 |
周四 | 劳动主题报告 | 团委、级部 | 高一~ 高三年级 | 千人礼堂+线上直播 | 聆听专题报告 | 2 |
周五 | 学校卫生大扫除 | 团委、级部 | 高一~ 高三年级 | 各责任区域 | 参与卫生扫除 | 2 |
周一~周五 | 生态园参观与体验 | 团委、德育处、级部 | 高一~ 高三年级 | 生态园 | 参观生态园,参与蔬菜、农作物种植体验活动 | 1 |
劳动周期间,与家委会配合,组织家庭劳动教育比赛,并进行评选、宣传、表彰。鼓励学生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家庭劳动,每年掌握1—2项生活技能。学生参与劳动周的各项活动,三年累计不少于36学时,授予2个必修学分。
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一)平时表现评价。编定《兖州一中学生劳动实践手册》,全面客观记录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实际表现,统计学生参与各类型劳动的学习时长,收集整理劳动教育过程中的相关作品、阶段性学习成果,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等他评方式,评估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生选择代表性的写实记录,纳入综合素质档案。
(二)学分认定。按照高中课程方案,根据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记录材料和关键节点数据,达到标准后,授予相应学分。采用劳动学习时长与劳动效果评价双轨制综合评价劳动教育学分,高一上学期授予生产劳动体验课课程2学分,高二下学期授予生产劳动体验课程2学分,高三下学期授予志愿服务2学分。
(三)评优评先。将劳动课程达标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学期末劳动课程修习不达标的,不能评为优秀等级。
各学段劳动课程达标标准
年级 | 志愿服务 累计时长(小时) | 创新教育技能普及课程(学时) | 生产劳动体验课程(学时) | 保送生劳动体验课程(学时) | 备注 |
高一上 | ≥7.5 | 18 | 3~6 | 两学年内生产劳动体验课程总学时不少于18学时 | |
高一下 | ≥15 | 3~6 | |||
高二上 | ≥22.5 | 3~6 | |||
高二下 | ≥30 | 3~6 | |||
高三上 | ≥35 | ||||
高三下 | ≥40 | 18 |
三、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保障
(一)机制保障。学校成立劳动教育专题工作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全面构建与实施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制定年度劳动课程实施方案,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特色课程活动、授课人员,以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老师、外聘劳动教育专家团队成员授课为主,以指导教师和社团活动定向引领为辅,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统筹整合、一体化实施。
(二)师资保障。将加强劳动教育专兼职师资建设列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成立高中劳动教育教研组,开展常态化教研。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劳动体验。邀请劳动教育专家和市内外具有丰富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劳育教研员到校指导工作,开展全员劳动教育培训。
(三)安全保障。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及时排除劳动教育场所的安全隐患。购买校方责任险,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和法律服务机制。
(四)文化建设。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劳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