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体育运动安全管理制度
为全面贯彻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树立质量与安全并存的意识,确保每位学生在校的人生安全,为尽量减小因伤害事故造成的损失,特制定体育教学安全管理制度。
一、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育教学必须坚持“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
二、学生到校外参加体育考试,体育比赛或其它体育活动,必须有学校领导、体育老师、班主任等相关人员带队,并事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保护工作,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要领的同时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切实加强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按照动作要领、运动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体育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
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坚持按课程表上课,未经年级同意,不准私自调课。教师要做到按时上下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开,不拖堂。
六、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关注体质较弱学生和特异体质学生。
七、上体育课时,严禁学生在衣服上佩戴胸别针、钥匙等物品,不佩戴金属或玻璃装饰品及穿皮鞋。
八、如果体育课上,学生出现呕吐、晕倒、受伤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迅速通知校医、班主任、年级领导和学校领导。
2、如果学生病(伤)情况较为严重,要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诊治或抢救。
3、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病(伤)情况通知到学生家长。
4、任课教师事后及时写出现场情况书面报告,并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情况了解和性质认定。
九、教学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保证学生在准备、学习、练习等环节均安全有序,不得出现学生散乱、教师离场等严重违纪行为及安全问题。
十、每学期对其上课所需的体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并及时对体育设备、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新。
十一、体育教师在课前要加强对运动器材的安全检查,布置和检查好场地器材,制定好安全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