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004527352A/2024-0405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科学技术局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
成文日期 2024-12-06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济宁市科学技术局落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情况(截止至11月份)

发布日期:2024-12-06 信息来源:济宁市科学技术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序号

工作事项

进展情况

困难问题

进展状态

39

培优做强创新主体。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以上、培育省科技领军企业20家以上。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以上,新增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60家以上。

1)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今年来,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持续发力,市县联合举办政策宣讲培训10场,培训人次3000余人。截至目前,已向省厅报送科技领军企业100余家,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企业700余家,科小公示入库突破2000家。

2建立平台全覆盖梯次培育体系,优化19条核心产业链市级平台布局,突出平台创新引领作用,积极推荐研发能力强、创新氛围优的市级平台申报省级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已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9家。

正常推进

40

全面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提质升级,设立研发投入红线制度,对研发投入强度达不到3%的企业原则上不支持承担创新项目。支持太阳纸业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华勤集团争创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圣阳电源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天意机械争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年内山推机械创成省重点实验室、晨阳碳素创成省技术创新中心,新增省企业技术中心8家以上。

联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9家部门联合出台了《济宁市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试行)》,设立研发投入红线制度,对研发投入强度达不到 3%的企业不支持承担各类创新项目,根据省科技厅部署,聚焦未来产业领域中的11个重点方向,122日,推荐珞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省技术创新中心。对照国合基地管理办法,积极对接省厅合作处给与业务指导,积极推进现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做实做好,指导山推机械完善软硬件条件。推荐济医附院、圣丰种业等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已通过形式审查。

正常推进

42

健全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按最高5%、单个企业不超过500万元补助;对经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本金损失,财政按照70%比例给予风险分担,支持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票据办理贴现。

1)根据省科技厅安排部署,已组织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线申请省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我市948家企业获批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5042万元,获批企业数量居全省第4位,对上争取资金居全省第5位;积极兑现市级研发补助资金,2024年配套拨付市级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1376余万元

2截至目前,38家合作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贷款417笔,实际发放贷款16.71亿元,备案金额16.71亿元。

正常推进

43

实施研发突破三年行动,推行研发项目备案制管理,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推广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35%,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三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研发平台、研发活动全覆盖。

会同各县市区推进研发填报工作,全面实行研发项目备案制。对全市纳入范围的3459家“三上”企业逐家摸清研发底数,常态化推进、常态化服务,指导企业将贯穿全过程的零散研发活动整合成研发项目,超额完成填报任务;积极推动重点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建设市重点实验室、市技术创新中心、市新行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169家。

正常推进

44

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大学深度合作,共建创新载体20家以上。

绘制“企业需求”和“技术成果”两张清单,征集企业技术、人才、平台需求1015项,高校院所优势学科、技术成果2210项,助推企业需求与高校资源精准对接。截至目前,新引进南方科技大学、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等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载体23家。

正常推进

45

积极招引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江南大学、青科大等专业院所,攻关关键技术100项以上。

发挥青科大济宁融创中心作用,推动青科大与济宁企业横向合作、成果落地签约11项,合同总额3214万元。已与哈尔滨工程大学、江南大学等特色专业高校院所签订联合攻关项目180项。

正常推进

46

组织企业与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等机构对接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研发”,推动更多成果在我市转化。

4月,组织企业赴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就促进浙大工研院与我市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达成合作意向,推进“订单式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事宜。

正常推进

47

更好发挥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等作用,组建驻济高校院所创新联盟。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龚标带领有关科室负责人赴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驻济高校院所开展专题调研。引导驻济高校院所围绕企业技术需求,组织专家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截止目前,驻济高校院所与我市企业签订15项产学研合作协议。

正常推进

48

聚焦“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共性需求,实施“四链”融合赋能行动,每个集群建设1家公共服务平台、布局10家研发平台、对接10家高校院所、培育20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内在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3个集群率先突破,两年实现全覆盖。

1)加强辅导申报,指导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 3 个集群内科技型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梳理挖掘科技型企业,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给予培训辅导,已邀请省厅专家进行政策宣讲和现场答疑,并赴重点县市区对入库企业进行精准指导。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共推荐100家左右企业参加申报认定。

2)加强平台建设,研发平台方面,聚焦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每个集群已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10余家研发平台。

3)加强产学研合作,指导产业集群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对接合作,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已指导对接武汉理工大学等18家高校院所;在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已指导对接北京化工大学等12家高校院所;在新材料产业集群已指导对接北京科技大学等14家高校院所。

正常推进

49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承接国家、省重大创新项目5项以上,支持济宁高新区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

指导我市龙头骨干企业联合全国知名高校院所高层次创新团队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争取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7项。制发《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研发项目备案的通知》,组织县(市、区)调研筛选规上企业在研和新上科研项目。

正常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