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004230559Q/2024-0055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成文日期 | 2024-02-04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市发展改革委对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11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快推进黄河滩区“三区同建”工作的建议》
尊敬的孙胤华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黄河滩区“三区同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推进黄河滩区“三区同建”工作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梁山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是济宁市唯一的沿黄县,黄河自西北过境25千米,流经3个乡镇,滩区共有22个村庄、20436人。受自然条件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后,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强化组织领导,科学规划设计,广泛动员群众,充分听取民意,大力推进居住社区、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区同建”工程,确保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力打造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样板。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起点打造家居产业园区。为进一步扩大滩区搬迁居民就业渠道和创业需求,梁山县充分发挥滩区林木资源丰富的优势,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家居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达7000余亩,打造集板材深加工、高档板材生产、家具加工、智能家居研发生产、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为滩区群众打造了高水平的就业创业平台,为滩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极。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已建设园区道路5条20公里,服务中心1处,完成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截至目前,家居产业园建成区达到了1200亩,厂房15万平方米,园区的承载力和聚集力显著增强。依托园区发展优势,研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招引家居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入园发展,现已入驻企业16家,总投资达20亿元,13家企业已投产达效。目前,产业园区每年可生产板材100万方、家具6万件套,产值超过30亿元,吸纳就业人员1500余名,其中滩区群众360余名,人均年收入达3万多元。
(二)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有效解决滩区群众搬迁社区后原有耕地和腾出土地的耕种问题,推进滩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按照现代农业示范窗口、循环农业生产基地、科技创新创业引擎、新型农民培育中心、文化旅游科技体验园、沿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目标定位,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编制了《梁山县黄河滩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规划》。产业园被确定为济宁市“农业新六产发展先导示范区”,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统筹推进滩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3亿元,为产业园发展提供资金支撑。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土地治理、小农水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滩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推行“支部+合作社”模式,让滩区群众以耕地入股,既能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又能实现滩区群众租金、薪金、股金“三金收入”。目前,已集中流转土地2.5万余亩,建设了1500亩的良种示范基地,实施了1000亩的水肥一体化项目,打造了700亩的现代草莓产业园、1500亩的鲁西南最大非洲黄桃种植基地和200亩的菊花种植基地,年产值超过6亿元。
(三)高度重视滩区居民就业扶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制订了《关于促进黄河滩区迁建居民充分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人员会同小路口镇、赵堌堆乡各迁建村书记、包村干部等对迁建人员进行集中调查摸底,进一步摸清迁建居民就业愿望、培训愿望、创业愿望,根据摸排情况开展针对性服务活动。根据前期摸排情况,两个乡镇迁建居民有就业需求的人数为414人,有培训需求的599人,目前累计为有就业需求的414名迁建居民推送就业岗位近1200余个。经入户对接和电话回访,确定有培训需求的352人,培训工种有中式面点、计算机、种养殖、焊工、电工等工种,已把相关信息推送给各定点培训机构。目前,已在两个乡镇举办鲁菜师傅、金蝉养殖、编织、直播带货等专业的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235人,培训结束后,145名培训学员已就业。
(四)大力发展黄河滩区文化旅游产业。一是突出抓好顶层设计。牵头编制《“十四五”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制定市“十四五”“三重清单”和市直部门、县市区年度工作任务台账,逐项细化责任部门和落实措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支撑,争取26个项目纳入今年省黄河流域重大项目清单,数量居全省第三位;储备市级项目69个,以项目建设带动整体工作提升。二是全力推进水泊梁山景区5A创建。针对梁山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提升景区游步道、星级旅游厕所、景区标识标牌导览系统等。三是大力发展滩区乡村旅游。做好滩区旧村落的保护,保留部分具有乡土气息和文化特色的村落,培育发展乡村游、黄河游,真正为滩区群众留住记忆和乡愁,目前,已在小路口镇雷口村打造古村落民宿基地1处。
二、下步工作
(一)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支持滩区统筹用好涉农资金,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群众致富。充分考虑滩区资源要素短缺、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渠道较窄的实际,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导滩区用好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紧紧扭住产业振兴,推动滩区高质量发展。在分配专项债券额度时,综合考虑滩区专项债券项目资金需求及滩区县财力、债务风险等状况,积极给予支持。
(二)切实抓好产业扶贫。加大对黄河滩区在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上的政策扶持力度,以优惠政策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入住园区,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稳定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充分发挥滩区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库的作用,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重点支持。对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要求,因地制宜打造具有鲜明滩区特色的地方品牌,通过产业带动、规模化经营、公益性岗位拓展等途径,推动滩区居民充分就业。
(三)做好黄河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将黄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充分融入到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中,形成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区域发展模式。利用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业,以文化产品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深入挖掘红色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红色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