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493950919N/2024-0073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组配分类 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成文日期 2024-02-05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济宁公交2023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4-02-05 信息来源:济宁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3年,市公共交通集团继续坚持创新引领,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加快公交主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功能,多业态协同发展、绿色发展,推动公交更加普惠、低碳、便捷,全面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一、深耕主责主业,惠民利民更加升温暖心

主动呼应城市功能需求,全年优化调整12条公交线路、新开4条公交线路,全市首家开通社区微循环和公交高峰快线,将公交线路延伸至社区支路,打通公交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达性得到有效改善。开通“蓝天号”空军拥军班车、元宵节赏灯定制专线、太白湖牡丹园赏花定制专线等特色线路,主题线路效应凸显,满足乘客多样化出行需求。出台《济宁市城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案(2023-2025)》,构建城区“快、干、支、微”公交线网体系。连续三年全国率先实施早晚高峰免费乘车政策,实施10类人群免费乘车和2类人群优惠乘车等惠民政策,日均早晚高峰期间吸引客流6万-7万人次,公交分担率全面提高。助学公交持续领跑,为我市主城区范围内符合开通条件的41所中小学校开通96条助学公交线路,线路准点率基本达到100%,先后受到《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学习强国》《中国交通新闻网》、网易、搜狐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关注,注册“文曲行”品牌商标,“助学公交”逐渐成为全省、全国驰名的“名片”。15路、18路荣获山东省城市交通客运行业“最美公交线路”,9路荣获山东省城市交通客运行业“最美敬老爱老公交线路”、39路线荣获“第五批全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38路线荣获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最美公交线路”等荣誉。

二、坚守底线思维,安全管理更加固本强基

2023年,济宁公交集团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八抓二十条”系列创新举措,围绕公司“1+5+N”的安全管理模式,压实压紧主体责任,健全长效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交车“一键报警”网格化处警。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经考核全部取得“救护员”证。牢牢守住了安全生产底线,圆满完成了年度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实现全年事故起数、事故费用、道路违章率三降目标,为群众出行夯实了安全保障。荣获全市平安交通示范单位、全市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八抓20条”创新举措先进集体等荣誉。

三、提升品牌意识,精准服务更加彰显品质

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户籍信息为济宁市行政区域内敬老卡及拥军卡年审,主动为民考虑,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持续实施十类免费乘车人员和两类乘车优惠人员政策,全面落实惠民利民政策,让百姓得到实惠。出台《2023年公交服务提升实施方案》,实施“服务品牌创建、公交线网优化、员工素质提升、服务窗口擦亮、群众诉求解决提升、绿色出行宣传”六大工程,制定“‘五心’服务 快乐出行”服务理念,举办2023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全面提升公交运营保障能力,组织“IC卡服务流动车”进社区、高考“绿丝带”活动,提高公交驾驶员及窗口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积极营造浓厚氛围。全年涌现好人好事1689件,收到锦旗35面、表扬信24封,共发放奖金6万余元,为市民乘客找回数以万计的丢失物品,受到广泛赞誉。驾驶员车园园入选由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全国100名“最美公交司机”,客服中心荣获济宁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2021—2022年度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十佳城市交通文明窗口”等荣誉。

四、匠心企业文化,员工关爱更加担当作为

2023年,集团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台《全员绩效考核办法》,全面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完善调整一系列激励机制,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贯彻同工同酬、按劳分配的原则,有效保障员工队伍的长期稳定,努力构建了企业职工和谐劳动关系。落实保民生、稳就业政策,招聘大学生26人,公交驾驶员40人。组织开展“520公交驾驶员关爱日”等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职工健康体检,建设“心灵健康驿站”,关注职工心理健康。继续选派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2名,到嘉祥县梁宝寺镇六合村、嘉祥县梁宝寺镇引河村任职驻村“第一书记”,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推动乡村发展。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实施技能人才“锻造工程”,317名驾驶员完成技师和高级工自主评价工作,培养了大量专业技能人才。与市公安局公交警察支队联合开展“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职工51名,发放慰问金和物资2.7万元。申请工伤待遇28人,申报稳岗补贴、人才补贴、以干代训、技能人才等补贴130余万元,员工队伍组织力、凝聚力、创新力不断增强。荣获“济宁市优秀助企干部”、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市首批市级工伤预防示范单位,市国资委、济宁日报社“济宁市和谐职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