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0043121241/2024-0395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组配分类 | 工作计划 |
成文日期 | 2024-03-20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两会”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部署和重点任务,坚持“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工作导向,按照“1234”工作思路,加力推进都市区一体化,做强住建产业,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进各项工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各项指标“保五争三奔第一”,在建设美丽幸福典范城市上彰显住建担当。
一、以城建重点项目为中心工作,加速都市区一体化建设
加快都市区板块融合、枢纽联接,聚力推进“高连高、高快一体”的重大基础设施,全力打造“10分钟上高架、20分钟上高速、都市区内1小时可通达”的综合交通体系,以交通一体化、加速城市组团一体发展。攻坚突破内环高架最后一座立交——蔡庄互通立交,打造城区东南交通枢纽。打造综合交通格局,完成海川路跨新兖铁路桥。
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运河记忆、洸河印象等29个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干一片、活一片、带动一片,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运河记忆等特色街区,提升街区风貌、优化商业转型、引入新潮业态。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农房建设全过程管理,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50户、抗震改造500户;加大特色镇村保护力度,争创20处省级传统民居保护利用试点及其他试点示范。
二、做强“两大住建产业”,服务全市经济大局
(一)做优做精房地产业,推动住房消费提档扩容
紧抓稳市场这个中心。抓好刚性、改善性两个群体扩需求,刚需重点紧盯新市民、青年人才、务工人员等群体,通过提升城镇化率、进城入学和务工等方式,扩大市场需求。改善性需求以我市新出台的二手房交易支持政策为撬点,打通市场循环,释放“卖旧买新”需求。
紧抓调结构这个重点。各县(市、区)年内至少再启动1处高品质项目,同步加快2023年实施项目的推进,快出形象进度,尽快达到预售条件。
紧抓企业扶持这个关键。围绕提升房企的产品力、交付力、品牌影响力,筛选优质房企,“一企一策”制定扶持专案,做好“保姆式”服务,从企业经营、要素保障、人才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做大做强。用好融资协调机制,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济宁分局密切配合,指导各县(市、区)按国家规定的时间节点,做好项目推送,确保及时得到融资支持。
(二)做大做强建筑业,推动行业发展提质增效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梯队。对特级资质企业申报实行“保姆式”服务,储备一批种子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培训从业人员1.5万人。依托外出施工行业党委,完善外出施工联络服务机制,重点深耕西南、西北区域市场。
打造“一县一特色”产业集群。研判各县(市、区)亮点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定位,做精做细曲阜市园林古建、嘉祥兖州装配式建筑、任城区钢结构幕墙、高新区机电安装、汶上县劳务输出产业等特色产业,引导建筑业上下游“专精特新”优势企业错位发展,推动省内外建筑业产值提高跃升。
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编制完成《济宁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持续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全市建筑工程全部达到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标准要求,试点示范争取数量走在全省前列;抓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试点工作,打造一批试点示范项目。
三、做实“三项民生工作”,提升群众满意度
拓展住房保障覆盖“广度”。拓宽住房保障服务范围,强化资金保障,加快施工进度,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内社区、棚改项目建设,持续做好群众安置和回迁工作。筹集人才住房4050套、发放租赁补贴4009户、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14套,规范保障性住房配租和使用管理,有效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按照“完整社区”理念和“应改尽改、一改到位”原则,完善养老、托育、健身、智能化等服务功能,改造老旧小区214个,建筑面积291.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7652户。
延展物业管理服务“深度”。以《济宁市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编制条例配套文件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深入推进红色物业融入网格化治理,全市推广“有事‘码’上说,我们马上办”家门口服务模式,对投诉集中小区进行精准整治提升。推动行业发展提质增效,建立红色物业讲师团、专家库,培训项目经理2000人次、一线人员2万人次,完成街道社区物业相关人员培训全覆盖。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物业企业介入房地产开发建设前期阶段,促进“品质地产”与“品质物业”高度融合。
提升供暖服务“温度”。推进部分县(市、区)热网互联互通、热源互为备用,实施运河电厂、嘉祥电厂、邹县电厂等有关机组热源替代。扎实开展“冬病夏治”,改造老旧供热管道50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40万平方米。抓好农村地区清洁取暖长效管护,严格落实“双安全员”制度,培育运维队伍,全面提升“售后服务”水平。
四、抓好“四个重点领域”,守牢“一排底线”
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动态优化“四位一体”监管网格,推进市、区融合监管,强化分级管控,优化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突出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大力推行质量信息公示、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和先验房后交房制度,狠抓危大工程管控,保障工程结构质量安全。推进数字化智慧监管建设,上线“济宁市智慧建造数字化监管平台”,打造省级智慧工地样板典范,争创鲁班奖、詹天佑奖、泰山杯奖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奖项。进一步加强消防审验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开展消防审验。
提升城镇燃气安全水平。加快推进燃气老旧管网改造,改造城市燃气管道45.58公里、立管101.47公里、场站设施1座、户内设施6200户。健全液化石油气企业考核评估和退出机制,促进液化石油气行业规模化、集团化运营、高质量发展。建设燃气安全管理平台,实现燃气泄漏信息“实时上传、自动预警、快速处置”闭环联动管理,提升燃气隐患精准防治水平。
探索建立自建房长效管理机制。打好打赢自建房专项整治收官战,持续深入开展隐患房屋分类整治。全面推广邹城、微山“房屋质量保险+定期巡检制度+网格化管理”试点经验,强化定期巡查和分级管控,发挥网格管理前哨作用和保险兜底作用,确保自建房动态管理、使用安全。
抓好住建领域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覆盖起底式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保持执法检查、严管重罚高压态势,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持续深入开展住建领域根治欠薪、安保维稳和信访案件化解工作,优质高效办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五、全面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主题教育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抓好巡察发现问题整改,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两张清单”,推进模范机关建设走深走实,擦亮“住建一线党旗红”党建品牌,深入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建设一批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党支部。持续打造机关党建联建帮建“1+5”模式,在工地一线、项目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到工地一线、企业一线、社区一线、村镇一线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选树一批“党建引领 质安为本 ‘四位一体’标准化”示范工地。
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务服务水平。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组织开展住建领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做好行政应诉、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政府信息公开等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抓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提升,统一事项要素和办事指南,全面推进消防审验等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积极打造住建领域数据创新应用优秀案例。
强化干部队伍落实工作执行力。加大作风建设督导力度,从严落实改进提升工作作风“十要十不准”规定。常态化开展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建立健全专业技术岗位竞聘管理办法,注重做好干部日常表现的考察识别,抓好年轻干部跟踪培养。将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完善PDCA工作法。抓好重点内容培训,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境界水平。
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全面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运用本地廉洁文化资源和“身边人”“身边事”,剖析违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公与私、亲与清、情与法的关系,切实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建设勤奋学习、干事创业、服务高效、清正廉洁的住建铁军,为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作风和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