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第一实验小学2024年工作计划
汶上县第一实验小学2024年工作计划
一、党建工作方面
1.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2.建立《党员亮化记分管理台账》,全面落实党员亮化记分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以“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组织建设工作力度,努力提高班子的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
3.继续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通过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研讨,深刻领会“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的核心意义。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德育工作。继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融入文化育人,形成文化氛围,师生熟记于心。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更加完备的“大阅读”活动实施方案,积极落实活动内容,组织师生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阅读活动。
3.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按国家规定,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组织学生上好“三操一课”。举办汶上县实验小学艺术体育节,开设校园足球、篮球、创客空间、书画等特色课程,积极组织各类比赛。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积极开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教学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规范办学,并将《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汶上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汶上县中小学生学习常规》、《汶上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忌语》等有关常规管理制度上墙,融入学校工作制度,且落实到位。完善教学例会制度、听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一系列教学制度并落实到位;在课程开设方面,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如国学经典课、阅读课、写作课、古筝课、古琴课、舞蹈课、剪纸课、藤编课、篮球课、足球课、乒乓球课等;课堂教学方面,制定系统科学的管理办法,如课堂常规等,要求所有教师按课堂常规组织开展教学,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模式扎实高效。
5.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加强核心素养研究,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巩固和创新学校教学方式,继续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科研体系,本着实用、先进、可操作、可推广的原则,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取得更多层次高、影响大、实际效果更好的科研成果。充分发挥学校教科室和教研组的作用,完善教学科研的操作程序和考核奖励办法,激励教师人人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教科研活动。
三、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1.教师培训。积极组织参加远程研修、继续教育及各类优师、骨干教师等专项培训,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保证培训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2.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制定师德师风建设方案,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并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师德师风建设有关工作;完善师德教育、宣传、预警、考核、监督、奖惩等系列制度,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定期组织教师从教宣誓活动;把师德师风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教师工作考核和奖惩的重要指标;全面推行师德承诺制度,建立健全师德档案,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实行严格的一票否决。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在学校网站上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电子邮箱,在校门口安放“校长信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活动实施方案、活动影像资料、活动记录、活动总结,档案完整规范。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
1.建设无线校园,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2.建设创客空间示范校。学校继续开设3D打印课,让孩子们能够学习到最前沿的科技,通过让他们面对现实世界的问题,并使用3D打印技术创造新的解决方案。
3.信息化设备应用与管理方面,班级一体机由班主任负责管理,学校每月对一体机操控进行检修和维护。定期开展信息技术专题培训,让所有任课教师都能熟练掌握一体机的操作。
4.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继续按上级要求完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参加晒课教师人数分配任务及优课录制上传任务,继续开展“万校云”、“教学大师”、“乐教乐学”等优质教学资源应用。
五、发展环境方面
1.建立“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安全职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到位。
2.建立《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10项制度,并认真实施,并按《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规定配足配齐人防、物防、技防设施。按照规定及时开展各项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安全培训,建立健全安全应急预案和定期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应急演练。
3.确保学校每学年安全教育课程不少于12课时,并列入课程表。学校聘任法制副校长、法律顾问,定期开展活动。
4.设立家校协调员。将联系任务分解到校领导干部、教师,定期入户走访,实证材料齐全。积极按时开展家长开放月活动和“家长评学校,社会评教育”双评活动。
5.建立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县委县政府、县长热线、网络问政平台、O2O微信平台和县教育部门受理或转办的行风问题的答复、整改情况,层层签订教育行风建设责任书,并落实到位。
在2024年,我校将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规模效益和办学设施的总体效益,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使学校服务功能更加健全,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