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附属学校少陵校区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附属学校少陵校区
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教育:
一、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
儿童的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二、教劳动方法,扩大劳动范围
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三、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
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1、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
2、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全班同学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3、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4、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1、“爱绿护绿”行动
利用植树节,组织学生进行了“爱绿护绿”行动,让学生亲手种下小树,亲自为花草浇水,还为它们制作了“爱绿护绿”标语牌。让孩子们感同身受,体会到劳动者的艰辛,从而养成爱护花草,珍惜粮食的习惯。
2、五一“劳动最光荣”
为加强对学生的家庭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五一假期期间我校分年级,按年龄特点分别布置了不同的劳动任务,如一二年级整理书包,学习系鞋带,洗袜子,三四年级尝试洗菜摘菜,学习自己梳头,整理书桌,五年级学习做一道菜,自己换床单,被套等,不仅将课堂延伸到了生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自理能力。
3、值日量化制度
各班级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值日小组,把值日工作分配到人,落实到每组的值日组长,实行轮流值日;值日组长必须把值日情况做好记载,尽量记录做得好的同学,然后由组长对他们做出反馈奖励,提高组长的积极性;开展比卫生活动,通过多种劳动竞赛,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而且使他们懂得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
我校要不断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开展有益的劳动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技能,而且定能培养出一代有知识爱劳动的高素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