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附属中学2023年度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在市教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带领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砥砺前行,锚定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进姿态,推动各项工作进位争先,敢于担当走在前,追求卓越开新局,奋力开启我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铸牢基石,练就本领,坚持党建领航,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
学校党委严格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全力打造“我们是学生的引路人”党建品牌,以品牌引领带动,推动党建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使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注重理论学习,把党建体现在章程里。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等制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参加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掌握法律法规、熟悉业务知识,自觉运用新理念、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高能力。
(二)抓实主题教育,把党建落实在行动中。
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相继开展党性教育、到社区双报到暨志愿服务等活动,切实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全体党员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对标1-5-1育人计划,狠抓落实扛起教育使命担当。
(三)深入基层调研,把党建扎根在一线上。
学习推广“四下基层”是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扎扎实实把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给学校很大启发。结合我校实际,校领导班子下大力气到各校区、级部开展调研,听取大家对学校发展的好建议,摸底子,探路子,问计于干部,问计于老师,问计于家长,征求建设性意见共125条,列出问题清单52项,能解决的立即解决,能逐步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夯实学校发展的根基。例如,调研中了解到小学部10个班级室内温度达不到10度、空调制热效果的不佳问题,立即从各校区功能室中移机,1天完成,将问题解决在“未萌”状态,避免了舆情热线负面影响,家长们纷纷表示:学校为孩子们真是做了一件实事、好事!
济宁日报和山东教育卫视对我校党建工作新模式进行专题报道。在济宁市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中,李星冉同学被评为金牌讲解员,刘一依同学被评为优秀讲解员,王丹丹教师的作品被评为优秀红色故事;在济宁市2023“强国”星主播活动中,徐浩轩同学荣获中学组一等奖。我校行政党支部被评为“济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荣获“济宁市职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书画创作展优秀组织奖”“济宁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多元联动,同频共振,打造优秀团队,汇集学校发展新力量
学校始终坚持“做一流教师,为学生幸福成长负责”的办学理念,铸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精诚团结、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一)注重师资建设,加强名师培养,构建规范从教新格局。
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和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红线意识,规范从教行为,强化为人师表职业风尚。召开师德师风暨崇廉拒腐立德树人专题会议,引领全体教师自觉向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看齐,强师德、正师风、提师能、树形象。开展包保提醒机制,逐步形成师德师风教育网络,守牢为师底线。我校曹凤华教师入选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赵宏伟教师入选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张金燕等9位教师被评为济宁市第九批教学能手,共有140余人次取得国家省市级各类评比优异成绩。学校入选“山东省教育学会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
(二)彰显学习魅力,躬身力行科研,固化教改项目新内涵。
继续突出科研特色,引导全体教师努力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探究大单元教学“1341”问题探究模式;组织全体任课教师通过线上形式参加2023年度第三期教研大讲堂活动和第三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济宁市教科院举行的教改项目培训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组织部分青年教师到汶上参见全省初中段送教助研志愿服务活动,撰写学习心得体会40余篇,形成学、思、悟、写、传的“闭环管理”;邀请我校名师开展智慧讲堂活动,共计28位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感悟;山东省初中数学特级教师工作坊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有效促进了我校大单元教学的研究水平。本年度,共开展省市级课题研讨示范课16节,召开主题性课题研讨活动13次,组织省市级课题教师参加省级线上培训学习5次;我校成功申报山东省黄河文化专项课题1项,济宁市音乐、美术、劳动技术和学校特色办学专项课题7项,校级课题26项,承担济宁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目3项。
(三)实施青蓝工程,赋能青年教师,打造学校发展新能源。
学校持续开展青年教师素养提升系列活动,一月一主题。邀请赵宏伟、曹凤华、马玉书等教师举行名师讲坛活动;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近三年入职的114名青年教师参与比赛;举行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执教汇报课共196节次,共评选出张晓倩、李琳等37对优秀师徒;张娜等10名教师荣获济宁省优质课一等奖;高照金等三位教师荣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张胜男等四位老师荣获部级精品课,在全市十位初中获奖教师中获奖率居全市之首;王娜等四名教师的课例均被评为省级“优课”;寇敏老师的课例获得“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现场说课一等奖”及“最佳教学设计奖”;体育学科和音乐学科的案例均获山东省中小学体育美育劳育典型案例一等奖;我校课题组参加“山东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应用创新案例”展示活动荣获特等奖。学校被评为“济宁市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
三、精细管理,强化主体,抓实教研常规,打造教育业绩新高位
(一)以管理促教研,以特色促发展。
山东省个性化育人整体深度变革会议、特色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小学师训模式创新现场研讨会相继在济南和青岛召开,我校作了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举行初一年级家长进课堂活动,家校携手,协同育人,增强教育合力。本学期,学校承办了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教育出版社、济宁市教育局、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视导、调研、研讨等活动10多次;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顺峰,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车宗哲等领导莅临我校调研指导工作;我校承接2023年山东省教育厅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联盟校长跟岗研修活动。来自聊城、滨州等6地市联盟校长一行近20人,到集团各校区跟岗学习一周;菏泽市东明县50余位名校长、名师慕名到我校访学。学校发挥好辐射作用,发出附中教育声音,讲出济宁教育好故事。
(二)以理念为驱动,以创新现亮点。
为加强全市教科研工作的交流,市教科院从2022年10月开始,以县市区和市直学校为单位编发济宁教科研简报,推介各自教科研工作特色。我校目前共编发9期济宁教科研简报,向全市宣传我校教科研特色、重大活动、工作动态、科研成果、教师成长,特别是精品课堂推介了我校优秀教学案例,编排质量和数量都名列前茅,受到市教科院通报表扬。
(三)以科技为先导,以智慧为支撑。
本学期加大校本部、南校区、分校区部分一体机升级工作,共购置替换安装智慧黑板74台。为三校区实验室及各功能活动室共安装一体机30余台。完成了校本部校园广播和教室广播系统的升级改造。实施了校本部教学楼及办公楼网络升级改造施工,光纤直通教室深度助力智慧校园建设。师生信息化素养迅速提高,在多个比赛活动中获得奖项,我校荣获“济宁市智慧教育示范校”“济宁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济宁市星级图书馆”等荣誉称号。
四、注重德育,培养习惯,落地养成提升,构建全环境育人新体系
学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创新载体,丰富内容,积极探索优质育人新路径,立德树人成效持续增强。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精心打造德育管理团队。
坚持班主任校区月例会、年级周例会制度,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增强业务能力和责任心。我校省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肖桂勋参加“志愿服务,领航先行”济宁市第4组志愿服务队活动。组织开展2023年青年班主任素养提升、参加山东省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等活动,持续提高青年班主任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育人能力。
(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培育,建设一支精良的学生管理队伍。
坚持学生会、班委会定期换届制度,加大对学生会、班委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与水平。本学期,在“做文明学生,建优秀班级”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中,48个班级荣获济宁学院附属中学“优秀班集体”称号,评选表彰优秀学生干部1300人次、优秀学生会干部240人次。
(三)加强全员育人工作,积极实施“1-5-1”全员育人导师制。
努力构建我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进一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扎实推进大家访活动,评选出152名全员育人“优秀导师”,我校田仙菊、陈贤贤教师的家访心得在济宁教育公众号发布,程敏教师开讲家庭教育大讲堂,张清栋荣获群众满意度工作先进个人,周萍等4位教师荣获家访先进个人,学校公众号共发表育人文章326篇,各级各类报刊共发表育人报道126篇,均获得良好社会效应,学校满意度不断提升。学校荣获“济宁市教育系统群众满意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四)突出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德育教育内涵。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促进优良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本年度,相继开展了“防治校园欺凌”“同心防溺水”“国家安全”“5·12防震减灾”“文明交通,安全出行”“节假日安全”“国防主题教育”“法治教育”“健康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
五、强化艺体,激发潜能,夯实发展根基,打造教育教学新亮点
学校坚持让学生“人人选课程、人人入社团”的发展理念,设计好社团活动,开设好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我校荣获山东省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展评活动最佳精神风貌奖,也是全市唯一获得最佳精神风貌奖的学校(全省共有2所中学获此殊荣)。李昆等5位教师设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案例喜获山东省二等奖;赵文英教师的校本课程案例被评为教育部校本课程典型案例;我校师生在济宁市第24届中学生运动会和阳光体育项目活动中、济宁市第十一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中、“济宁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均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我校荣获2023年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羽毛球比赛混合团体冠军;体育学科和音乐学科的案例均获山东省中小学体育美育劳育典型案例一等奖;学校被评为“济宁市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济宁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济宁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入选“济宁市第二批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示范校”。
一年来,全校上下以人民满意为宗旨,以追求卓越为目标,精诚团结,同心奋进,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大单元教学实验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等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高品质发展,擦亮了具有附中育人特色的质量品牌。
今后学校会在市教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启动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职业当作事业干;强化执行意识,把思路变成落实干;强化表率意识,把权力当作义务干,形成人心思齐、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强大合力,继往开来,勇往直前,开创附中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济宁教育更好地贡献附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