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74985039X5/2024-0214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成文日期 | 2024-05-10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63号建议的答复《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尊敬的李志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关心,针对您提出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局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明确任务目标、职责分工,持续提升我市开办企业营商环境。现将提案办理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济宁市行政审批局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省内领先”营商环境,聚焦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凝聚共识,协同发力,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经营主体登记规范智能应用、电子营业执照移动入网2项国家试点任务。高标准承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营主体登记规范化现场会议,5省8市40余位登记专家出席参与,“经营主体登记规范和智能应用服务”试点成效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高度肯定,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济宁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打通企业进入市场“最后一公里”》入选山东省地方改革案例,并上报中央改革办。《打造七位一体“云上宠企”企业开办服务模式》获山东省大数据创新应用政务服务典型成果。2023年,在《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对2022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的通报》中,我市任城区被确定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的县(市、区)。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壮大中小微企业为目标,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构建中小微企业发展制度体系,为构建符合区情民意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贡献审批力量。
(一)建立三项制度,创造公平公正的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
一是实现市、县、乡三级行政审批标准化。以“同要素管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为原则,制定印发《济宁市政务服务事项清单(2023年版)》,逐项编制实施清单和办事指南。清单涵盖政务服务事项993项,涉及市、县、乡三级,其中行政许可425项,行政备案等“6+1”类政务服务事项568项,清单涉及市级实施事项684项,县级实施事项774项,乡镇实施事项23项。
二是实现登记许可工作规范化。动态更新《市场主体登记业务指导手册》,实现“登记业务材料规范”“登记自备文书参考规范”“登记材料审查要点”“常用法律法规”的随手翻、一本查。编制《济宁市食品经营许可备案规范化建设材料汇编》,统一全市食品经营许可备案审查标准。
三是建立问题解决长效机制。创新建立经营主体登记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登记业务骨干带头人作用,解决疑难复杂、法规依据不明确等业务情形,实现全城疑难登记业务同标准办理。通过“搜集难点-会商研究-实际应用”,建立“发现-解决-应用”的全链条机制。全年已召开5次专题会议,解决中小微企业疑难问题9条,印发执行5期会商意见。
(二)构建三套体系,打造优质高效的中小微企业审批环境
一是构建“云上宠企”服务体系。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主基调,启动集“云上看、云上报、云上签、云上选、云上免、云上发、云上享”七位一体的“云上宠企”服务模式,创建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近400个、电子印章应用场景103个,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触手可及的“云上服务”,形成数字智慧政务“济宁样板”。
二是构建助企上市服务体系。开展一线问需、上门服务,充分了解中小微企业上市谋划及现阶段进展情况,明晰企业诉求,建立10套问题清单台账,掌握中小微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资产、股改登记等各类问题。搭建“政企联动”服务平台,提供“一对一”专项服务。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统一股改登记审批标准,构建市县一体的股改登记审批体系,累计为24家拟上市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改登记联合服务36次。
三是构建促进“个转企”培育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体系。围绕个体工商户“准入、准营、缓冲、纾困”,创新优化服务举措,建立系统化、精准化的服务机制,聚力打造“优化登记、优化集成、优化歇业、优化宣传”的“四优”服务,降低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开辟“个转企”服务绿色通道,组建“个转企”帮办代办服务专班,助力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为中小微企业,降低“个转企”制度性交易成本。
(三)打造三项集成,创建和谐便利的中小微企业准营模式
一是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14个县(市、区)全部设置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专区。在此基础上,高新区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园区,任城区、梁山县成立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分中心。兖州区创新打造π型审批师,组建20人的“企业首席服务官”队伍,通办78项高频事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对一”量身定制服务。
二是打造涉企审批“一件事”集成。聚焦激发市场活力,深入挖掘中小微企业诉求,打造企业开办、变更、准营、运营、退出等5类场景共44个“一件事”,为民营企业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降低中小微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三是打造涉企项目“一件事”集成。聚焦服务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开工审批“一件事”、工业项目建设落地“一件事”、联合验收“一件事”等12个“一件事”,审批流程减少50%以上,用时压缩40%以上,企业成本降低30%。露营产业、充电桩报装、开工建设、联合验收等“一件事”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
(四)推出三项创新,不断开辟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创新打造审查要点智能应用系统。全国率先开发建成经营主体登记规范和智能应用服务系统,实现有限公司和个体工商户两大经营主体审查要点智能应用。实现审查要点数据库与登记业务系统有机结合,为16种中小微企业登记类型、54种材料规范、788个审查要点提供精准、专业的审查提示。
二是创新打造互联网入网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发“电子营业执照和宽带办理”融合应用系统,实现领取电子营业执照即可同步办理宽带入网,有效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全市已有800余家中小微企业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完成办理宽带业务。
三是创新搭建“咨询e点通”服务平台。全省率先在“爱山东”APP上线企业登记“咨询e点通”功能模块,并在政务服务一体机和商事登记一体机添加“咨询e点通”模块,覆盖中小微企业准入准营20余个高频事项100余高频问题,助力提升中小微企业业务办理效率。
二、下一步打算
强化服务理念,改进服务质量,简化审批流程,最大程度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加强联动,形成合力,解决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疑难杂症,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优质营商服务。
(一)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完善《济宁市政务服务中心现场管理规范》,从功能设置、设施设备、服务规范、秩序管理、监督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物有其位,人有其责”。市、县按照统一规范同步打造“网上办事区”,涵盖社保、医保、公积金、便民生活类等7类主题事项。出台《便民服务中心“星级”评定标准》,制定服务规范、帮办代办等11项评星定级标准,提升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管理水平。开展基层便民服务中心评比,评选首批优秀基层便民服务中心。
(二)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水平。聚焦中小微笑企业办事痛点堵点和具体需求,加强部门协助,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持续简审批、优服务,创造更加优越的政务服务环境,让更多与企业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从“一堆事”变为“一件事”,由“多次跑”变为“一次办”。
(三)开展经营主体登记注册知识数字化应用改革工作。结合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的登记注册知识和经验做法固化形成数字化知识成果。建立业务研讨交流平台,实名注册,实时对话,共享提高。实现全面提升基层业务人员能力,用数字化手段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登记许可规范,提升审批质效。
(四)持续优化中小微企业高质量经营主体培育服务。充分发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平台”的一网双向三级优势,建立经营主体动态分布地图,将经营主体数据由数字化书面存储转化为立体式分布区域图,实现审管无缝衔接,提升经营主体数据质量,有效防范使用虚假住所骗取登记行为。加大联系服务中小微企业工作力度,建立双向互动模式,实时掌握中小微企业发展动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支持、人才引进等一站式配套服务,精准及时反馈中小微企业登记许可诉求。
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
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202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