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小学2023年劳动教育探索之路
洙泗小学2023年劳动教育探索之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树立“从知识到实践,从课程到活动,从课本到生活,在劳动中成长,回归教育本位”的劳动教育理念是洙泗小学探索劳动教育之路的宗旨。让劳动教育从体能、智能、技能多维度,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综合育人价值。开启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以“一育“带“全育”的“五育”融合路径的劳动教育探索之路。
一、家校社合力,根植劳动之种
我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初步搭建了以”学校+班级日常劳动、家庭+日常家务劳动、学校+社区实践劳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为脉络的“一体四翼”劳动教育模式,把劳动教育根植于生活的土壤。
学校搭建劳动平台,做到劳动教育常态化。
一方面:我校抓日常劳动,主要通过快乐晨扫、精细午检、放学值日以及周五大扫除等方式将日常劳动做扎实。
另一方面:我校开展了主题特色的劳动教育。利用元旦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的系列活动,采激发了孩子们的劳动兴理,规范孩子们的劳动技能,真正做到了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
家庭助力劳动教育,做到家务劳动日常化。
一方面:我校为孩子制定家庭劳动任务清单。并让孩子在家进行劳动好习惯打卡。孩子们在家务劳动过程中进行评价和反思,吸取家长的意见,促进劳动习惯的养成。
另一方面:家长通过带领孩子进行自我服务的简单劳动来培养孩子们勤劳自立的美德,服务家人的暖心劳动来培养孩子们的感思意识。社会拓展体验空间,劳动实践多样化。
一方面:带孩子走进户外农场。走进研学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其成为高质量的劳动教育“课堂”,让劳动教育真实发生。
另一方面:让孩子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助力“双减”落地,为学生成长赋能。我校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网络,开启全景互动的劳动教育新空间。
二、学科巧融合,培育劳动之花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结合校本资源,学校开设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制定合理的计划方案,保证课堂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根据课程计划落实每周一节劳动课,根据劳动内容学期课程既可集中安排,又可分散每周安排。
1、落实教学内容。以学校劳动主题和省编《劳动教育》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落实备课和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开展劳动探究实践,提升劳动素养。
2、开展案例研究。精选部分劳动课进行集体备课或同课异构,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进行案例研讨,进一步理解劳动教育目标,确立劳动课程教学模式和策略,逐步形成学校劳动课程特色。
3、推进学科融合。
(1)与语文学科融合。每次主题活动结束后,语文老师及时指导孩子记录劳动感受,开展《美好生活,劳动创造》征文活动,因为有真实体验,孩子们有料可写,于是写作文变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
(2)与科学学科的融合。在养护花草时观察植物的向光性生长习性,培养了学生的认真、细致、科学地观察习惯
(3)与数学学科的融合。五、六年级的学生利用大扫除时机,开展“找回家里的一平方”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1平方有多大,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实现了劳动教育与数学实践的有机融合。
(4)与传统文化、美术学科的融合。学包水饺、制作花式面点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劳动技能,提高审美能力,感受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另一方面探寻水饺等面点背后的故事,激励学生探寻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树立身为华夏子孙的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三、基地为依托,采摄劳动之果。
孩子们有目的搜集资料,制定种植计划,在基地劳作中,孩子们体会到劳作的辛苦,农民的不易。丰收季,孩子们采摘蔬菜,硕果累累。学期末评选出“劳动之星”。
节假日家长带领孩子从作物种植、基地管理、观察记录、采摘收获、劳动教育过程中,感悟大自然的魅力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1、我是小蜜蜂
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树立“家务劳动 人人有责”观念,体验美好的劳动过程。
2、我是小巧手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是孩子们成长的良好途径。小巧手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的劳动能力,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了孩子们指间的智慧,体验劳动成功的乐趣。
3、我是美食小达人
4、我是辛勤的小园丁
一系列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他们拿起扫帚,将家里的地板打扫的干干净净;走进厨房把碗筷摆放的整整齐齐;跟爸爸妈妈学做菜、包水饺;用心养护花草,尝试田间种植……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劳动能力,培养了劳动意识,同时也懂得了感恩,收获了成长。孩子们表示:只有真正去做家务,才体验到做家务的劳累,体会到了爸妈的辛苦,以后要继续坚持,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家长们反映,孩子们参与劳动后学会了珍惜大人的劳动成果,对爸爸妈妈做的饭菜不再挑食,参与劳动让孩子长大了许多。
四、反思劳动教育成效,不负双减好时光
新样态下的劳动教育实践主题突出、参与面广,活动不仅具有连续性和交互性,更有接地气、有入气、强底气、显朝气四大优势:
1、学科联动接地气。“双减”下的劳动实践教育课堂不再是零敲碎打,而是有计划地开展多层次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体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活动,或读、或写、或画、或研,进行多种形式的能力训练。
2、全员参与得人气。活动除了学生和老师外,还有借助“校外资源引入校内”渠道,邀请家长、老手艺人、校外老党员等共同参与。每个学生既是参与者、受教育者,也是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与校外人员互动,提升社会关注度。
3、拉升标杆强底气。综合性劳动实践教育有两大明显提升:一是从单次活动向项目化活动的思维转变,使得视野更宽,活动更系统;二是活动顺势而为,紧扣"双减"和“劳动教育”两大主题,将作业减负和劳动实践有机融合,让教育减负又提质。
4、彰显品牌显朝气。“双减”下的劳动实践教育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全面提升了学校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增强了师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激发了校园品牌新活力。
在坚持中育品质,让劳动点亮学生生命底色。我们期望通过几年的努力,让劳动教育的成果在洙泗小学处处开花;让热爱劳动成为这所学校的教育基因,根植到每位师生心中。以劳动教育为抓手,不断挖掘劳动教育的内涵,创新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和评价形式,谱写劳动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