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本学期,学校教务处坚持“五育并举”均衡发展的育人模式,以“规范—强课—提质—减负—创新”为发展主线,以规范教学常规为根基,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阵地,以主题教研促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丰富“和德”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三支队伍”的培养发力(厚德乐教的教师团队,厚德乐学的学生群体,厚德慕校的家长群体),推进学校特色办学、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融合发展。
一、加强师德培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凝心铸魂、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
1.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根据济宁市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印发的《全区教体系统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济任教体字[2021]40号)要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深入研读“四史”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
2.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对照《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关要求》,对照自查自省,严肃查处违规有偿补课、发表不当言论、违规收受财物、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及学术不端等师德失范行为。
二、创新构建TIP校本课程,五育并行发展
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整合化、校本课程创新化”三个层面,学校创新建构了独具特色的“和德”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了学校校本课程群建设,构建了TIP校本课程体系。TIP是英文“theme”(主题)、“ integration”(融合)和“ project”(项目)的简写。是指各课程以主题聚焦,建立课程群,各课程之间既有学科内容的融合,又有实施方法的融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通过项目化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经验和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TIP校本课程体系按照“民族文化领域”“自然探究领域”“社会探究领域”“艺术探究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科学探究领域”六个领域进行横纵双向建构,以弥补原有课程的不足,同时项目课程群凸显了实践性和探究性。
三、立和润课堂,育素养之本
“双减”的主阵地在学校,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为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提质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常态高效课堂,任城实验小学在“厚德教育”核心理念的引领下,着力打造“和润课堂”,倡导“和而不同、启智润心”的教学之风,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润课堂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着力点,把“以生为本”作为最核心的教学理念,聚焦“导学-自学-互学-展学-拓学”五个环节,构建“五学五润”教学流程。5月10日—11日,学校举行了语文数学及综合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较好地展示了学校“和润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体现了和润课堂教学五学五润课堂教学流程,即导学润素雅之芽,创设情景,激活动力,自学润素雅之根,自主学习,培根固本。互学润素养之枝,小组合作活跃思维,展学润素雅之花,交流展示舒展才智,拓学润素雅之实,拓展延伸丰盈果实。
四、家校阅读共同体建设,成果卓著
我校自2012年以来,依托新教育实验校平台,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家校阅读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
(一)“三培养三协同”理念引领研究不断推进
学校围绕“家校阅读共同体建设”一直坚持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家校阅读共同体建设“三培养三协同”发展新理念,即培养具有终身阅读力的学生群体,培养具有阅读引领力的教师群体,培养具有阅读陪伴力的家长群体,努力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协同。这为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家校阅读共同体建设确立了清晰的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23456”家校阅读推进模式有效实施
1.“线上·线下”双线并行
我校通过教学观摩、专题研讨、教学论坛积极研讨阅读指导的方法,深入揣摩阅读指导的规律,巧妙实施阅读指导的策略,在阅读指导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了将学校阅读指导成果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模式,使家校阅读的覆盖面达到了百分之百,拓宽了家校阅读的路径。
2.“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
在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图书漂流”的共享理念悄然萌芽。书籍打破了家庭、学校、社会的壁垒,三方合力让成人和儿童的阅读充满了灵动与趣味。我们将读书共享这一理念,融入了阅读共同体建设的全过程。推荐科学系统的书目、创建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平台;指导家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和谐愉悦的共读陪伴;协同社会提供丰厚的图书资源保障、多样态的阅读指导力量“学校·家庭·社会” 三方合力,共融共建的家校阅读共同体充满生机。
3.“兴趣自读—教师导读—亲子共读—社会延读”四步推进
(1)学生借助学校提供的分层分类阅读书单,开启阅读之旅。
(2)依托多种阅读课型引领学生的阅读之路。
(3)提升家庭阅读育人观念,丰富家庭亲子伴读形式,亲子共读将父母的关爱融入成长。
(4)积极开发社区资源,教师牵手社区志愿者、热心家长,共同组成“家校阅读共同体”“和风”志愿队,让学生在社会延读中感受全民阅读的和谐氛围。
4.五类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场域
学生一个漂流袋、班级一个读书角、学校一个图书馆、家庭一个读书吧、社区一个读书屋的图书资源,“五个一”工程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场域。
学校开展的多种特色阅读活动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大展身手、乐在其中,家校阅读共同体建设带来的社会影响让学校声名远播。
5.创新实施了“六注重”评价机制
从阅读量的角度检测学生的广度;依托《伴读手册》考查学生的阅读深度;借阅读考级检测学生阅读过程;通过讲故事、书写阅读感悟实现对学生阅读效益的评价;英雄人物及红色故事的讲述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以经典传统文化滋养为宗旨,开展多样阅读活动。“六注重”评价机制让家校阅读共同体建设可视化。 家校阅读共同体建设的研究成果在今年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此外,本学期,为贯彻落实“双减”文件精神,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解决整本书阅读中浅表化现象,创设多阶思维路径,建构深度阅读模式,“任城区阅读专题研讨会暨济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施与区域推进实践研究研讨会”在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成功举行,在本次研讨会上,我校李婷老师执教了《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推进课,张颖组长结合学校家校阅读共同体建设的研究成果作了典型发言。
五、加强作业管理,赋能“双减”实施
作业改革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手段,也是帮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更是“减负”的核心要点。从“作业研究”到“作业管理”,“作业革命”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校制定了《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作业设置与批改制度》,对作业设置要求、作业批改与反馈要求、作业质量的监控做了具体要求。其中书面作业设计采用“基本作业+拓展作业+特色作业”的模式。“基本作业”是必做作业,其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基本学习目标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做好,达成目标要求。“拓展作业”“特色作业”是分层选做作业,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
六、创新学习评价,为“双减”落实护航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部署要求,严格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举行了以 “落实双减,快乐闯关,”为主题游学乐考活动,活动将学科知识与闯关游戏巧妙融合,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无纸笔化期末测评,旨在通过趣味闯关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让每个学生在学期末都能体验到学有所成的快乐。
为了保证这次游学乐考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一、二年级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测评场地、相关流程、人员安排等方面进行了细致部署。老师们精心准备了检测性强、趣味性浓的闯关题目,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中考查学生的古诗积累、课文朗读、阅读理解、平面图形、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整个过程采用了游戏化、趣味化通关得星的形式,对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成果进行整体评价。
此次无纸化测评活动,打破了传统的考试模式,为孩子们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测试氛围,不再局限于一张张试卷和一个个分数,更加关注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让孩子们在互动中还原快乐教育的本质,学生们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掌握能力,完成学科知识的测评工作,其中不仅凝聚着老师们的育人智慧,更丰富了学校评价体系的内涵。全体任城实小人将继续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扎实落实“双减”政策,确保减负增效提质。
(本学期成果正在梳理)
在我校厚德教育核心理念的引领下,在“双减”政策落地百日之时,任城实小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今后,我们会乘着“双减”的东风,更深谋划教育教学改革,更快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更优培育任城实小优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