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医疗 > 金乡县 > 金乡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 科普健教 > 健康教育

金乡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健康教育讲座

发布日期:2024-05-15 16:56 信息来源:金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狂犬病是目前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每年都要夺取全球数万人的生命,堪称无形的杀手。但通过及时、彻底、规范的暴露后处置,狂犬病几乎100%可以预防。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与其它传染病相比,狂犬病潜伏期相对较长,从我国现有的病例来看,潜伏期大多为半年以内,一般为1~3个月。人发病后会感到原暴露部位异常或刺痛,接着出现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症状,随后发生瘫痪、昏迷,一般在发病四五天内死亡。

狂犬病症状有哪些

非特异性表现:低烧、乏力、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2~10天。


特异性表现:1.狂躁型:大部分病人都是狂躁型;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等,可能会咬人、抓人、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2.麻痹型:有时候会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没有典型的怕水、怕光、怕风和声音、大量流涎、痉挛等表现以四肢无力、麻痹为常见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体被咬处,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喉肌


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因为咽肌痉挛导致讲话声音发生变化,但患者并不会出现学狗叫或者像狗一样爬行的情况

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在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为猫、猪、牛、马等家畜。在发达国家地区由于对流浪狗的控制及家养狗的强制免疫,蝙蝠、浣熊、狼、狐狸等野生动物成为主要传染源。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通破损的皮肤及黏膜侵入人体,常见的方式是被发病动物咬伤或抓伤。另外,接触发病动物的唾液和分泌物也有可能被感染。

暴露后如何处置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若属于Ⅱ级或Ⅲ级暴露,则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正确处理被咬伤的伤口


在被狗咬后处理方法:应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的唾液,挤出污血。冲洗后用2%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伤口不可缝合或包扎。可以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处的污血,这样很容易通过口腔黏膜感染狂犬病病毒。

及时去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狂犬病无有效治疗手段,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及时、科学、规范地进行暴露预防处置是个体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手段,越早接种狂犬疫苗越好,目前,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有两种:

5针法程序: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接种1剂;

2-1-1程序:第0天接种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剂),第7天、第21天各接种1剂。

这两种程序都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的有效程序。狂犬病为致死性疾病,暴露后狂犬病疫苗使用无任何禁忌。

图片


金乡县妇幼保健院犬咬伤处置门诊,是经金乡县卫生健康局批准的专业犬咬伤处置门诊,门诊设有先进的医用伤口冲洗机和冲洗池等设备,配以犬伤净皮肤黏膜清洗消毒剂专门用于动物致伤后伤口创面的清洁、冲洗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