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7381606177/2024-016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 组配分类 | 工作计划 |
成文日期 | 2024-05-16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2024年度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
1.抓好粮食生产。推广“135”路径模式,一是抓良田。坚持建管并重,以全国首批高标准农田卫星遥感试点市为抓手,压实县市区政府管护责任。二是抓良种。围绕大豆、小麦、大蒜三大种业,依托兖州、嘉祥、汶上3个国家种业大县,打造全国一流种业基地。三是抓良法。制定小麦、玉米等单产提升方案,邀请知名专家常态化培训。加大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提高种植精细化水平,降低病虫害和极端天气影响,助力丰产丰收。
2.抓好乡村振兴“百区千村”示范创建。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以“百区千村”三年行动为抓手,以示范片区为载体,统筹推进“五大”振兴。
3.抓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落实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持续提升粮食单产,提高粮食产量和收益,提高种地收入。
4.抓好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按照沿链聚合、打造生态、保障要素、集群发展的思路,一体化推动农牧渔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
5.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坚持巩固提升与培育并重,新增省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场)100家,培育一批产业有特色、省内有影响力、联农带农作用显著的新型经营主体。
6.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①分类提升村庄环境。按照“强基础、提风貌、建和美”整治提升目标,划分3个等次,力争“一年强基础见成效、两年大变样求突破、三年创特色塑品牌”。②开展常态化整治。围绕改善农村公共环境,整合行业部门力量,深化拓展“三清一改两提升”内涵,聚焦突出问题,补齐基础设施短板。③全力做好和美乡村创建。全力推进省市级和美乡村创建,9月份完成市级初验,做好省验收准备。
7.抓好农业科技应用。在推广模式上,实行农技专家与示范片区结合,实现科学育种、育苗、田间管理新突破。通过科技下乡、线上咨询、现场指导等方式,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年活动,打造农技服务品牌。在耕种收手段上,整合产学研推用各方优势资源,提升先进农业机械装备有效供给,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农机装备,加快补上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短板,基本实现耕种收机械化全覆盖,降成本、增产量、提效益。
8.抓好数字农业建设。推进数字化现代设施改造提升,争创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个以上。大力推广数字化服务,探索建立“耕、种、管、收、加、销”全环节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农业典型应用场景30个以上。加快培育农村电商,积极推广“齐鲁农超”等农产品交易平台,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深化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9.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①加强全程监管,擦亮国家农安市“金字招牌”,强化饲料、农兽药等源头监管。健全完善可追溯体系,建立全市农产品生产主体抽检数据库,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风险防范,实现全要素、全链条质量可控,全力保障从田间到餐桌“舌尖上的安全”。②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建立以承诺达标合格证为基础的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承诺达标合格证亮证行动,建立承诺达标合格证推行主体数据库、动态更新,确保主体推行覆盖率达到100%。
10.抓好农产品品牌培育。依托“济宁礼飨”,每个县市区打造1个“爆品”特色农产品,形成“1+14”品牌矩阵。深度融合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打造“有文化”的农业品牌。借助知名展会、媒体宣传、专家推介、“村村红”四大窗口,扩大济宁农产品美誉度。
11.抓好生态农业建设。坚决贯彻落实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制宜推进“五料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1%以上。按照“四减四增”要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强化农膜回收体系建设,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农膜回收贮运网络。④毫不松懈推进耕地安全利用,科学实施安全利用和管控措施,加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力争保持安全利用率100%。⑤稳步推进生态农场示范创建,总结推广一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生态农场。
12.抓好农村改革创新试点。①深入落实国家、省改革试点任务,深化汶上国家宅基地改革试点;深化邹城国家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深化金乡、微山省级农村土地承包细碎化改革试点,推动“小田变大田”,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②常态化加强“三资”监管,巩固专项整治成效,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农村集体资源有效整合、资产有效盘活、资金有效统筹。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作用,对集体经济体量大、工程项目建设多、廉政风险高、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村,开展重点督导检查。③深入推进其他领域改革,落实涉农乡镇(街道)宅基地“一窗受理、联审联办”审批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台账,稳妥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深化法治政府、法治乡村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农、依法护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3.坚决守牢一排底线。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常抓不懈,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牢牢守住安全生产、渔船管控、耕地保护、综治维稳、生态环保等“一排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