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2024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2024年学校工作在区教体局领导下,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不断优化学校办学思路,践行【智雅】教育理念,秉承“努力成为最棒的!”学校精神,凝心聚力抓好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坚持五育融合,打造学科高地,凝炼学校办学特色,致力办一所彰显雅致校园、灵智学园、智趣乐园的高质量优质城区学校。
一、 整体顶层规划,夯实师资队伍根基
1.落实党组织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在市党建示范校、区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成功的基础上,强化学校党支部阵地建设。在第二批主题教育感召下,广泛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学校先锋岗实践活动。发挥走在前做表率的先锋引领作用。
一是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红色教育基地实践、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座谈、签订责任书、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使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二是通过创建党员优质教学示范岗,开展党员亮名片活动。
三是开展党员红蓝传帮带照亮工程,发挥党员辐射引领作用。
2. 评价落实,让付出有目共睹
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学校本着“老年教师固本,中年教师稳基,青年教师创新”的整体思路,力求让每一名教师都成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
一是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让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开展精细化评价,尝试创新评价,通过多种方式评价教与学。鼓励多上课,上好课,克服干好干坏一个样,真正让勤者上、闲者让、能者优。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中层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班主任及骨干教师“青蓝工程”规划,多措并举,保障队伍建设持续有力。
二是学生评教激励,让敬业精神“有口皆碑”。学期末开展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活动。对学生、家长的评价总结分析后与教师个人交流;通过家校联系广泛征求教学意见和建议;开展教师互评活动,重点对于岗位意识进行评价,让广大教师通过活动,认识到自身问题,理解评教意义,三省吾身提升师德品位。
三是教学成果奖励,让倾心付出“有利可图”。对教师评价,教育教学质量说话,让评先树优、晋升职称、绩效考核等有据可依。
四是每学期开展一次最美教师评选,每月评选明星教师,让优秀者上表彰榜、进学校公众号。
二、 笃定质量目标,稳固立校之本
1. 立德树人,培养智趣少年
一是因地制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爱国主义、诚信礼仪、行为习惯等教育系列化,活动分布到全年12个月。确保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事事有德育。
二是充分利用烈士陵园,打造立德树人教育基地。
三是开展教师“替身学生父母”体验式教育模式,让每一名教师领悟“立德树人”使命。特别面对特殊儿童,发挥学校”省随班就读示范校”的作用,结对帮扶特殊学生,拧成一个成长共同体,把留守、单亲、贫困儿童教育问题消减到最低程度。
四是强化班队教育阵地建设,让孩子们融入集体活动生活中,健康茁壮成长。
五是开展形式多样、教育主题鲜明的研学游活动,激发学生国家认同感及提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聚焦课堂提质量
教学质量提升关键在课堂,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学校加大“灵智”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通过正确引领,开展深度学习研究,力求让深度学习在每一堂课真正发生。
一是精耕细作教学常规管理,做到精细化设计、精细化实施、精细化评价。高举质量目标一面旗。持续健全值周领导日常课堂巡查、教研组常规督查、学校集中检查、间周一次集体备课、互听互评研讨、培优帮困跟踪考评等一系列制度,提升管理执行力。
二是凝聚合力,打造研修共同体。校园内没有个人英雄,只有打整体战才能全面走向成功。教研组与备课组是学习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这两个共同体在常规教学上做到备课、进度、练习、测评、分析的五统一、一盘棋。实行大小教研四定制度,骨干引领,同伴互助,教案、课件、试卷等资源共享。集体备课、集体研讨,或分享培训收获、或观课评课、或研课磨课、或探讨学业评价。评课议课,坚持不送恭贺,多谈意见改进措施,营建校本教研良好生态。
三是课堂教学大比武,磨练课堂出精品。赛课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坚持开展“青蓝杯”“砥柱杯”“夕阳红杯”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各个年龄层次教师搭建观课议课磨课的平台,让每一名教师能拥有一节“学生信得过的常规课”,让积极追求进步的老师通过同伴互助拿得出一节“对得起观众的公开课”。架设青年教师启航课、骨干教师领航课、名优教师导航课等教研平台,让教师发现自身不足,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信心与决心,实现高效课堂。
3.打造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研究高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学校承办的“济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现场会、“任城区道德与法治大单元备课教学”研讨现场会;学校心理健康、道德与法治学科市区名优骨干教师课程资源,组织骨干研究团队,努力打造市区乃至省级学科高地,辐射带动学校教学研究走深、走实,提高教学效率。
4.落实“双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不折不扣落实好“双减”政策,提升学校教育服务能力,不断优化课后服务质量,提质增趣。确保学生书面作业100%在学校完成,老师做到精批全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扶,用爱心和耐心做到一个都不能丢。确保每一名学生参加学校开设的国际象棋、围棋、编程及花样绳操、国学经典诵读、阳光篮球、趣味科学、天籁之音、创图乐园、英语之星、健美操、书法等社团活动;提升调动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5.深化校际联谊,实现共同成长。根据上级安排,学校与新疆英吉沙城关中心小学结为联谊学校,两校之间开展了学生书信交友、优课例共研、资源共享等卓有成效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增强主动意识,积极利用现有信息技术设备资源,开展线上互动观摩研讨,师生结对,生生共读等实现共享、共研的协同发展。
三、传承创新,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1.深耕传统文化,打造经典品牌
在学校国学经典诵读、展演的基础上,不断做强做细做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发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进一步充实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浸润师生,在学生中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
2.提升校园跳绳运动品质,开发 “绳彩飞扬”校本课程,形成校园特色。
学校始终把跳绳作为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一项固定项目,通过体育课堂、阳光大课间、家庭亲子跳等途径不断从基本跳逐渐发展到花样跳。上学期学校编排的“绳彩飞扬”阳光大课间团体操,经过层层评比推选,跻身省级评选,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开发“绳彩飞扬”校本课程,使之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彰显绳彩魅力,成为校园运动特色。
四、厚植学校文化,构建“智雅”校园
文化厚重,方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目标追求是高质量发展,我们的动力引擎是求真务实文化,让“努力成为最棒的!”学校精神成为座右铭,让优秀成为习惯。发展深化学校“智雅”教育在“德启智,雅润行”理念下,积极构建“雅致校园、灵智学园、智趣乐园”学校发展架构,丰富学校文化,推动学校高质量运转。
1. 打造园林式校园。在获得山东省首批绿色校园的基础上,根据济宁市园林式校园申报标准,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根据节气时令,丰富绿植品种,覆盖裸露地面,修正花草树木,清理校园杂乱边角,修建景观角,绘制墙壁风景图等,规范日常管理维护,真正实现园林式校园风貌,陶冶师生情怀,丰富雅致校园内涵。
2.致力平安校园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安全责任主体,坚持预防、教育为主,各项工作防范措施精准、精细。精心落实排查安全隐患制度,做到立查立改,防微杜渐。积极协调社区、街道、公安、交警、综合执法等部门,打造校园周边安全环境治理,形成合力。在今年暑期完成校外学生安全通道300米交通护栏架设的基础上,加强家校协调及学生教育,让学生上放学队成为一道安全风景线,成为平安校园建设的名片。
3.构建书香校园。一是丰富班级图书角,坚持晨诵午写,建设书香班级。通过馆(室)藏借阅、师生自备、班内漂流等形式推动师生阅读,实现书香浸润。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二是成立校园读书社,小记者团,拓展阅读兴趣,增添校园墨香。集体共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说写结合分享阅读感悟。三是激励教师引领阅读。读书是最好的修行。学校从上到下,旗帜鲜明地倡导教师读书,多措并举打造智趣乐园。
我们相信,在教体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2024年琵琶山全体师生一定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宗旨,坚定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信心与决心,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再谱琵琶山小学最美的奋进华章,为任城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