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县中心小学2024年度美育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金乡县中心小学美育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美育教育工作是我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学校师生共同的努力,有了新的起色,从教师到学生,从社会到家长,对美育教育都有了新的认识,学校基本形成了美育特色教育的氛围。学生审美水平、观赏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现作总结如下。
一、艺术课程建设
1.贯彻新课标精神,切实加强课题研究 。我校十分重视美育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其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现代化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在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坚持“全面+特长”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将德、智、体、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全面实施美育教育,使学生人人接受教育,个个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发挥了美育教育在育人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我校认真抓好各项常规美育教育活动。坚持开展读书活动,为学生推荐适合本年龄段的优秀阅读书目,促进学生养成爱阅读的习惯。抓好学生的书法训练,争取每个学生练就一手好字,每学期不定期开展书法作品展评。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音乐、美术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指导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实践,落实课堂教学常规,提高音乐美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3.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学科,开足课时。根据本地区特点,大力开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山东快书、合唱、舞蹈、书法、国画等,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并通过聘请山东快书传承人李老师,让每位学生都会说唱山东快书,让每位学生都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传承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艺术教师配备
我校学生1992人,48个教学班,艺术教师10人,有音乐教室2间、美术室2 间、舞蹈教室1间、书法教室1间。按照课程计划开设艺术课程的要求,配齐艺术教师,其中音乐专职教师5名;美术专职教师2名,兼职3名。我校教师均为本科学历,学历水平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等比较合理,队伍比较稳定。在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十分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科学、合理,教学手段多样化,应用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辅导活动的能力。教师能够认真参加市、区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
三、艺术教育管理
在措施上狠抓教育任务的落实,把我校的美育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上。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由教导处、教研组长组成的艺术教育领导组及时查阅,反馈信息,使其更具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有重点、不定期地抽查,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正常开展每周一课的教研课,夯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领导组将随时了解教师的教学动态,及时分析、综合教学现状,与教师一起交流,鼓励教师及时地记录教学心得,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
四、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学校一直加大对相关教育经费的投入,本学期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及时更新器材,维修护理已有设备,为美育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五、课外艺术活动
我校积极配合上级美育教育工作。积极筹备各类活动、比赛选拔人才,排练优秀作品,充分展示了金乡县中心小学的风采。
努力建设好合唱社团、舞蹈社团、书法社团、国画、版画社团,保证了每两次的训练时间,做到了活动前有方案,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总结,努力提高了训练效果。
六、校园文化环境
1.为提升校园艺术氛围,红领巾广播站坚持每周向全校同学推荐、播放一首高品位歌曲、音乐,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提升品位与鉴赏能力。
2.为建设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本学期我校由美术组教师全权负责,全校师生鼎力相助,重新打造以美育人的校园文化。每个楼梯口都设有图书开放区,每个班级门口都设有班级文化墙,上面或布满学生的国画、版画、书法等优秀作品;或是图文并茂的传统美德文化区;或是墨色飘香充满诗意的传统文化主题长廊;或是展示每个学生精神风貌的、布满艺术气息的艺术长廊,班级文化墙都融入了书法、绘音乐、手工等优秀作品,无一不体现了学生创造的能力,并及时更新,做到了让每面墙壁会说话,每个空间能育人,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行走在充满美感的教学楼内。
七、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
学校有校级领导分管艺术教育工作,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并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学校学期工作计划中也列入艺术教育的工作内容。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成立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形成教育科研和教改的良好风气。学校建立活动管理组织,负责指导全校教育活动,并在学期末开展学期工作总结与自评工作。
学期末教师以“遵循教育规律,既关注学生艺术课程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关注学生的基本要求,对全校学生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个方面进行测评,考核结果将记入学生《评价手册》和学籍档案。
八、重点项目推进
我校现有专职体育武术教师2名,体育教师学历达标,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素质强。在教学中,各教师从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并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武术教育,小学生正处于强身健体和塑造道德思想的最佳时期,所以应在广大青少年中通过武术教育培养品格和弘扬民族精神,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起着基础性作用。结合现在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使武术在小学中进一步得到推广。
(一)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它不仅受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而且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武术运动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深邃,承袭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并与中国的释家玄儒、政治理论、兵农医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
武术运动具有整体育人的功能:从事武术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强健身体,而且能够提高对疾病的免疫能力;武术运动中蕴含的武德修养还能够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吃苦耐劳等优良的道德品质;武术运动能够开发智力,发展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中开展武术教材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
(三)小学武术教育是整个武术运动发展的根基。
在学校开设课程,将学校作为传播的主阵地,将学生作为传播的对象是三者的共同的成功经验,因为将学校作为传播的阵地有稳定的传播对象,特别基础教育是每个人必须接受的教育,在小学中开设课程,保证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受到这样的教育。
武术运动事业要发展,从小培养,形成人才梯队是基础条件之一。武术运动在学校体育教材中,是普及大、中、小学的广大青少年健身活动的项目之一,这也是其获得传播发展的源动力。按照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全面性的原则,推动武术运动在小学校中顺利开展,使武术运动成为广大学生热爱的体育项目。
在武术教材方面要考虑:其一,基础性。能为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一定的素质技能基础;其二,典型性。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编入教材;其三,实用性。要对学生身心发展与武术能力、兴趣的培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其四,文化性。提高学生的武术文化素养,通过习练武术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思想、品德、境界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五,系统性,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充分考虑学习与传授的递进关系。除此之外,武术教材还应分出重点教材、一般教材和介绍性教材,使武术教材在使用上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中华武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理应在学校体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加强对武术项目的改革,不断创新、完善,使其更容易普及推广,使其发展为年青一代热衷的运动项目是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武术在过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要让武术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为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九、今后的工作思路
我校美育教育工作正在蓬蓬勃勃地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正在深入推进,以上的成绩只能说是过去,在新的学期我校要以新的理念去塑造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达到科学和美育结合的境界。只要我们广大教师明确身负的重任,脚踏实地,就能够把学校美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就能开创出美育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