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西校区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一、制定的政策
今年202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实施,我校在深入学习贯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校成立了劳动教育教研组,组织广大班主任和劳动技术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课程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取得的成绩:
(一)抓实常规教学,落实综合实践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安排一节劳动技术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劳动技术,三至五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
同时,注重学科课程的整合,在综合实践类课程中鼓励大胆进行改革,文化课学习过程中尝试融入劳动技术教育,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在与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等课程融合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配合我校《曲阜市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劳动技术课程,认真做好课程开发、备课、上课、课程评价的每个环节。
(二)《寒暑假创意作业》协同推进综合实践能力、家庭劳动教育的落实。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让学生度过一个富有意义、精彩难忘的寒假。我校设置了以“爱心 责任 实践”为主题的创意寒假作业,内容新颖,形式多样。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家庭和社区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
对各级部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主要内容包括: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教育活动,让每个同学都能够做到生活自理。
2、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①参加一次社会活动,游览曲阜名胜古迹或参观孔子博物馆。
②搜集家乡过年习俗,搜集春联,关于春联的小知识。
搜集关于元宵节家乡习俗。
3、劳动实践活动
①走进社区、走进小区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等。
②“我是妈妈的小助手”主题教育活动。主动帮助家人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能够帮助家长打扫卫生,洗涮餐具等等,体会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的价值。
4、科技制作、科技体验活动
①手工小制作自己动手废物利用做一件手工制品,体现自己的环保意识。
②在家长的陪同下,到超市或市场购买一些容易种植的植物种子(如黄豆、绿豆、凤仙花、含羞草、非洲菊和小蔬菜等),记得给每一个种子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用心照顾培育,感受种子从小到最后植株的整个过程。
③发现身边的科学,走进科技馆,感受科技的魅力,定期观看科技类电视节目。
④在家完成一个科学小实验。
5、“家庭小总管”体验活动。
借助寒假或者每个月份请同学们来当一回家庭小管家,将家中购买的物品名称、数量、价格(单价、总价)、用途等进行记录,然后制作一个统计图,比较分析一下最大的开支是哪一类?学会给自己的家庭开支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全面推进家庭劳动教育
根据国家、省、市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分年级安排部署家庭劳动教育清单。
凝聚家校工作合力,争取家长的支持,鼓励孩子进行家庭劳动体验,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家长不要代劳,对于孩子需要引导帮助的家庭劳动家长要适时进行引导、鼓励。孩子对劳动的坚持和热爱需要家长的鼓励、肯定和引导。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做法,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同时,家长还要积极引导孩子参与劳动,在家庭中创设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氛围。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方面:
现阶段,我国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长期在父母的呵护和宠爱下成长,真正动手劳动的时间很少,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劳动意识。甚至连日常的打扫卫生,整理书包都由家长代劳,孩子长期在这样环境中成长,很难学会管理自己,对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其次,小学生年龄小,认识存在着不足,他们对于很多事情缺乏全面的认识,并且自我控制能力与独立能力非常差,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没有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也不会主动去为分担劳动。浪费食物、随意扔弃食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部分家长存在一种意识,孩子做不好还不如不做,不愿意替孩子收拾“烂摊子”,造成家长观念上的转变。有部分爷爷奶奶不愿意看到孩子劳动受苦,常表现出代替孩子参加劳动的现象。
2、学校方面
学校对于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不够重视。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部分老师仍然普遍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够关注。尤其是在专业的劳动课程教学老师匮乏的情况下,更是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其次,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他们通常比较重视理论教学,严重忽视了实践过程。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往往只让学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如简单的打扫教师卫生。而没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甚至在学生发错误的时候,将劳动作为惩罚他们的方式,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对劳动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形成错误的劳动认知。3、评价激励机制方面
教育部已经把劳动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但是,还没有建立明确的劳动评价标准,难以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测评,学校对于劳动教育成果难以量化评估。
同时由于多数劳动技术教师都是兼职教师,缺乏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门评价,无法激励其积极性,激发老师们开创性开展工作的热情。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1、提高学校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力度。
热爱劳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校有义务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首先,学校进一步合理规划课程设计,扎扎实实保证劳动课程正常开展,学校将加强劳动课程的专题教研,尽力课例研讨等等。同时利用学校资源,创造性开展劳动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为他们创造劳动环境和条件。
其次,对于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或者培训专业的教师队伍,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性。另外,教师还需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丰富教学内容。
开展劳动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劳动课程,还可以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劳动教学、挖掘劳动素材或者劳动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植树节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在校园中种植区域种小树苗,然后定期给小树浇水、施肥、除草、松土等,呵护小树苗逐渐长大,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产生劳动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鼓励他们回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让他们在环境的影响下感受并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重视家庭劳动教育。
家庭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父母的言行与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形式,积极沟通家校联系,取得家长配合,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首先,为了让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教师需要给家长做一些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比如,学校可以借助开家长会或者开展劳动专题讲座,为家长讲述一些有关溺爱孩子,最终害了孩子的事例,家长通过一些事例认识到参与劳动对于孩子成长的好处,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样他们才会积极配合学校的劳动教育,适当地培养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其次,家长要做好表率作用,经常和孩子一同参与劳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对于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校和家长要长期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劳动教育情况,让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均能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
3、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和统一评价标准。
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开展劳动课程标准研究,参考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实施细则、评价细则,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我校工作实际的劳动教育工作方案与实施细则及评价方案。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科学的劳动素养标准、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劳动要求等,编写统一的劳动教材设计教学设计,指导学校开始符合小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细分各个课时的学习任务,规范课堂教学。
另外,还需做好学生参与劳动的学案记录,并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案记录需要从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劳动的品质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逐步形成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完整的教育内容、合理的实施方案、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同时保证劳动教育能够符合实际、落到实处。进一步修订完善教职工考核办法,把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纳入到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中,激发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