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和-中医流感门诊】“内服+外治”中医治疗有良方!
PART.01
(1)外寒内热 【适应症】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咽干,口渴,舌质红,苔薄,脉数。 【治法】解表清里 【基础方】桂枝9g,白芷10g,柴胡10g,羌活10g,荆芥10g,葛根10g,黄芩15g,青蒿(后下)15g ,金银花15g,连翘10g 【加减】咳嗽、咽痛甚者,加前胡10g,桔梗10g,牛蒡子10g等;鼻塞流涕甚者,加辛夷(包)6g,石菖蒲6g等。 【煎服方法】水煎服,1天1剂,早晚分2次服用。 【参考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胶囊)、荆防颗粒、小柴胡颗粒、九味羌活颗粒、防风通圣颗粒等。 (2)三焦湿热 (3)邪热壅肺 【适应症】发热,伴恶寒,无汗或汗出,头身痛,咽痛,咳嗽咳痰,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肺泄热,宣肺止咳。 【注意】若出现发热持续不退,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等症状加重,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如对相关病症不确定,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4)毒壅气营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痰鸣,气喘,胸闷,气短乏力,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大便干,舌绛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营,化痰通腑。 【基础方】水牛角30g(先煎),金银花15g,连翘15g,生石膏45g,赤芍15g,丹参15g,玄参15g,黄连6g,瓜蒌30g,天竺黄15g,生大黄9g(后下),川贝母粉(冲服)3g 【煎服方法】水煎服,1天1剂,早晚分2次服用。 【加减】咳嗽,喘不得卧者,加葶苈子10g,莱菔子6g等。 【参考中成药】紫雪散、新雪丹、安宫牛黄丸等。 儿童治疗
PART.02 恢复期治疗
(1)咳嗽咯痰 (2)乏力纳差 【适应症】神疲,乏力,心慌,气短,易汗出,食欲不佳,胸脘微闷,舌边尖红苔薄黄薄腻,脉细。 【组成】生黄芪10g,玄参15g,麦冬10g,炒白术10g,茯苓15g,黄芩10g,芦根15g,桔梗10g,枳壳10g,红景天10g,荷叶9g,枇杷叶9g 【加减】眠差者,加远志10g,合欢皮6g等;口渴明显者,加石斛10g,玉竹10g等;食欲不佳者,加焦三仙各10g等。 【煎服方法】水煎服,1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可服用3-5天。 【注意】若出现气喘、胸闷、胸痛等症状加重,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如对相关病症不确定,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儿童用药酌减。
PART.03 中医外治疗法(1) 小儿推拿治疗
01 外感四大手法 功效:疏风解表,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等肺系疾病。 手法: a.开天门100次,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的直线100次。 b.推坎宫100次,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做分推100次。 c.运太阳100次,用中指端揉太阳穴(眉后凹陷处)100次。 02 清肺经 03 推天河(退热) 功效: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可用于退热。 04 推掌横纹(止咳) 功效:清热止咳 手法:一手将患儿四指并拢用另一手拇指桡侧(外侧)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推100~150次。 注意:若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加重,呼吸频率过快或呼吸困难、嗜睡等症尽快到医院就诊。 05 推掌小横纹(化痰) 06 功效: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手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稍用力按揉,称“按揉足三里”,按揉3~5分钟,揉100~150次。 注意:用力要柔和均匀,若出现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甚至抽搐,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加重,呼吸频率过快或呼吸困难、嗜睡等症尽快到医院就诊。 07
PART.03 中医外治疗法 (2)
01 艾灸法 02 拔 罐 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淤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后通过罐印判断体质,给予辨证治疗,对咳嗽患者,能快速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缩短病程,效果尤为显著。 03 中药足浴 注意事项: 1、足浴用药需经过中医师辨证论治,合理选择。 2、水量以没过孩子的踝关节以上为宜,水温勿过烫,每次泡10到15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即可,切勿大汗淋漓,足浴结束后立即擦干双脚。 3、足浴期间要注意多给孩子喝水,不要吃寒凉的食物,每天给孩子泡一次,3到5天为一个疗程。 4、孩子要有自己的足浴盆,勿与家庭其他成员交叉使用。 6、足浴时,若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瘙痒,应立即停止,必要时请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