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医疗 > 任城区 > 济宁市任城区金城街道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科普健教 > 健康科普

【众和-中医流感门诊】“内服+外治”中医治疗有良方!

发布日期:2024-05-22 09:27 信息来源:任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近几周,全国多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门急诊压力增大,儿科门诊量激增。目前,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流行,不少患者出现混合感染。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疫病研究院、中医疫病学传承创新团队发挥学科和专家优势,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根据目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定了治疗方案。


图片

PART.01

图片


成人治疗


图片
图片

(1)外寒内热

【适应症】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咽干,口渴,舌质红,苔薄,脉数。

【治法】解表清里

【基础方】桂枝9g,白芷10g,柴胡10g,羌活10g,荆芥10g,葛根10g,黄芩15g,青蒿(后下)15g ,金银花15g,连翘10g

【加减】咳嗽、咽痛甚者,加前胡10g,桔梗10g,牛蒡子10g等;鼻塞流涕甚者,加辛夷(包)6g,石菖蒲6g等。

【煎服方法】水煎服,1天1剂,早晚分2次服用。

【参考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胶囊)、荆防颗粒、小柴胡颗粒、九味羌活颗粒、防风通圣颗粒等。


图片
图片

(2)三焦湿热

【适应症】发热,伴恶寒,头身酸痛,咽干痛,咳嗽痰粘,恶心或呕吐,大便粘腻不畅,脘闷,舌红苔白厚腻或黄腻,脉浮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分消走泄。
【基础方】杏仁9g,生薏苡仁20g,法半夏9g,白蔻仁(后下)6g,黄芩10g,金银花20g,瓜蒌20g,青蒿(后下)15g,芦根20g,桑白皮15g,佩兰10g,藿香(后下)10g
【加减】咳嗽、咳痰甚者,加牛蒡子10g,葶苈子10g等;便秘者,加枳实10g等;胃脘胀满、呕吐者,加砂仁(后下)6g、厚朴9g等。
【煎服方法】水煎服,1天1剂,早晚分2次服用。可服用3-5天。
【注意】若出现发热持续不退,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等症状加重,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如对相关病症不确定,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参考中成药】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软胶囊)等。


图片
图片

(3)邪热壅肺

【适应症】发热,伴恶寒,无汗或汗出,头身痛,咽痛,咳嗽咳痰,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肺泄热,宣肺止咳。

【基础方】炙麻黄6g,杏仁9g,连翘15g,生石膏30g,金银花15g瓜蒌20g,芦根20g,防风9 g,牛蒡子10g
【加减】咳痰多者,加浙贝母10g,莱菔子6g,紫苏子10g等;口渴、舌苔少者,加北沙参15g等。
【煎服方法】水煎服,1天1剂,早晚分2次服用。可服用3-5天。
【参考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银黄口服液(颗粒)、柴银颗粒、银翘解毒颗粒、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等。

【注意】若出现发热持续不退,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等症状加重,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如对相关病症不确定,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图片
图片

(4)毒壅气营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痰鸣,气喘,胸闷,气短乏力,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大便干,舌绛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营,化痰通腑。

【基础方】水牛角30g(先煎),金银花15g,连翘15g,生石膏45g,赤芍15g,丹参15g,玄参15g,黄连6g,瓜蒌30g,天竺黄15g,生大黄9g(后下),川贝母粉(冲服)3g

【煎服方法】水煎服,1天1剂,早晚分2次服用。

【加减】咳嗽,喘不得卧者,加葶苈子10g,莱菔子6g等。

【参考中成药】紫雪散、新雪丹、安宫牛黄丸等。


图片

儿童治疗

【适应症】发热,咽部不适,咽干或咽痛,咳嗽,大便欠畅,舌红或有红点,苔黄或厚,脉浮数,指纹紫红。
【治法】清透肺热,消积导滞。
【基础方】金银花10g,杏仁6g,前胡6g,桔梗8g,牛蒡子8g,板蓝根6g,桑叶10g,桑白皮10g,莱菔子10g,浙贝母8g,陈皮8g,葶苈子8g,芦根10g。
【加减】咽痛重者,加玄参6g等;食欲差者,加焦三仙(各)9g等;大便干者,加瓜蒌6g、厚朴6g等。
【煎服方法】水煎服,1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可服用3天。体重30kg以上者,药量酌情增加。
【参考中成药】健儿清解液、小儿双清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芩香清解口服液等。
【注意】若出现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甚至抽搐,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加重,呼吸频率过快或呼吸困难、嗜睡等症尽快到医院就诊。如对相关病症不确定,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图片

PART.02

图片

 恢复期治疗








图片


图片
图片

(1)咳嗽咯痰

【适应症】 咳嗽较重,咽痒或咽喉不利,咳痰,痰粘难咯出, 舌边尖红,苔黄少津,脉细滑。
【组成】杏仁9g,法半夏9g,莱菔子9g,陈皮10g,牛蒡子10g,忍冬藤15g,桔梗10g,瓜蒌20g,桑白皮15g,北沙参15g,赤芍10g
【加减】咽痒者,加玄参12g、百合12g等;咳黄痰多者,加浙贝母12g,芦根15g,枇杷叶10g等。
【煎服方法】水煎服,1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可服用3-5天。
【参考中成药】复方鲜竹沥液、肺力咳合剂、急支糖浆、养阴清肺口服液、苏黄止咳颗粒等;儿童可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儿童型开喉剑喷雾剂、清宣止咳颗粒等。
【注意】若出现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等症状加重,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如对相关病症不确定,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儿童用药酌减。


图片
图片

(2)乏力纳差

【适应症】神疲,乏力,心慌,气短,易汗出,食欲不佳,胸脘微闷,舌边尖红苔薄黄薄腻,脉细。

【组成】生黄芪10g,玄参15g,麦冬10g,炒白术10g,茯苓15g,黄芩10g,芦根15g,桔梗10g,枳壳10g,红景天10g,荷叶9g,枇杷叶9g

【加减】眠差者,加远志10g,合欢皮6g等;口渴明显者,加石斛10g,玉竹10g等;食欲不佳者,加焦三仙各10g等。

【煎服方法】水煎服,11剂,分早晚2次服用,可服用3-5天。

【注意】若出现气喘、胸闷、胸痛等症状加重,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如对相关病症不确定,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儿童用药酌减。

图片


图片

PART.03

 中医外治疗法(1)

小儿推拿治疗   

图片






01

外感四大手法   

图片




功效疏风解表,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等肺系疾病。

手法

a.开天门100次,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的直线100次。

b.推坎宫100次,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做分推100次。

c.运太阳100次,用中指端揉太阳穴(眉后凹陷处)100次。

d.运耳后高骨100次,两拇指运推耳后高骨(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注意:若出现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甚至抽搐,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加重,呼吸频率过快或呼吸困难、嗜睡等症尽快到医院就诊。

图片


02

清肺经   

图片




功效:宣肺清热,疏风解表,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
手法:一手持小儿无名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自无名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无名指螺纹面;或沿整个无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100~150次。








注意:若出现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甚至抽搐,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加重,呼吸频率过快或呼吸困难、嗜睡等症尽快到医院就诊。

图片



03

推天河(退热)

图片




功效: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可用于退热。

手法:一手持小儿手部,另一手食、中指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150次。






注意:若出现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甚至抽搐,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加重,呼吸频率过快或呼吸困难、嗜睡等症尽快到医院就诊。


图片


04

推掌横纹(止咳)

图片




功效:清热止咳


手法:一手将患儿四指并拢用另一手拇指桡侧(外侧)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推100~150次。

注意:若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加重,呼吸频率过快或呼吸困难、嗜睡等症尽快到医院就诊。

图片



05

推掌小横纹(化痰)

图片




功效:止咳化痰
手法家长一手持小儿手掌,另一手中指或拇指端按揉小儿小指根下尺侧(内侧)掌纹头,揉100~500次。
注意若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加重,呼吸频率过快或呼吸困难、嗜睡等症尽快到医院就诊。

图片


06

按揉足三里(健脾化痰)
图片




功效: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手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稍用力按揉,称“按揉足三里”,按揉3~5分钟,揉100~150次。

注意:用力要柔和均匀,若出现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甚至抽搐,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加重,呼吸频率过快或呼吸困难、嗜睡等症尽快到医院就诊。

图片



07




捏脊(提高抵抗力)
图片




功效: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手法:由下向上用捏法称“捏脊”,捏6~9遍。
注意:用力要柔和均匀,若出现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甚至抽搐,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加重,呼吸频率过快或呼吸困难、嗜睡等症尽快到医院就诊。

图片



图片

PART.03

 中医外治疗法 (2) 

图片







01

艾灸法

图片





艾灸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之功
方法:每日灸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穴位,每穴10分钟。以热感为宜,慎防灼伤。

图片


02

拔 罐   

图片




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淤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后通过罐印判断体质,给予辨证治疗,对咳嗽患者,能快速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缩短病程,效果尤为显著。


图片


03

中药足浴   

图片




足浴方:扶正通络祛邪
组成:羌活、独活、当归、黄芪、桂枝、艾叶、细辛。

用法:热水浸泡药包,水温适宜后足浴,以身体微微汗出为宜,每次约15-30分钟,起到扶正祛邪,活血通络的功效。


图片


注意事项:

1、足浴用药需经过中医师辨证论治,合理选择。

2、水量以没过孩子的踝关节以上为宜,水温勿过烫,每次泡10到15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即可,切勿大汗淋漓,足浴结束后立即擦干双脚。

3、足浴期间要注意多给孩子喝水,不要吃寒凉的食物,每天给孩子泡一次,3到5天为一个疗程。

4、孩子要有自己的足浴盆,勿与家庭其他成员交叉使用。



5、餐前、餐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足浴,以免影响消化吸收。

6、足浴时,若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瘙痒,应立即停止,必要时请及时就诊。